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为本刊主编苏东海在国际博协第四届亚太地区大会上所作重点报告的讲稿。在此文中,作者回顾了近八十年来中国博物馆及博物馆发展的状况。他着重从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等因素出发,分析记述了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博物倌和博物馆研究的特点,并就如何评价中国博物馆研究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建设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的博物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博物馆学 中国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事业 八十年代 社会经济条件
  • 简介:本文将考古与金石的关系分为三个时期,首先,从源头上探明金石与考古内在学理上的相似甚至一致之处;其次,阐明考古进入中国的前后,金石是怎样起到了铺垫作用,并且对考古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三,金石,乃至其背后的史学、经学背景,仍然影响着现代中国考古的许多方面,体现在报告编写的思路、论文题目的选定等……

  • 标签: 金石学 现代中国考古学 表达
  • 简介:夏朝是我国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形态。这种观点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而且也被愈来愈多的考古资料所证实。关于国家形成的问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曾有深刻而精辟的论述:“雅典人国家的产生乃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一方面,因为它的产生非常纯粹,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力干涉,——庇西特拉图的篡位为时很短,并未

  • 标签: 考古学文化 雅典人 庇西特拉图 暴力干涉 墓主 良诸文化
  • 简介: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热潮是甲午战争后清末留学救亡实践的产物。中国作为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是在清末留日学生的倡导与推动下,在中国近代史上建成的第一所先有学生而后有学校的大学。考察晚清留日学生与中国,可以充分认识清末留学救亡思潮及留日学生和中国创建的关系。中国的成立是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 标签: 留日学生 取缔规则 中国公学
  • 简介:中国考古的反思与前瞻曹兵武(中国历史博物馆)21世纪的钟声指日可待。这是结束一个时代并同时开始一个新时代的时候。此时,历史感和对未来的憧憬相交织,人类将面临着一个新的巅峰,而审视历史并重新审视生活的价值,则往往是这个时候的主题之一。在这个辞旧迎新的...

  • 标签: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家 考古学文化 考古遗存 地层学
  • 简介:敦煌从产生到繁荣发展的百年历史兴衰,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思潮密切相关.本文从现代学术、新文化运动、爱国主义、中国文化复兴四个方面论述了敦煌与现代学术文化思潮的关系.

  • 标签: 敦煌学 中国 现代学术 文化思潮 THOUGHT Cultural
  • 简介:2010年中国钱币研究以先秦货币和清末民国货币为主。其中,对“建邑”三孔布的研究颇具新意;对唐代铸钱量的探讨,对东至关子钞版的真伪分析和利用火神会账本对近代北京货币行用和价格变化的研究值得关注。近现代机制币研究,除了通常的版别分类外,还考察了具体币种的发行历史,在近现代币制改革的评价和经验总结方面有一些成果。钱币科技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多,科学技术的引人对钱币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国钱币学 2010年 综述 研究成果 清末民国 价格变化
  • 简介:2008年,中国钱币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古代部分的研究,大多与历史学、考古、经济、社会相结合,不仅有对钱币实物本身的研究,还透过货币分析探讨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状况,以及货币政策与财税制度的关系等。近代部分,

  • 标签: 中国钱币学 综述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社会政治 货币分析
  • 简介:试论中国动物考古的形成与发展袁靖【编者按】人类与动物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是考古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动物遗骸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日渐普及,这与中国寺古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袁靖的《试论中国动物考古研究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回...

  • 标签: 动物考古学 动物骨骼 研究报告 哺乳动物群 新石器时代遗址 开始期
  • 简介: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中国博物馆也不例外.尽管这门学科目前在学术界的声音还比较微弱,尽管这门学科是否成立还遭到甚至是业内人士的诟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已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博物馆是一门已具有学科基础并正在建设之中的科学学科".因而,对这门学科的历史作一番疏理的构想,就不是无的放矢了.试分述之.

  • 标签: 中国 博物馆学史 历史研究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 简介:本目录共辑录2009年在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地出版的中文博物馆书目171条,将各条目分为博物馆、博物馆介绍、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建筑陈列展览设计、博物馆陈列展览图录、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文集七类编排,每条书目按照序号、书名、著作人、出版单位排序。本目录的编排及内容取舍难免有不尽合理之处,书目也难免有遗漏的,请大家指正、增删。

  • 标签: 博物馆学 2009年 书目 中国 陈列展览 出版单位
  • 简介:本目录共辑录2012年在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出版的博物馆书目323条,分为博物馆、博物馆介绍、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建筑陈列展览设计、博物馆陈列展览图录、博物馆工作、博物馆文集七类编排,每条书目按照序号、书名、著作人、出版单位排序。本目录的编排及内容取舍难免有不尽合理之处,书目也难免有遗漏的,请大家指正,增删。

  • 标签: 博物馆学 书目 中国 陈列展览 出版单位 博物馆建筑
  • 简介:中国从司马迁作《史记》而下,史书中往往专门列有“平准书”或“食货志”,其中大都论及当时的货币,但这些都是从货币史、币制史的角度来写的,既不研究各种钱币之选材、重量、形态、制造、纹饰、文字,也不研究货币如何能耐用、怎样可防伪,因此这些并非是钱币专著。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更迭。大大小小政权大多推出体现自己政权的钱币,在社会上当时新莽所遗的各种钱币,甚至更早的先秦钱币

  • 标签: 钱币学 政权 纹饰 史书 《史记》 司马迁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考古,是中国学术界成绩最为突出,对人类历史贡献最大的人文学科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考古工作成为国家的事业,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中国考古要走向大众.就必须做好传播工作。诸如新闻媒体的传递、出土文物的展示、文物保护的宣传、科研成果的普及和考古报告的编写等,其中考古报告是中国考古发展与传播无可替代的基础工程。

  • 标签: 考古学 新闻媒体 文物保护 文物展览工作 考古报告 中国
  • 简介:一.中国考古方法论的经典之作1985年我考回母校吉林大学读硕士,张忠培先生专门为我们几个研究生开设了《考古方法论》课程。这个课程的上课方式是以先生讲授为主,但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开放式地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方法论体系 考古学 张忠培 中国 类型学 地层学
  • 简介:<正>在《越绝书》中,风胡子曾对楚昭王说:“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这就是说华夏族黄帝时期社会的发展处于玉器时代。对于黄帝有学者就古文献与考古作了考察,认为黄帝族存在的时间约在公元前3500至2500年间,其活动的地区,先在豫中,后发展到东至胶东,西至陇东,南抵长江下游,北达辽河上游的广大区域。至于当时是否为玉

  • 标签: 玉器时代 出土玉器 红山文化 考古学文化 随葬品 社会性质
  • 简介:林子平《〈关于中国博物馆基础〉的提问》(1993年第1期),对《基础》一书前两章部分内容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博物馆的研究对象是博物馆,博物馆是收藏、陈列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的公共机构,特别强调把“研究”一项从博物馆定义中清除,博物馆的基本任务是搜集、保藏、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或称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通过举办陈列等多种途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 标签: 博物馆学研究 《中国博物馆》 综述 百期 思想道德教育 科学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