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一)历史上的所谓名将虽然不多,但戚继光肯定是一个。这位抗倭英雄是闽东人民的恩人。今天,宁德市区尚有继光街、继光公园、戚公祠。每每伫立继光公园那尊戎装跃马的雕像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铭文前,人们总能感受到400多年前闽东大地的腥风血雨……

  • 标签: 戚继光 闽东沿海 城堡 倭寇 嘉靖 抗倭
  • 简介:张光宇《闽客方言史稿》(1996:243)中指出,畲话是一种克里欧化(creolized)了的汉语方言,在第一个阶段先被“客家化”,随着之后族人四处流徙,又再各自经历“当地化”后方才产生。游文良《论畲语》(1995)则指同,若是符合现代壮侗、苗瑶说法的,就视之为底层,亦即古代畲语;如符合客家话说法的,视为近代畲语;和现居地汉语方言一致的,视为现代畲语。这古代——近代——现代

  • 标签: 闽东畲话 客家化 当地化 方言点 切韵 声母
  • 简介:我们去到的这几个县城,大多有一条小江小河穿城或绕城而过。有了江河的陪衬,这些小城的风光就增色不少。山水画山水画,有了山,有了水,自然就生成一幅幅很美的图画了。1962年寒假期间,在贵州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读大三的我,曾受省美术家协会派遣,与杨长槐、何伊华两位同班同学一起,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行写生。

  • 标签: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写生 美术家协会 贵州大学 山水画 艺术系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闽东著名的教育家张如翰.字少鹰,号慕鲈,福安市甘棠镇大留村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五月十八日出生。张家世代务农,崇尚耕渎持家。张如翰幼年即先后就读于本村的墨庄书斋和邻近南安村的拱鳌斋书院,读书求道,接受传统的儒学教育。同治八年(1869年)由邵宗师取进县学附生。光绪二年(1876年)张如翰27岁,参加丙子科乡试,成为福安县当科四名举人之一。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教育家 张如翰 中国 福建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以太行山、太岳山为依托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1月至1945年10月,抗大总校、抗大第一分校、抗大第六分校、抗大太岳分校、抗大太行分校、抗大太岳陆军中学先后在山西晋东南,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山西各级地方抗日民族政权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抗大总校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1月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 标签: 中国共产党创建 陕北瓦窑堡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 红军大学 民族政权
  • 简介:<正>1927年3月12日,《杭州民国日报》创刊,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机关报。1934年6月16日,正式更名为《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日报股份有限公司”,陈果夫任公司董事长,陈立夫任监事长。董、监事大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和浙江省党部委员。许绍棣、胡健中、刘湘女先后担任社长、总编辑。

  • 标签: 《东南日报》 国民党 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日报 浙江省 陈立夫
  • 简介:战时东南,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福建、江西诸省的未沦陷地区。在这里,曾推演出一幕轰轰烈烈的抗战文艺戏剧。就美术活动而言,战时东南美术界甚为活跃,木刻、漫画运动更显示了它们在抗战斗争中的活力。[一]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美术团体,把分散于东南各地的利刃、铁...

  • 标签: 木刻艺术 展览会 木刻运动 美术工作者 木刻画 美术作品
  • 简介:2014年以来,学者在闽东发现大量清代乾隆年间以后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成为规范乡村社会婚姻行为、道德行为的准则,也成为当地宗族立嗣承祧、平息民间争讼、维系正常社会秩序的重要私法,并演变成为乡村社会人们遵循的习惯法。

  • 标签: 清代 闽东 契约文书 习惯法
  • 简介:十月革命炮声隆,唤醒千百万工农;巍巍井岗顶天立,中华处处红旗动。夜漫长,螺号响。战帆片片穿雾海,如箭样。渔火点点照征途,水乡闽解放,红旗动,迎曙光。这是黄淑琮烈士生前亲笔写下的两首

  • 标签: 共产党员 发动群众 福鼎 闽东 赤卫队 国民党政府
  • 简介:他递给我一张别致的名片,中间是凸出的一个酷似船帆的形状,然而细看却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宾馆,在图案右上角的顶端印有中英两种文字──唐裕和TONGDJOE,他的中、英文.名字。这,或许象征他所经营的航运业和旅游业、地产业,或许寄寓着“直挂云帆济沧海”和“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涵义,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 标签: 万丈高楼平地起 有中 徐悲鸿纪念馆 近海运输 廖静文 纪念活动
  • 简介: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高台多妖丽,浚房出清颜。淑貌耀皎白,惠心清且闲。美目扬玉泽,娥眉象翠翰。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暮春春服成,粲粲绮与纨。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璠。

  • 标签: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 诗歌评论 文学形象 中国
  • 简介:据笔者统计,海外的郑和寺庙至少有17座,都在东南亚。其中印尼和马来西亚最多,分别占7座和4座。见下表:

  • 标签: 东南亚 寺庙 郑和 对联 马来西亚
  • 简介:郭秉文是20年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1919年,他接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校长职。1920年,他提出在南高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南高校务委员一致赞同,并认为该大学可命名为东南大学(简称东大)。1920年12月16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成立,郭秉文任主任。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郭秉文兼任东大校长。8月24日至26日,东大预科和南高本科同时招生。1922年12月26日,南高正式并入东大,仍由郭秉文任校长。在以后的几年里,郭秉文惨淡经营,倾全力要把东大办成崛起东方的现代综合大学。广延名师集俊杰以育英才郭秉文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延揽国内外著名学者

  • 标签: 郭秉文 校董会 图书馆 东南大学 体育馆 科学馆
  • 简介:在家族祠堂里,人们供奉着自己的祖先,既表示尊敬祖宗,也祈求保佑后代,这是宗亲意识,是宗法共同体精神的表现,是家族凝聚的需要。习惯了这一习俗的人们在走出宗法共同体的圈子之后,仍然需要一种精神支柱,需要一种凝聚力,就像企盼着祖先保佑子孙的将来一样,企盼着一个自己共认的保佑神。“需要”是习俗形成并被不断继承的根本原因,精神的需要又是习俗中意识部分形成并被不断继承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宗法 习俗 东南 祠堂 祖先 家族
  • 简介:元江县的白族是明末清初大量迁入的。这时的封建地主经济制得到_『充分的发展,约占人口6%的地主,不仅占有因远、北泽、安定等白族聚居村35%的土地,还占有周围哈尼族大浦、卡腊、龙潭、大白、漫迫、大佯、鲁章等村的部分土地。地主一方面出租土地,利用租佃关系剥削佃户,另一方面又廉价雇用白族农民及周围的哈尼族农民作长短工,为其耕种土地。

  • 标签: 元江县 白族 东南亚地区 中国 商会组织 习俗规定
  • 简介:明代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其结果是中国与亚非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一次经济文化大交流。所以郑和下西洋对整个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中国历史 明代 经济文化 东南亚地区
  • 简介:自明初开始,随着朝贡贸易和民间海洋贸易的相继兴盛,东南亚香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长期以来被社会上层独享的香药自明中叶开始逐渐在社会上普及开来,饮膳类书籍及日用类书中香药出现的频次创历史新高,添加香药的食谱纷纷涌现,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成为社会各阶层烹调食物、腌制果干、酿造美酒、制作香茶的重要调配物料,曾贵为奢侈品的香药俨然变成了大众生活必需品。作为海洋贸易标志性产品的香药在饮食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明人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的全新变革,也促发了奢靡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及走向日常。

  • 标签: 明代 香药 饮食风尚 社会阶层 奢靡观念
  • 简介:在杜鲁门总统任内,随着冷战向亚洲扩展,美国逐步重视东南亚在美苏对抗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东南亚政策从无到有,插手东南亚事务,加强东南亚地区的反共力量以应对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全面遏制中国,确立以制华为核心的东南亚政策,为冷战期间的美国东南亚战略奠定了基调。

  • 标签: 亚洲冷战 东南亚政策 新中国成立 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