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末20初新疆在政治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益的整合举措,认为其重建和规范了新疆的统治秩序,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新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其消极、失败的一面也不容忽视。

  • 标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疆 政治整合
  • 简介:19下半叶是法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膨胀为农业变革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促使农民个体更多地卷入商品生产,农业革命展开,资本主义大农场出现。但是农业的转型过程在各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这是造成19法国土地占有总体结构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农业资本积累和投入的不足及小土地占有结构又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法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完成还取决于新的经济环境和机遇。

  • 标签: 法国农业 农业转型 农业生产 总体结构 农业资本 土地所有者
  • 简介:<正>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功过在和戎。”他以1871年签订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条规》,在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受重视于国际;又以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负重谤于国内。李鸿章殚精竭虑主持的中日外交,在19后期之所以出现大滑坡,与当时中日两国近代化的成效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

  • 标签: 李鸿章 中日外交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日本政府 马关条约
  • 简介:本文以19初期松江府的华亭和娄县两县(简称华娄地区)为例,对当时学校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定位,教育的规模(师生人数等)与投入(教师薪金、学生学习支出、校舍维修费用等),以及教育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结论是在19初期的华娄地区,无论是从教育部门中的就业人数、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数量,以及它们在社会就业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来看,还是从教育对经济成长的影响来看,教育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我们对明清中国的教育作出新的认定并由此出发来看问题,那么以往流行的看法恐怕就难以成立了.

  • 标签: 十九世纪 华娄地区 教育产业
  • 简介:19中叶,欧洲诞生了多种社会主义思潮,英国的情感社会主义就是其中之一。从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需求和民族情感出发,情感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主张复兴伟大传统,重建信仰、道德和情感等现代人的精神品质,吸收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事业。

  • 标签: 英国 情感社会主义 约翰.罗斯金 威廉.莫里斯 民族性
  • 简介:本文利用各种历史数据与史料相互佐证,并结合一定的统计方法,逐一估算了19中叶全国煤、铁矿石、生铁、钢、金、银、铜、铅、锌、锡、水银、朱砂、雄黄、硫磺与硝15种矿产品的产量。

  • 标签: 19世纪中叶 中国 矿业 产量
  • 简介:印度在英帝国内具有特殊的地位.印度以及通往印度贸易通道的安全因此成为英帝国战略防卫的关键.19英国在东方的全部外交与军事行动几乎都围绕着这一主题.

  • 标签: 印度 英帝国 东方外交
  • 简介:19上半期,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三大思潮影响着德国社会的发展。自由主义在德国表现出温和、保守和依赖国家政权的特点;民族主义首先是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的运动,呈现浓烈的文化色彩;保守主义则以传统、秩序和稳定为原则,展开了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要求改变现状者的对抗。三大思潮对日后德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德国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保守主义
  • 简介:19、20之交,美国进入工业社会,科技发明、城市化和新闻业的发展影响了传统的隐私状况。催生了新的隐私诉求。新闻报刊无度地侵犯私人生活,引起美国中产阶级精英人士的不满,在他们之中形成了一种"私人生活不受打扰"的个人权利观念。然而在具体司法实践之中,这种权利观念并未被普遍接受。纽约州上诉法院在1902年"罗伯森诉罗切斯特折叠纸盒公司案"中,明确拒绝了隐私权的存在,引起了社会的不满,促使纽约州通过了保护隐私的州法令。此后,在其他州也相继出现了支持隐私权的判例和立法。不过,最终形成的隐私权利偏离了原先的构想,仅仅禁止盗用姓名、肖像和照片的行为。这一结果,根植于世纪之交美国社会对言论出版自由的重视、大众社会与阶级分化的形成、财产权利和个人权利的冲突之中。

  • 标签: 隐私权保护 上诉法院 隐私保护 私人生活 出版自由 权利观念
  • 简介:清代移民台湾是闽、粤,乃至中国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故而也成为近年来移民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不仅有很多相关文章对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还有一些相关的专著问世,可谓硕果累累。但这些移民史研究大都习惯于以俯视的视角(自上而下),在大历史框架之下考证国家对移民的推动与影响,讲究数据的推算与精确,因此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粗线条的移民动向与趋势,而忽视了移民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存在,以及人在移民活动中的能动性。

  • 标签: 19世纪 客家村落 移民史 重大事件 人的存在 移民活动
  • 简介:回族先民的活动始于唐宋,到了元代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当时统称为回回人,海陆分程进入我国西北、云南、中原以及东南沿海各地。元代的兼容并蓄和对外开放,极有利于回回人的发展。明初,各地回回人有一个不断归附和被安插、被征调的过程...

  • 标签: 回族 回回民族 伊斯兰教 宗教 20世纪初 19世纪末
  • 简介:“行会”这一西方近代学术概念对中国商人组织历史研究具有长期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商人组织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建构的产物,反映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定过程。本文以重庆为中心,结合巴县档案等材料,分析了重庆历史上的“行”、“帮”、“会馆”、“公所”以及神会等不同组织概念的历史内涵,提倡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基础上理解和解释中国商人组织的制度变迁问题。

  • 标签: 重庆 会馆 公所 神会
  • 简介: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是19英国历史的主旋律。在工业化的浪潮中,许多妇女走向社会,走进劳动力市场,成为独立的雇佣劳动者,从而扩大了眼界,增强了独立意识。在社会政治民主化运动中,她们接受自由主义思想,参与党派活动、宪章运动和反谷物法斗争,甚至独立开展争取妇女选举权、与男性平等的经济权和社会立法权运动,向社会显示自身的实力,不仅改变了轻视妇女的传统社会立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 标签: 19世纪 英国 政治民主化 女权运动 独立意识 社会地位
  • 简介:19是法国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究其原因,既有法国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与这一时期法国史学对近邻德国的学习和借鉴有关。斯塔尔夫人的《论德国》最早将德国古典历史哲学介绍给法国人,此后,基内与库赞在将赫尔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哲学引入法国上着力最著。兰克为代表的德国实证史学在主导19德国史学研究的同时,也于法国史学界产生重大影响,以莫诺、拉维斯、瑟诺博司为首的法国史学家在借鉴兰克史学的基础上,推动法国实证史学在学科化与专业化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 标签: 德国历史哲学 兰克史学 法国实证史学 莫诺 瑟诺博司
  • 简介:本文以粤东石窟河流域清代迁徙台湾的人口为例,展示清初以来,石窟河流域人口在台海之间往返迁徙谋生的史实,进而说明,早期渡台者,多数只把台湾当作是谋生地,并没有把台湾当作最终的居住地。往台湾谋生的耕者、儒者、医者及其它手工艺者不定期地奔波于两地之间。少部分人因为种种机缘,在台湾渐进地定居繁衍下来,而大量的迁徙者还是回到了原乡或客死台地,没有成为“移民”。

  • 标签: 流域 石窟 19世纪 原乡 台湾地区 迁徙
  • 简介:18,山东绅民的抗粮行为常被清廷认为缘自其"民情"兼具"刚狠"和"晓文"的特质,而较少与官府失当联系在一起。嘉道年间,随着州县官吏在田赋征收中盘剥程度的加重,山东绅民时常通过京控渠道进行抗议。但因清廷的整饬始终不见成效,绅民对官府的仇怨持续发酵。至咸丰年间,在州县官因税收压力倍增而继续加重对乡村的盘剥,又未能有效掌控团练的情况下,"恨官久矣"的山东绅民遂借团练之力,频繁而激烈地反抗州县的田赋征收。耐人寻味的是,正是官方自身相信,"吏道之堕"实为团练抗粮的根源,绅民的责任反而获得理解和宽容,提示出当时的吏治危机已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山东绅民抗粮动因从"民情"向"恨官"的转变既折射出清王朝自18末开始日渐凸显的吏治危机与官民对立,也预示着晚清以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冲突。

  • 标签: 嘉道年间 田赋征收 乾隆时期 吏道 绅衿 藩臬
  • 简介:从内战结束到19末,美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型,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影响也在这场转型中发生了急剧变化。在早期美国历史中尚属于体面阶层的美国农民,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一场严峻挑战,因为美国经济已经逐渐为新崛起的工商业巨头所掌控。面对被工业资本主义重新塑造的社会,农民们决定组织起来表达他们的抗议。从格兰奇到农业协进会,再到平民党,美国农民们让社会看到了他们的行动,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他们的组织、诉求和活动被概括为平民主义。农民的积怨来自诸多方面,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即经济上的不幸和政治上的失意。本文通过追踪19美国农业的盛衰变化,揭示了造成农民困境的几方面原因,并对美国史学界的相关研究进行评析。

  • 标签: 美国农民 平民党 平民主义 西进运动 格兰其 绿背纸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