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人已就《黄金》一书也存在后人续作问题著有专文①。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津生活、写作时代和《黄金》一书的成书年代这一人言人殊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国内外专家。一研究《黄金》的成书年代问题,不能不首先确定作者津生活和著述的大体时代。我认为,津主要生活和著述于17世纪,因而他应是17世纪的人。现将理由阐述于下:为搞清楚津的生活和著述时代,首先必须解决津的师傅究竟是哪一位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的问题。W.海西希认为是卫拉特的纳木海嘉木措(1599-1662)。沙·比拉认为,应当是喀尔喀的普仁莱(1642-1715)。在以上两种说法中,究竟哪一种

  • 标签: 罗卜桑丹津 《黄金史》 成书年代 五台山 生活时代 17世纪
  • 简介:<正>蒙古学出版社于1993年8月出版汉文本《蒙古黄金》。这既是一部蒙古编年著作,又是一部古典文学著作。作者是17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上半期的博学的蒙古喇嘛罗布津,书的原名称《概述古代诸汗所建立政道之著作黄金》,简称《黄金》。一些蒙古学的研究者为了与同名的其它编年相区别,而称其为黄金》。将蒙文译成汉文的是内蒙

  • 标签: 金史 蒙古文 蒙古学 出版社 蒙古秘史 编年史
  • 简介:泌的家世历来少有学者研究,稍有涉足者,也因材料不全或考证不周,存在诸多问题。文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家世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泌幼承家学,以《路》著称于世。今日所见《路》由后人汇编而成,该书集中泌一生重要史学著作。在《路》撰修过程中,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路〉注》的完成,主要得益于其子苹的协助。《路》虽然备受争议,但该书及其注文所保存的丰富材料,历来被文献学家、上古史及上古神话研究者珍视。

  • 标签: 南宋 罗泌 家世 《路史》
  • 简介:冬季的青海高原朔风扑面,寒意袭人,2010年12月17日,西宁龙电宾馆会议室内却暖意融融,气氛热烈,由青海土族研究会和青海省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吉仁谦作品研讨会在

  • 标签:
  • 简介:《楚辞·天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对于'台',诸注家或阙而不注,或仅曰地名,或有所考证,然终未能明其缘由。~①兹特翻检诸书,稍有领略,对前人所注未敢苟同,详述如下。'嵞山'考欲辨得'台'所在,当先明'嵞山'位置。嵞山,洪兴祖引一本作'塗',又洪氏引《释文》、朱熹引一本作'涂',盖'塗'、'涂'皆同音假借字。~②塗山,《天问》洪兴祖《补注》引唐苏鹗《苏

  • 标签: 台桑 会稽 《天问》 假借字 献功 注家
  • 简介: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七月》和《夏小正》的文本对比表明,《七月》一诗所采用的历法和《夏小正》相同,为以十二月纪年的夏历。《七月》诗中"月"指的是先周时期豳地的农历四月初;"条"并非指对桑树进行修剪,而是指桑树成长后生长出来的超过树冠主体的细长枝条;"蚕月条,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全句指的是四月初修整桑树的农事活动。

  • 标签: 《七月》 《夏小正》 历法 桑月 条桑
  • 简介:鸳塘话源自兴宁龙田苑塘地区,主要在龙田苑塘地区的姓各房宗族内流传。通过人类学调查,并结合地方志、民族志方面的材料,笔者考察了鸳塘话的形成、发展历程和性质,及其宗族的一系列变迁。通过对在苑塘及其附近地区的人对鸳塘话的看法、认知等方面内容的研究,来分析鸳塘话对宗族认同所起到的作用;并试图探讨鸳塘话到底是如何发明和宗族小学对鸳塘话在宗族内部的普及和对下一代有关鸳塘话的教育、继承等的作用。

  • 标签: 鸳塘话 宗族 兴衰
  • 简介:在西藏著名的桑耶寺南面,隔江相望的地方,是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色林村地界,建于帕竹地方政权时期的朗色林庄园就在这里。朗色林庄园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有着几百年的延续性及巨大的规模,是研究西藏封建庄园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历史见证。西藏民主改革之后,朗色林庄园已然荒芜了半个多世纪。

  • 标签: 桑耶寺 故事 西藏民主改革 封建庄园 老人 封建农奴制
  • 简介:我的故乡在青海高原,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生活工作了40多年,因从事林业工作,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林区、草原和乡村里跑,在牧区经常听到高原人赞颂格

  • 标签: 草原格桑花
  • 简介:拉萨是藏传佛教的中心。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和其他寺庙群星拱月般地簇拥着布达拉宫,信徒多,祭祀香火自然也很旺。焚香祭祀是多种祭祀中的一种,藏人谓之“煨”,就是烟祭。

  • 标签: 藏族 煨桑习俗 民俗文化 祭祀仪式 佛教文化
  • 简介:通》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在《通·补注》篇中,刘知几总结了唐朝以前史注的主要成就,划分了注的种类。他褒扬训解式注而贬低补阙式注,鄙弃自注。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代史学家许多争议,开创了注研究的议题,客观上推动了注批评的发展。

  • 标签: 刘知几 史通补注 裴松之 三国志注
  • 简介:2013年6月1日上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总理送给到访的习近平主席两件礼物,其中一件是英文版的童话书《皇帝、新娘与龙袍》,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丽莎。1996年,丽莎从她的祖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以下简称特多)来到北京就读。此前,丽莎是特多一家国家级报社的记者。作为特多共和国到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丽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这所大学为了让留学生熟悉中国文化,经常安排他们到长安大戏院看京剧。留学生们看完戏,总要和现场懂英文的中国观众交流一下以便加深理解。

  • 标签: 丽莎 国礼 加勒比共同体 朱伟 加勒比国家 多巴哥岛
  • 简介: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崔述对先秦历史疑古辨伪,求实考信,不但澄清许多古书记载的谬误和古史传说的疑团,而且表现出深刻的考理念与考见识。其“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经传”的考理念,表现为以经证则去古未远的考原则;强调“不应后人所知。乃反详于古人”的考理念。表现为对古史传说循流溯源祛疑解惑的考方法;反对“凡说上古者,皆以后世例之”的考理念,表现为朴素历史主义的考史学风。他的这一系列考理念和考见识,对中国古代历史考证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崔述 史考 史识
  • 简介:雅忠老师于1921年9月出生在浙江宁波。194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暨南大学英文系,1943年转入英士大学政治经济系。1949年7月进入杭州新闻学校学习,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以后,先后在温州中学、杭州师范学校、杭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拱宸桥中学等校任教,1980年调入杭州教育学院中文科,从事文艺理论和外国文学教学工作。

  • 标签: 悼念 革命工作 江宁 杭州 出生 政治经济
  • 简介:养蚕早是新疆农民一项收入可观的经营业。鄯善县农民的植养蚕业在新疆是有其历史地位的。民国后期,鄯善县的植养蚕业更是兴盛一时。民国三十一年(1942)三月六日,新疆省政府在植树造林季节将临之际,用“快邮代电”发出通知说,省政府召开全疆农牧会议,形成决议,由吐鲁番、和田当年收集蚕籽,供给全疆第二年(1943)之需要。“吐鄯托三县订购蚕籽二千盒,计鄯善九百五十盒,托克逊三百五十盒,吐鲁番

  • 标签: 植桑养蚕 新疆农民 第二年 托克逊 桑叶质量 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