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正>唐人文集较完整保持原貌传留至今者不多,《欧阳周文集》就是其中的一部.该文集的版本传流情况,至今尚无专文研究.《欧阳周文集》,唐国子四门助教欧阳詹撰.今传世本分为10卷本和8卷本两系统,有多种刻本和抄本,甚为复杂,致后人疑惑.先谈10卷本情况.唐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李贻孙在其《欧阳周文集序》中言及该集的纂集经过;

  • 标签: 版本考述 万历 周文 欧阳詹 唐人 宋本
  • 简介:无论是守卫广阔的疆土,还是发动大规模的远征,抑或是平定内外的叛乱和镇压附属国的反叛,亚帝国都需要组织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小,战争伤亡和兵役的豁免等原因,亚本身可以应征的人数却在减少,因此它不得不通过收编俘虏、征召异族流放者、附属国士兵和阿拉姆部落成员入伍等途径扩大兵源。尽管非亚士兵扩大了亚帝国军队的规模,但是由于他们的民族饱受亚的虐待,他们做出重大牺牲却无缘与亚人一起分享战利品,于是他们消极对待亚的征召,非亚士兵军纪败坏,因此,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强亚帝国的军事实力。

  • 标签: 亚述帝国 军事实力 亚述人 萨尔贡二世 阿淑尔 阿拉姆
  • 简介:人民教育家陶知,原名陶文浚。26岁,由于受明代理学家“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知行”。后来,他发明了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又把“做”规定为“在劳力上劳心”。这就很自然地相信“是知之始,

  • 标签: 陶行知 “知行合一” 教育方法 教育家 名字 自然
  • 简介:崛起于7世纪,历时253年的南诏政权的建立,不仅结束了中国西南边疆部落豪酋长期纷争的局面,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增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而且创造了灿烂的南诏文化。本文将讨论与南诏文化有关的若干问题。

  • 标签: 南诏文化 南诏文学 宗教文化 形成条件 中国 云南
  • 简介:<正>宋元以后,安徽各地书院星罗棋布,遍及全省,不但对当时安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活跃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我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标签: 书院 安徽 嘉靖 县志 乾隆 紫阳书院
  • 简介:宋代刑法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是从刑(附加刑)的广泛运用,从刑远重於主刑。关於这一问题,学术界尚未有专文论述。此前,笔者曾就宋代刑罚中易於混淆的编配法和折杖法主从刑关系以及主刑问题作了探讨。这里,再对宋代从刑试作考

  • 标签: 宋代 刑法 刑罚 《宋刑统》 配棘法 刺配法
  • 简介:青铜峡市黄河大峡谷西岸的一百零八塔,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如此众多的塔体,按规律组合成群,在全国现存的古塔建筑中实为罕见,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群内外发现的西夏、蒙元时期的遗存、遗物,印证了史志文献的记载,说明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兴盛于蒙元时期,在西夏故地(宁夏地区)是很有影响与声誉的一处宗教圣迹。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夏时期 蒙元时期 青铜峡市 宁夏地区 大峡谷
  • 简介:光复会后期重要领导人李燮和创建的光复军,在光复沪淞、攻克南京、援鄂、北伐诸役中,屡建战功,为东南光复和民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至今史学界对光复军尚无专论。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光复军的演变发展、历史功绩和解散原因等问题。

  • 标签: 李燮和 光复军 清政府 光复会 北伐战争
  • 简介:借代表云南省楹联学会出席由中国楹联学会在太仓召开全国楹联教育工作会议的良机,于2011年2月底3月初来到梦寐以求的太仓市,因为太仓历史上是郑和七下两洋的起锚地。临行前,我专程到晋宁县委宣传部、晋宁县文联讲明我要到太仓参会的消息,

  • 标签: 太仓市 中国楹联学会 教育工作会议 云南省 宣传部 晋宁县
  • 简介:在陕西的西南部,有一块被称为“西北小江南”的地方,这就是汉中。

  • 标签: 汉中地区 西南部
  • 简介:孔姓由于出了孔子,而使孔氏名声震天下,照宇宙,传古今,子孙绵延,遍于阙里,播乎四海,且谱系延绵不绝,成为世界上最古老而有系统的世系。广东一隅亦有孔氏流寓,并以广州地区为主。笔者因于去年参加广州地区文物补查工作,获知广州地区尚存有关孔氏遗迹若干处,乃考稽旧典,搜罗文献,而勉成此文,既期方家学者之指教,又表对文化圣人之仰止。一、几处遗迹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该碑立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十月一日,韩愈撰文,陈谏书丹,碑为青石质,平道方趺,身首一体。碑高2.47米、宽1.13米、厚0.25米。篆额阴刻“南海神广利王庙碑”,左

  • 标签: 广州市 孔氏 文化遗迹 唐朝 谱系
  • 简介:满族是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很广的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的人口并不多,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东正教和天主教翻译的满文圣经译本。过去的圣经译本研究中,关注点都在汉文圣经译本中,很少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圣经译本,鲜有从民族语言文字角度的叙述和研究关注,偶有涉及民族文字圣经译本的著述,错误和纰漏也很多。本文将考满语圣经翻译的历史沿革状况。

  • 标签: 满语圣经 利波夫措夫 贺清泰
  • 简介:《真诰》是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书中详细地记载了上清派的历史,并愈终了堂多服食炼养、导引气等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语料价值。由于此书目前还没有进行过校注,为了便于系统地整理《真诰》,本文从《真诰》的出世、整理以及版本递传情况作了考证。

  • 标签: 真诰 版本 流传
  • 简介:证据表明,“赀虏”乃“卢水胡”的追述指称,为新莽时来自匈奴别部的降人,入塞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主活动十分活跃,发展起可观的势力,至十六国时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政权,有的还形成了新的族体。

  • 标签: 赀虏 卢水胡 新莽时期 《魏略·西戎传》 历史研究 匈奴
  • 简介:瑶族葬式议玉时阶(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丧葬方式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任何一个民族的丧葬方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本民族的特点。对丧葬方式进行考察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各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文化面貌,而且对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新风...

  • 标签: 葬式 二次葬 民族研究 《广西通志》 瑶族先民 丧葬礼仪
  • 简介:清代侍卫制研究尚属冷门,成果有限,学界罕有对侍卫之职能进行系统考者。这固然与史籍中对于侍卫职能无确载有关,导致爬梳不便,需参酌大量史料方能拾掇成文。本文认为清代侍卫自诞生之日起便依附皇权而生,从轮番值宿到带兵打仗,因取得大汗信任,得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定鼎中原后,鉴于明代宦官之祸,清廷开始大力完善侍卫制,以侍卫取代宦官的大部分职能,小到跑腿帮轿、大到承旨办差,皆由侍卫执行,这确实有效杜绝内侍干政,宦官群体就此淡出清代政治舞台。但清代侍卫作为皇帝亲信,职能较宦官更加灵活多样,常受指派到各地当差,小至祈雨、灭火、捕蝗、念经、探病、放牧,大到擒拿大臣、封赏官员、押解要犯、护送贡品、宣达上谕、带兵打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在职能上充分体现其“万金油”特色。侍卫官乃皇帝近臣,身份尊贵,往往代表皇权行事,故此也是祭祀丧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凡重大祭典或仪式,侍卫的身影无处不在。本文爬梳诸多一手史料,管窥清代侍卫之职能,试图更清晰地还原历史细节。

  • 标签: 侍卫 宦官 清宫 制度史 清史
  • 简介:而不论"之原则引起争议,说明方志理论研究在推进,方志实践在深化。"而不论"原则应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把握。从首轮修志看,记述内容与旧志相比,内容要丰富得多,范围要大得多,涵盖面要宽得多。可以推测,本轮志书的内容可能更甚之,同时要在指导思想、篇目设置、体例规范和编纂方法等方面创新。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理应适应内容的变化,要用发展和创新的态度贯彻"而不论"之原则,具体到每本志书。

  • 标签: 述而不论 内容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