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崇拜"是世界各地早期人类一项重要的信仰习俗,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广泛的影响.三星堆出土的三千年前的青铜神和四川等地出土的东汉前后的大量青铜钱,是"崇拜"的珍贵遗物.它们不仅造型优美、内涵丰富,而且有其内在的联系.研究两者的特征、异同及其演变情况,有助于揭示古代先民的思想观念发展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 标签: 神树 钱树 树崇拜
  • 简介:阿斯塔古墓群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10公里,距离高昌城约2公里处。阿斯塔,维吾尔语称之为“首府”,这个古墓群是晋唐时期高昌城各族居民的公共墓地。这些古墓群内保存有大量文物,被称之为“地下博物馆”,这里出土的文书,最早起自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

  • 标签: 古墓群 斯塔 吐鲁番市 维吾尔语 博物馆 高昌
  • 简介:一、发现与调查斯台为蒙古语,意为"松树坡"。1980年秋巴林右旗博物馆在考古调查中发现,斯台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巴彦汉乡斯台村,坐落在查干木伦河西岸。遗址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000米,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左右。遗址中间被乌兰沟隔断,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台地,西部是斜坡地。斯台村居于遗址东部,对遗址人为破坏严重,再加上风沙侵蚀,水土流失严重,文化层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地表散布许多陶片和石

  • 标签: 那斯台遗址 巴林右旗博物馆 兴隆洼文化 陶片 考古调查 圈足
  • 简介:<正>安县城北三公里,有一参天古柏,屹立于山清水秀的大安山麓。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七根柏。该一本七株,高45.5米,主干胸围10.3米。主干离地約1.5米处,又分出支干七枝,每根支干需二、三人方能合围,故名七根柏。枝叶葱笼。在它的周围,又有稍小的古柏七株,胸围分别为2至3.6米,俨然象七个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主体古柏。因而,这七株较小的古柏称为七贤柏。据《安县志》记载:隋开皇年间,蜀王杨秀避暑于此,并建有玉亭。明代,在亭址建佛寺若庵。清代,又建有木制

  • 标签: 古柏 古树 胸围 主干 支干 树高
  • 简介:2002年岁末。我去西安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返回北京后,感到从未有过的疲乏无力,且随时间推移日渐加重。去校医院抽血化验结果堪忧。因为1月15日还有一门本科生的课要考试,我只好强忍着去监考。

  • 标签: 俞伟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老师 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 校医院
  • 简介:<正>广汉三星堆遗址,在1986年相继发现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出土了近千件遗物。其中,一号祭祀坑出土的“金杖”系用纯金皮包卷而成,杖上刻有三组图案:最下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的人头,人头戴冠,耳垂饰三角形耳坠,……上面的两组图案相同:下方为两背相对的鸟,上方为两背相对的鱼,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压有一穗形叶柄。二号坑出土两棵青铜神(其一残高达350厘米左右),座呈喇叭状,座的三方各跪有一

  • 标签: 金杖 神树 鱼凫 祖先崇拜 祭祀坑 图腾
  • 简介:一、翁培与《古泉汇考》自有清乾嘉以后,钱币的收藏和研究在士人之中蔚然成风,形成了泉学的一个高潮期,这一时期为中国钱币学的形成.为中国钱币历史发展面貌的揭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这一高潮中,翁培属领军人物之一,其所著《古泉汇考》一书当列于极有影响之钱币著作而无愧。

  • 标签: 《古泉汇考·六朝》 翁树培 古钱币 历史文化
  • 简介:元代,画竹之盛为前代所无,画竹风格也五彩纷呈,但画竹的大类中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勾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儒染何淋漓",是写意墨戏的风度。李衎(1244~1320年)则为水墨竹之泰斗,挥洒自如,风度翩翩,足以让后人叹服。

  • 标签: 集贤大学士 太常寺 画竹 小吏 双勾 石图
  • 简介:对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从宗教人类学与萨满艺术的角度对其作了新的探讨,认为与鸟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是萨满艺术中"世界之轴"或"萨满"的典型特征,是萨满和巫师进行祭祀时沟通天地的主要道具.文章呼吁,对这类意识信仰的产品我们除了文献资料以外,还应该利用宗教人类学方法来深入解读其深层的涵义.

  • 标签: 三星堆 青铜神树 萨满艺术 象征性
  • 简介:摘要:新疆阿斯塔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彩塑,为了解其制作工艺与彩绘颜料成分,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结合剖面观察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等科技手段,对出土于唐墓的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泥胎表面先用硬石膏做打底层,再施以彩绘,且彩绘颜料厚薄有异。所使用的红、黄、黑、白和绿色颜料有铅丹、密陀僧、朱砂和土红、雌黄、炭黑、硬石膏及氯铜矿等无机颜料,而粉色彩绘是由铅丹(或铅丹和密陀僧的混合物)与硬石膏调和而成,且密陀僧作为彩绘颜料在新疆是较早的发现。其最为重要的发现是蓝色彩绘为植物性染料——靛蓝。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彩塑修复与保护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价值参考。

  • 标签: 彩塑 颜料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 简介:本文从图像学和图像义理的角度,依序从经典、义理、造像仪轨、图像比对等,对敦煌现存的几个遗例加以细部考据,希望寻得其中的发展脉络。发现了它们呈现一种既有传统可遵,又有个别时空差异的丰富变化现象。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显然是与吐蕃占据敦煌、归义军重奉中原有关,成为敦煌佛教文化转型的象征载体之一!

  • 标签: 敦煌石窟 卢舍那并八大菩萨曼荼罗
  • 简介:2009年,敦煌博物馆新获简牍数枚,其中有西晋封检和汉代缉令简各一枚,形制之完整为历次西陲出土简牍所罕见,为汉晋简牍及官文书制度难得的物证,是研究敦煌西晋历史、边疆史地、丝绸之路南北两道走向诸问题的宝贵史料。

  • 标签: 敦煌 烽燧 简牍
  • 简介:<正>《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像龛记》是研究龙门奉先寺造像的唯一文字史料(以下简称《像龛记》)。《像龛记》镌刻于龙门大卢舍佛座北侧,高107厘米,宽65厘米,四周绕以半破之莲花纹(拓本见《文物》1961年4、5合期)。历代金石学家收录《像龛记》者甚多,如朱彝尊的《曝书亭记》、毕沅的《中州金

  • 标签: 奉先寺 河洛 卢舍那佛 武则天 唐高宗 龙门山
  • 简介:三星堆遗址祭祀坑青铜神出土之时,器物严重变形、扭曲和破损,修复工作面临极大困难.本文就一号青铜神的修复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 标签: 神树 粘接 焊接 加固 环氧树脂
  • 简介:河南省镇平县楸湾的古铜矿冶遗址,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探三队发现的.1982年由镇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镇平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秋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和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现将调查概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河南 镇平县 楸树湾 古铜矿冶遗址 文物保护 考古工作
  • 简介:近些年在《新疆钱币》期刊上已有多篇研究论文,认为焉耆出土发现的“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特征,比内地同类标准版式特征有所差别。根据这些不同的表现和相关资料,提出了“新疆本地铸钱”这一广义的新理念。笔者在2010年上述同刊第二期“焉耆出土的红铜开元和乾元钱及其相关问题探讨”一文中也有共识,但是尚需多方面的印证。今天,笔者又选用新的有代表性红铜“开元”和“乾元”钱共16枚,按其总特点归属四类,分别加以探讨:

  • 标签: 焉耆 元和 “开元通宝” 新疆钱币 2010年 研究论文
  • 简介:布达拉宫自兴建以来曾遭受多次不同程度雷击,一旦雷击引发火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雷击火灾分析以有效指导布达拉宫减灾工作。对于布达拉宫雷电可能引起火灾的风险,建立布达拉宫雷击火灾事故,综合考虑布达拉宫因雷电引发火灾事件发生的可能过程、可能途径。最后对雷击火灾事故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基本事件的结果重要度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布达拉宫地区雷电活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布达拉宫雷击火灾事故一共有22个基本事件,有308种可能导致布达拉宫因雷击引起火灾事件发生的途径。布达拉宫雷击火灾防护是一项复杂工程。研究表明,最便于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加强其雷电防御能力,如清除引雷隐患、安装电涌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连接等。

  • 标签: 布达拉宫 雷电 火灾 事故树分析
  • 简介:一.七叶的利用与涩味去除世界上目前已知的七叶(horsechestnut)大约有24种之多。日本境内北海道南部、本州、四国以及九州的山地均有野生七叶。在本州中央山地,七叶分布于海拔450~1500米的地带,其中,树龄最长者位于京都府奥上林村若尾山光明寺,据推定其树龄已达1500年之久。在奥多摩、秩父地区,七叶大多分布于山地,但亦有自然生长于平原之上的。

  • 标签: 习俗 食用 果实 北海道 山地 树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