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曾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长期争议,并且众说纷纭.本文希望以“广州体系”为主线,通过对历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之行事及当时商人的态度之描述,归纳出导致战争爆发的一个方面的直接的因由.

  • 标签: 东印度公司 广州 英国政府 巴麦尊 前引书 英国商人
  • 简介:<正>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作为清政府的最高决策人和反英侵略斗争的最高组织者和指挥者,道光皇帝对于鸦片战争的重要影响自不待言。剖析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态度与举措,不仅有助于正确地评价这位身历两个历史时代的封建君主,而且对理解整个晚清对外政策的演变也会有某些启示。

  • 标签: 鸦片战争 道光朝 道光皇帝 林则徐 清政府 侵略中国
  • 简介:鸦片战争已爆发160周年,福州地区还遗存不少与鸦片战争相关的遗迹遗物。现就鸦片战争期间闽安镇竖立的《口口犯顺厦门报警》碑考述于下:

  • 标签: 鸦片战争 遗物 遗存 遗迹 考述 厦门
  • 简介:鸦片战争以后的五口通商问题,虽然在《南京条约》中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但五口何时开始“通商”?开埠的具体过程如何,有关历史论著记载有所歧异和舛误,尤其是福州的开埠时间,实际上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开埠通商”的标志以及各口正式开埠通商的具体时间和过程进行探讨和订正。

  • 标签: 开埠通商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 时间
  • 简介:口岸界址,系根据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规定而划定的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的居留活动范围。“口岸界址”与“内地”乃清季中外条约外交体制中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自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外围绕“口岸界址”及其对应词“内地”的相关交涉、冲突和争议就从未停止过。

  • 标签: 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后 不平等条约 原因 活动范围 外交体制
  • 简介:<正>香港是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在中国夺取的重要出海口岸,但是,在鸦片战争前期,香港并不是英国试图在华攫取的第一个目标,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也不被英国政府视为是“理想之地”,英国对香港的夺取,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英国对华战略的若干调整过程.

  • 标签: 舟山 鸦片战争时期 义律 巴麦尊 英国政府 香港岛
  • 简介: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页,以鸦片战争为契机,福州地区的近代史记述了十分深刻而又复杂的社会结构演化的过程。福州地区处于闽江下游平原,背靠广袤的农林业腹地,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口岸。山的凝重和海的活脱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共时差异性,体现了地区心理、文化行为、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等一系列特色。由于福州地区得海外风气之先,地区共时差异性既甚突出,却又有其历史圆融性的整合,遂在传统社会中注入了新的活力激素。它为本地区往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当时的福州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

  • 标签: 鸦片战争时期 福州地区 社会结构 演化过程 中国 福建
  • 简介:鸦片战争博物馆馆藏铁炮184门,由于铁炮自身性质活泼、虎门环境湿热、多雨,铁炮出现不同程度的锈蚀情况。为了去除铁炮因锈蚀产生的表面病害,保留铁炮赋存的文物价值,从2010年起,鸦片战争博物馆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馆藏铁炮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到目前为止,积累了丰富的铁炮保护经验,成功保护、修复了113门铁炮,并改善了保存环境,使其达到良好的保存状态。

  • 标签: 铁炮保护 腐蚀 方案与修复 保存环境
  • 简介:林树梅(1808-1851),字瘦云,号啸云。闽安副将林挺福之子。道光十一年(1831),富阳周凯任兴泉永道,驻厦门,重修玉屏书院,林树梅从之治古文。道光十六年(1836),周凯延光泽高澍然主讲玉屏,林树梅又拜高氏为师。林树梅虽为将门

  • 标签: 中厦门 厦门论战 士林树梅
  • 简介:巴麦尊的对华条约草案并非一直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政府指导侵华行动的正式文件。条约草案中提出了两套方案及二者只择其一的原则,但以后英国政府并无意于严格遵守,并且实际上是按照二者皆取的原则施行。

  • 标签: 侵略要求 对华条约 巴麦尊对华
  • 简介: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的火炮主要都是17世纪以来欧洲普遍采用的前装滑膛炮,其内装火药都是黑火药,这种基本的技术原理决定了中英火炮从质的意义上讲,还属于同一技术时代的产品。但是,因工业革命发生与否的影响,此时的英军火炮从数量意义上讲,在其设计思想、炮身材质、铸造工艺、弹药质量、火炮射程、舰炮品质、火炮机动性、射击精度和射速等技术关键之处优于清军火炮。这些技术关键之处,显现了中英双方火炮技术的巨大差距。

  • 标签: 第一次鸦片战争 红夷大炮 技术 射程
  • 简介:近年来,作为博物馆领域的新兴力量,涉海类博物馆的建设逐步呈现繁荣景象,类型日渐丰富多样化且发展迅速。尤其自2013年我们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以来,涉海类博物馆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涉海类博物馆应当如何抓住这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找准社会价值定位,发挥自身特色,在遗存保护、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方面破解发展难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 标签: 涉海类 博物馆 发展难题 思考和探索
  • 简介:鸦片战争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清王朝在战争中的失败是否促使当时大多数士人去重新认识并了解西方世界,进而发生思想转变,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的议题。本文以道光年间“理学复兴”的代表人物李棠阶为例,尝试探讨鸦片战争对他的影响。研究以李棠阶在鸦片战争前后的日记为中心,展示出他如何一直以理学家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外在世界的变化。这一个案,或许有助于我们重新省思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问题。

  • 标签: 理学 李棠阶 《李文清公日记》 鸦片战争
  • 简介:2015年3月20日我国博物馆行业开始正式实行首个全国性法规——《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的三大目的做了序次调整,将"教育"提到了首位。无论一个博物馆藏品的价值如何,它们都是发挥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职责的媒介,而串联一系列展品的展览,其本身亦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这一首要功能的最主要手段。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更主动自愿地走进博物馆享受惠民成果,既收获知识,又享受快乐,目前已经成为文博界努力的方向。如何让博物馆成为观众心中的文化乐园,各地博物馆已采取诸多举措,其中,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途径。鸦片战争博物馆,是一座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和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其《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自2016年12月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专门为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打造的活动场所——"探索工坊"更是获得无数观众点赞。孩子们在"探索工坊"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欢乐,这里成了他们心中的文化乐园。

  • 标签: 博物馆 探索工坊 文化乐园
  • 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法双方达成了800万两白银的赔偿协议,并明确规定其中100万两用于赔偿遭受损失的法国商人、受法国保护者以及传教士,剩余700万两纳入军费。本文从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所藏相关史料出发,考察法国对这100万两战争赔款进行分配的方案和进程。

  • 标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赔款 法国 外交部档案
  • 简介:<正>岑毓英是壮族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由于种种原因,史学界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尚欠深入。本文拟从微观处入手,对中法战学爆发前岑毓英与刘永福黑旗军的关系作一剖析。(一)刘永福原是广西农民反清组织的一个小头目,后因清朝追剿,被迫进入越南躲避。在越北,他聚众耕牧,建立根据地,积聚力量。时值法国殖民主义者武装侵越,越南有濒临亡国之虞。同治十二年(1873),法军攻陷占领海阳、宁平、南定等城后,越南危在旦夕。阮朝政府派北圻统督黄佐炎请刘永福协助抗法,遂有黑旗军在河內西郊阵斩法

  • 标签: 岑毓英 黑旗军 刘永福 中法战争 清政府 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