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清代陕西刀客大致有三个来源,分别是民间互助会社、盐烟雇工和土客、回汉械斗等民间武装力量。作为组织的刀客会,发轫于乾嘉年间,成熟于道、咸之际,而后次第盛于西北“回乱”、清末“民变”风潮与陕甘豫辛亥革命之中。刀客会的形成,与所谓秦地文化、西北回乱、鸦片战争等因素或事件并无直接的逻辑和事实关系。刀客会组织松散,是关中地区的内生组织,以关东为核心向外辐射流散,更多与自然灾害、回汉械斗、保商团体和乡村经济衰微关系密切。爬梳不同类型的文献,进一步理清其起源与流变,对于理解晚清社会结构及陕西地方格局具有一定学术意义与参考。

  • 标签: 刀客会 基层社会 政府治理 地方政局
  • 简介:为了使陕西铁里芯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基于陕西民俗文化,采用田野调查法和分析归纳法对铁里芯子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归纳了目前铁里芯子发展与传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研究表明,可以从铁里芯子表演装的材料与结构入手提高其保暖性与舒适性,也可以通过更加合理地运用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方法提高铁里芯子表演时的安全性与人性化设计程度。

  • 标签: 铁里芯子 发展现状分析 改进建议
  • 简介:经幢因其体量小、易于建造以及在佛教中的重要宣传作用,自唐代兴起至元代没落,留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山东作为我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大量的佛教遗存。其中,经幢不但具有其他地区经幢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其精美绝伦的雕造工艺,对深入研究石刻艺术及建筑工艺具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当地佛教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标签: 山东 佛教 经幢
  • 简介:恩施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属湖北省行政管辖区,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4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恩施调研,将恩施州的州情概括为:“老、少、边、山、穷”。改革开放40年,恩施从农村改革开始起步,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全州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标签: 恩施地区 农村改革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中共中央总书记 纪实 鄂西土家族
  • 简介:对甘青地区史前礼仪祭祀和丧葬祭祀两方面的梳理,该地区普遍存在着原始崇拜。从埋葬形式可以看出各个文化之间存在着对死亡理解的普遍性。同时又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个地区文化之间产生了差异。

  • 标签: 甘青地区 礼仪 宗教 祭祀
  • 简介:北宋至今已有一千年多年,我国的古代建筑历经自然灾害,人为破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有的甚至破坏殆尽,只留在史书之中。文章针对北宋时期的佛塔进行型式划分,以便更好地了解北宋时期河南地区佛塔的发展与变化。

  • 标签: 北宋 佛塔 型式 演变
  • 简介:冯玉祥具有朴素的民生思想,1927年6月~1929年3月,他主政河南期间,新建、改建了多座现代意义上的公园,免费向大众开放。本文在田野调查、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冯玉祥在河南的公园建设情况,并简要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和价值,探析冯玉祥的公园建设思想。

  • 标签: 民国 公园 园林景观
  • 简介:英国的殖民入侵产生了澳洲的"土著问题",其中土地所有权是"土著问题"的焦点之一。作为澳洲大陆土地的最初所有者,土著为争取土地所有权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1976年的《土著土地权(北领地区)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由于该法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的第一部土著土地权法,所以,它对北领地区的土著争取土地权以及其他相关权利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其他州或地区的土著土地权运动亦起到了示范或引领作用。然而,受制于历史与现实等复杂因素,这部法律的限制性或禁止性条款对土著权益是一种损害。

  • 标签: 澳大利亚 土著 帐篷大使馆 《土著土地权(北领地区)法》
  • 简介:惭愧祖师又称“祖师菩萨”“惭愧祖师公”“阴林山祖师”或“荫林山祖师”①,是梅州客家人的守护神,也是闽台地区的重要神明。惭愧祖师在梅州地区的神格形态是高僧模样的客家乡土神祗,其神格职能主要表现为祈雨救灾、御敌弭寇、助佑学业和灵签降示等②。台湾的惭愧祖师信仰,基本上沿续其禅师崇拜,但由于特有艰困环境衍生出来的生存需求,惭愧祖师信仰的功能化、世俗化趋势增强,其形象演变为“头戴王爷冠,身着文武装,跷足坐王位,举剑斩魍魉”的凶煞武将造型,其神格型态是移民守护神、防番之神、灵医天尊和灵占能神③。梅州地区的灵光寺作为祖庙,长期以来以惭愧祖师为中心,与地方社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在宗族势力的推动下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地域组织。同时,随着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移民的流动以及旅游开发,惭愧祖师信仰的地域范围也在逐步扩展。

  • 标签: 梅州地区 地域范围 祖师 信仰 区域经济文化 闽台地区
  • 简介:唐代岭南地区的地方行政十分复杂而特殊,就其官制来说,除了众所周知的羁縻府州土官制度和正州全国流官制之外,在正州系统内,还至少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官制:一种是与羁縻府州土官制相似的正州"世官制",即在正州中,也存在着官员的终身世袭现象,并为朝廷所认可,成为制度长期实行;另一种是官员的区域迁转制度,即官员的升迁和流动,不超出岭南道这个地理区域,可称之为"区域流官制"。就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该制度以盛唐时期的岭南道最为典型。

  • 标签: 唐代 岭南 世官制 区域流官制 正州
  • 简介:元明清朝通过土司制度整合王朝国家,各族土司成为对我国西南等民族地区和各族土民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少数",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如下:一是国家强调王朝权威,强化边疆民族首领的国家观念,使其心向"王化",看齐中央;二是国家强化王权对土司职衔承袭、军事征调、问治教化和朝贡纳赋等国家义务的干预,关其权力进"笼子里";三是元明清朝建构土司的国家认同,奖擢忠顺尽职的土司,惩治违制悖逆的土司;四是元明清强化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统治,保障土司统治权益。因此,研究元明清朝治理西南等地作为"关键少数"的各族土司,能为从严治党和强化国家治理提供历史镜鉴。

  • 标签: “关键少数” 元明清 土司 治理
  • 简介:湘西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区,是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苗族的歌舞、服饰、节日等体现本土百姓朴素的审美心理形成独特的苗家美育特色。苗家美育的愉悦性、大众性、风俗性、生态性贯穿于研学游各方面,本文意在通过师生的参与体验苗家美育特色资源等研学旅游活动锻造完美人格,实施当代美育、艺术教育。

  • 标签: 苗家美育特色 研学游 实践策略
  • 简介:当今少数民族艺术凭借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伴随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财政不足等一系列原因而使得保护机制缺失,又由于年轻一代对现代流行音乐的青睐、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日趋面临尴尬的境地。文章通过阐述四川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意义,分析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对强化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阿坝州藏族地区 小学 音乐教育
  • 简介:海南的镇龙斋是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它举办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时间跨度很大,历史悠久。本文以海口回龙村举办的镇龙斋为例,通过简述镇龙斋的举办流程,阐释举办镇龙斋的缘由及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比较分析镇龙斋的和公期之间的异同关系,探讨回龙村举办镇龙斋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镇龙斋 冯大候王 公期 穿杖
  • 简介:本文基于第七、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数据,核算了民族8省区森林碳汇总量与市场价值、影响因素以及森林碳汇经济的发展状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前民族地区森林碳汇总量约为1.17亿吨,市场价值43.49亿元,其中阔叶混交林、云杉、杉木、杨树四类为森林碳汇优势林种,森林碳汇资源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但区域差异性较为突出;民族地区森林碳汇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林业产业生产总值具有显著正向效应,林业投资、受害森林面积具有显著负向效应;民族地区碳汇经济发展先行先试、项目类型多样并且经济带动能力初步显现,但同时也存在认识不足、人才匮乏、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尚未与贫困群众建立精准对接机制四个方面主要问题。未来民族地区森林碳汇经济发展需要围绕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森林碳汇盘查、市场化运作、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工作深入开展。

  • 标签: 民族地区 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经济
  • 简介:阿吉拉姆藏戏的开场表演中依次出现的3个人物角色及其相应的表演动作都是为了铺垫正戏的内容。首先,是猎人平整、征服大地;其次,是王子们的赐福;最后是仙女通过唱腔和舞蹈表演呈现出这段表演的神圣性。文章分析了每一个人物角色的仪式性及其象征意义,同时特别强调了传统藏戏剧目《诺桑王子》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西藏中部流传的阿吉拉姆藏戏开场的分析,试图解读其表演结构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藏戏 阿吉拉姆 开场 仪式 征服大地 诺桑王子
  • 简介:民族地区在新时代迎来了良好的全面发展契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灵魂和根基,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增强国家认同的必由之路。基于文化价值吸引力、文化知识生产力、文化体制引导力以及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四力"分析结构,研究分析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形状。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当突出问题导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增强文化价值吸引力,以科教兴区战略为依托增进文化知识生产力,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优化文化体制引导力,以协同发展为指引夯实文化产业竞争力。

  • 标签: 文化软实力 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简介: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政府治理面临着乡村贫困向城市转移的问题、传统城镇化遗留的治理问题、新型城镇化凸显的治理问题以及农村人口市民化的治理问题。政府治理转型的重大举措是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全能制度、健全社会利益矛盾化解机制、完善农民工就业转型协同治理机制、构建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

  • 标签: 民族地区 新型城镇化 农民市民化 政府治理转型 协同治理机制
  • 简介:1943年5月,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与调统室发生严重纠纷。此次纠纷的爆发并非一时冲突所致,而是该省党部内朱家骅系与CC系间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由该案切入,通过对抗战时期陕西省党部人事调整与党务运作的考察,本文揭示出国民党党务机构设置上所存在的问题,亦使得面貌向来模糊的朱家骅系渐趋明朗。该案不仅是陕西省党部内派系矛盾的总爆发,也是国民党中央派系斗争在地方的缩影。

  • 标签: 国民党 省党部 调统室 朱家骅系 CC系
  • 简介:青海民族文化是一种包含了多民族特质的多元和谐文化。在当前的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怎样发挥其固有效力,是当下一个值得深入分析与探讨的重点。对此,文章结合青海河湟地区民族文化的特质展开分析,分析两者的关系,提出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要素是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精神支柱。

  • 标签: 河湟地区 和谐 传统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