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从1998年提议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开设“海外民族志讲座”课程起,①到2007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不同文化中的者观念”国际学术研讨会,②再到2007年8月《西方作为者》完稿,乃至2008年在《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人类学随笔中《在他处思考》一文的发表,③王铭铭对于人类学世界中的“者”的关注,

  • 标签: “他者” 西方 观念史 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 中国
  • 简介:找到三叔潘成德珍藏的照片,在黑龙江省海林县人民武装部任参谋时,有幸与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波集体合影。早在1946年小分队林海雪原剿匪时,时任杨子荣所在二团副政委的波与小分队的同志多次在我家借宿。也是在英雄的感召下,我二叔潘成江、老叔潘成和、三叔潘成德、表叔刘举友都参了军。

  • 标签: 《林海雪原》 曲波 杨子荣 海林县 人民武装部 林海雪原
  • 简介:在钱学森的青年时代,有一个对“紧跟紧追”、如影随形的人物,名叫钱学榘。从钱学榘身上,折射出钱学森家族的辉煌。

  • 标签: 钱学森 “影子” 青年时代
  • 简介: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卢光照先生,河南卫辉人,是齐白石晚年的入室弟子。30年代,齐白石还有过两位新乡弟子张丕振和李霞生。尤其是张丕振,画艺高,交友广,堪称齐白石的得意门生。张丕振1906年出生于新乡西河村,1929年考入北平京华美术专门学校国画系,受业于齐白石、徐燕荪、王梦白、吴镜和邱石冥等一代名师。刻苦求艺且为人豪爽,很快就得到性情率真的白石先生的注意和喜爱,除了课堂指导外,还允许张丕振到他家观画并借作品回去临摹,渐次发展到多有笔墨唱和。张作了一幅泼墨荷花,白石为其题跋曰:“大叶粗枝,张先过我,恐有誉汝者亦誉我,有骂汝者必连及老翁也。丕振弟画,白石山翁题。”白石作画写诗,多取家乡风物为题材,鲜活的民间精神使其丹青艺术独具特色。张丕振画了一幅马蹄莲,引起白石先生忆旧,误为芋苗,即兴题句:“饭豆芋魁,吾家所有,芋魁是此花否,吾已忘之矣,因离乡卅年也。丕振弟画,白石题。”隔了很长时间,经张丕振提起,认真的白石先生,遂又在这幅画上补题:“丙子冬,一日丕振又来,自言此花名马蹄莲,求予更改,再题几字。时已过小雪节,天日尚无寒,白石。”白石先生授徒最忌无个性的描摹,常告诫门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张丕振虽循老师的路...

  • 标签: 河南弟子 齐白石河南
  • 简介:明末清初,西南变乱,为坚守名节,钱邦芑弃官退隐于贵州余庆县,开辟“山”与“柳湖”.钱邦芑的侄儿钱点继叔父之后不遗余力地对“山”进行开发,将荒秃的山打造成郁郁葱葱的如画景区.并一直坚守山故园,直至终老,其间留下许多诗作.

  • 标签: 钱邦芑 钱点 他山 柳湖 景区
  • 简介:清晨,乳雾弥漫.我循着曲折的幽径,登上位于江夏金口镇的“留云亭”.留云亭之所以令人向往,令人留连忘返,不仅因为它留有历史的文化遗迹,而且,它还是左联作家李伟森的故乡,留有烈士事迹,这更使留云亭添增了时代的光彩.面对青松翠柏环绕的古镇,滔滔东去的大江,思绪万千.我的耳际响起了李伟森《重登留云亭)的诗篇:

  • 标签: 李伟 “五四运动” 左联作家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警备司令部 利群书社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唁电中称钱谷融先生'生前是传奇,身后是传说'。确实如此。钱先生生于己未年,当年最大的事莫过于五四运动。但是当时苏南农村几乎没有受到新文化的影响,反倒相信俗文化的说法,属羊的男孩是有好运的——'男儿属羊,出门不带粮'。由于生在农历八月初五的子时,命中缺火,所以起名叫'钱国荣'。繁体字的''上面有两个火字。这些虽然是

  • 标签: 几位贵人 谈几位 钱先生谈
  • 简介:过去的7年里,凭借《魔兽争霸3》这款游戏,SKY从网吧一路打到国际赛场的冠军。甚至游戏的制作方暴雪公司(Blizzard)曾特意修改了游戏属性,以遏制的战术。

  • 标签: 游戏 暴雪 属性 比赛 冠军 网吧
  • 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三省燃起战火。2个月后,上海的生活书店出版了一本《黄海环游记》的书,这是黄炎培于1931年初出海考察的游感札记,先于同年的五、六月间连续刊载于《申报》上,11月集辑出版。黄炎培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早有预感,在书中进行了揭露。黄源环游考察由来黄炎培此次黄海环游考察的成行,是受从事职业教育决心的推动。辛亥革命后,黄炎培就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先是担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担任江苏省教育司长。的职业教育思想萌发于1915年赴美国考察期间。惊叹于美国科学技术的先进发达,黄炎培深感在中国发展职业

  • 标签: 黄炎培 日本帝国主义 考察日本 黄海 蒋介石 大职业教育主义
  • 简介:2009年4月的一天,下班时分已是下午5点,但天色明亮,夕阳的余晖仍让人感到有点热。我匆匆忙忙赶往北京宣武区魏染胡同,去寻访昔日曾创下新闻事业辉煌战果的京报馆。

  • 标签: 新闻事业 邵飘萍 北京宣武区
  • 简介:希特勒与的心理战手法杜正艾希特勒,这个浪迹德国的奥地利人,无亲无故,无产无业,既无一技之长,亦无正常职业,在政治上更无任何经验,就连他自己也承认:"像我这样一个无名之辈,要采取任何有益的行动,连最起码的基础也不具备"①。这样一个人物,为什么在20世...

  • 标签: 希特勒 心理战 魏玛共和国 纳粹运动 民族社会主义 纳粹党
  • 简介:收留俄叛军组建“白俄部队”1922年秋,吉林省防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兼绥宁镇守使张宗昌轻车简从,重返阔别十年的海参歳。与白俄军的故事,便从此开始了。

  • 标签: 张宗昌 俄军 吉林省
  • 简介:回顾人类百年历史,可以发现者无论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理论和流派之中。虽然者开始于遥远的异邦,逐渐回到本土,但只要有差异存在,就有者存在的必要和可能。而且,作为试图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和人性的人类学,研究者已经成为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和专长,尽管研究者最终仍然是为了认识自己。

  • 标签: 人类学 他者 他者性 观察 反思 重建
  • 简介:邹韬奋的第一次婚姻,有过一段曲折的过程。早在他求学时期,的父亲就和其要好同事一起,为自己的儿女订下了“秦晋之好”。女方叫叶复琼,是一位十足“诗礼之家”的闺女,吟诗读礼,工于针黹。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父亲包揽子女的婚姻大事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从小受着儒家文化熏陶的邹韬奋,对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反应。然而,在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封建礼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反对儒家倡导的“孝道”,主张子女摆脱封建家长制的压迫和统治,成了席卷整个社会的新思潮。许多青年提出了婚姻自由的大胆要求。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后,邹韬奋也为自己的婚姻提出了抗议。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女方虽然也受过教育,但没有进过学

  • 标签: 邹韬奋 女子职业学校 新闻出版事业 民本主义 传习所 五四新文化运动
  • 简介:<正>戴季陶曾是鼓吹“民权”、参与反袁名闻天下的记者,又是孙中山的机要秘书。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活跃分子,还是蒋介石的把兄弟、忠诚谋士、考试院院长。不但在政界赫赫有名,在私人生活上也以其风流浪漫而著称。戴季陶生性活泼好玩,喜好交际,但其性格有一明显弱点,即本人所说:“志行脆弱”,感情用事,缺乏自制能力。14岁离家去

  • 标签: 戴季陶 孙中山 革命党人 考试院长 1926年 临时大总统
  • 简介:一阳光和风雨交替沐浴着滇西北的沧阳小城,时而为它涂抹上一层亮色,时而使它弥漫着迷离的雾气。在阳光和风雨的侵蚀中,时光一年又一年悄悄从这个小城溜走,留下的是传说、历史,还有脆弱的纸张、泛黄的典籍和风干的记忆。曾经宏伟的澜沧卫城、喧嚣的马帮商旅、沧桑的茶马古道,都被定格在了历史的不远处。对于人们来说,从明朝初年的洪武调卫算起,600多年该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光。

  • 标签: 历史与现实 他留人 茶马古道 明朝初年 滇西北 小城
  • 简介:1993年7月的一天下午,邓小平在北京301医院病房,接受加拿大记者保罗·杰克逊采访,其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 标签: 民众 邓小平 杰克逊 加拿大 保罗
  • 简介:能写绝命诗的人,首先要有"定力",能够明白义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而且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利用诗文宣传自己的主张,激发继起同志的斗志);同时还要有"能力",能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从容就义"的思想.这"能力"当然包括写诗必需的立意、构思、造句和协律的甚本功.

  • 标签: 学定力 定力能力 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