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1938年中国军队撤退后,上海成为孤岛。那时有两位与法租界当局关系较深的人物:一个是法公董局锅炉检验师董大酋,人称Vincent董;一个是原上海市府外事秘书耿嘉,名绩之,人称C.C.耿。他们两人关系颇不一般,但予人印象各异。董君自驾飞霞脱轿车往来于法租界的工厂、旅馆、公寓、酒楼

  • 标签: 耿嘉基死
  • 简介:熊铁教授,湖南常德人,1933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著有《秦汉新道家略论稿》、《秦汉官制史稿》(两人合著)、《秦汉军事制度史》、《汉唐文化史》、《秦汉文化志》、《秦汉新道家》、《中国老学史》(三人合著)、《中国庄学史》(三人合著)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过去20多年间,笔者时常向他问学,最近趁他刚搬入新家,又多次来到他家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熊教授谈到他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以及历史学的发展前景。现在把访谈内容整理成篇。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 标签: 熊铁基 教授 《秦汉新道家》 中国古代史教学 《中国老学史》 访谈录
  • 简介:国学大师钱博(1887-1957),字子泉,江苏无锡人。他生于书香人家,学博于文,治学谨严,诂经谭史,旁涉百家,每多阐发。南通张季直读其文而叹曰:"大江以北,未见其论!"吴江费树蔚称:"岂惟江北,即江南宁复有第二手!"钱博在圣约翰大学讲授国文。光华大学创立,他出任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37年抗战爆发,国军酣战三月西撤,上海成为"孤岛"。会同光华大学副校长兼附中主任廖世承奉命在湘西创办国立师范学院。钱氏年逾五十,欣然赴蓝田,在穷山间弦歌不辍,共纾国难。博先生复邀其哲嗣钱钟书来校,担任

  • 标签: 钱基博 孙子兵法 钱钟书 圣约翰大学 国学 江苏无锡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西侧土岭上出土了一方墓志,青石质,方形,边长73厘米。厚20厘米,楷书40行,满行45字,实书1545字。志主李孝见于《宋史》,墓志由理学家程颓撰文,官僚王慎言书丹篆盖,可谓名人、名撰、名书,刻工亦名匠,十分撩人兴致。

  • 标签: 墓志 20世纪90年代后期 程颢 龙门石窟 《宋史》 洛阳市
  • 简介:<正>李鸿,字子宽,生于1881年8月23日,湖北应城城北盛滩人,老同盟会会员,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创建共和作出了贡献。最初,他在国内外从事唤醒、发动群众的舆论组织工作。1911年回国后,追随孙中山奔走效力,武昌起

  • 标签: 辛亥革命前后 同盟会会员 许崇智 组织工作 城北 廖仲恺
  • 简介:<正>丧服制度包括亲属间的丧服、政治等级间的丧服、一般无亲、政关系成员间的丧服三大类。亲属间的丧服,又分宗亲丧服与姻亲丧服。宗亲丧服直接显现宗法等级关系的亲、疏,远、近,是宗法制度具体表现方式之一(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宗子祭祀权);姻亲丧服从属于宗亲丧服,它是宗亲丧服的派生物,无独立存在价值。本文着重研究宗亲丧服、研究宗亲丧

  • 标签: 丧服制度 宗法制度 血缘关系 父系亲属 宗族 等级关系
  • 简介:周代“昭穆”是表示字辈的概念。父子之有昭穆,犹兄弟之有伯仲,伯仲用以区别同辈之长幼,昭穆意在辨别异辈之尊卑。昭穆依附于宗法而存在,在宗庙祭祀制、宗族伦理和继承制中产生作用,是宗法诸制度中的一项位序标准,其意义在于明确由辈分所决定的族人的地位尊卑,使宗族人伦关系明晰化、有序化。昭穆不是宗庙制度,也不是墓葬制度,是辈分概念却不是行辈标志“制度”。“昭穆”概念的产生与原始氏族社会及其婚姻形态毫无关系,也与所谓“母系分宗”无涉。昭穆是循环字辈,适应宗法强调区别尊卑长幼的需要而产生,虽与宗法有关,但与传子制或祖孙父子关系的亲疏毫无联系。

  • 标签: 昭穆 宗法 宗庙 墓葬制度
  • 简介:和我们今天一样,古代节日放假也分长短假期。《汉律》算是西汉的“红头文件”了,它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即官员每五天可以有一天不办公,称为“休沐”。到了东汉,休沐的内容更具体为“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然后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什么的。汉以后,历代官员的假期基本分为两种。

  • 标签: 休假制度 古代 “红头文件” 假期 官员 回家
  • 简介:自打记事时起,走过多少胡同,我实在数不清了.这些形状各异的大小胡同,它们的这样那样的名字,以及它们的这样那样的故事和传说,我更是无法讲述出来的.然而有那么一条小胡同,如同罩在我心头的一片轻云,无时无刻不在撩拨我的心绪,我想抹也永远不会抹掉.这条小胡同,叫羊胡同,就在北京东城.

  • 标签: 羊管胡同
  • 简介:卢沟桥事变后,29军扩编为33集团军,下属五个军,总司令为宋哲元将军。原29军旧部改为77军,军长由何沣担任。1937年12月,77军军事训练团的四个大队经过整编到达河南新乡。吴文燕在第三大队特种兵第十中队炮兵科学习。

  • 标签: 延安 秘密 江平 卢沟桥事变 军事训练 集团军
  • 简介:杨天全,原名杨汝豹,1914年腊月出生于灌云县南城镇一个清贫的书香世家。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便去当学徒,后考入灌云乡村师范。卢沟桥事变后,到武汉从戎报国,后人复旦大学会计系学习。1942年毕业后,经友人介绍到国民政府主计处任预算专员。1944年,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算局工作,先后任预算处处长、副局长、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

  • 标签: 国际预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 专家 卢沟桥事变 复旦大学 国民政府
  • 简介:政教合一,并非西藏自古就有,而是蒙古征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元世祖与萨迦派帝师八思巴结盟联手的权宜选择。旨在建立蒙元皇帝与萨迦教派共同凌驾于西藏诸部之上的新统治体制,对结束分裂局面和西藏进入中国版图具有特定功用。活佛转世,也不是古来就有。自元后期噶玛噶举黑帽系率先实施,明中叶格鲁派被迫效仿推广,活佛转世又成为化解教派领袖继承纷争的通行办法。它与佛教追求来世的基本教义照应,在供奉释迦牟尼之外,增设了另一个独立的“活佛”崇拜系统。政教合一与活佛转世的偶然结合,构成了相互支撑、俱荣俱损的西藏神权政体的两大支柱。

  • 标签: 元明 西藏 政教合一 活佛转世 神权政体
  • 简介:(续)  二、部族的统治机关第一,最高行政机关在辽制中,部族最高行政统治机关叫北枢密院。《辽史》卷四十五《百官志一》中有这样的记载: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是也。据此,全部契丹人即游牧民都属于这个机关统治之下。《百官志》还载:  契丹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这样,也可以理解为属于北枢密院的契丹人也属于南枢密院。史籍记载的是文武两政由这两院分掌。然而,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所谓南枢密院,在《百官志三

  • 标签: 部族制 军民两政 节度使 夷离堇 汉人枢密院 《辽史》
  • 简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围绕着君主或权威这根主轴运动,一切制度建立和修订,总是以在位君主和权威的统治利益和运用方便为取舍标准,尽量体现和扩大君主与权威的权势。这种高度集权于上的制度,显然不能应付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社会。尤其是,当社会发生变乱时,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特殊情况下授予一些地方官吏及军事将领一定范围的专断乃至专杀的权力,就显得十分必要。“赐尚方剑”制度是明王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措置,被赐予尚方剑,意味着拥有者具有专杀、专断及便宜行事的权力。虽然君主不愿意将这种权力授出,但迫于形势需要,又不得不放权,是一种无奈之举。该制度既反映出君主心理的矛盾,又关系到实行时复杂的政局,是颇有特色的制度

  • 标签: 赐尚方剑 明朝 授剑 礼政治权威
  • 简介:鄂西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在这里推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元朝开始发展为土司制度,历经明朝,至清雍正13年,鄂西土司全部纳土,改土归流顺利完成。鄂西土司制度的历史沿革鄂西地区山高水深,气候多变,交通闭塞,语言风俗与内地不同,历来就被称为溪峒蛮夷之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唐王朝对“溪峒蛮酋归顺者,世授刺史,置羁縻州县,隶于都督府,为授世职之始”。①唐朝曾在鄂西设立“清化郡”(即清江郡——引者注),辖清江、建始二县。②“宋参唐制,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其酋长皆世袭。”③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施州

  • 标签: 唐王朝 世职 都督府 以夷制夷 宣慰司 清江郡
  • 简介:本文认为北朝的遣使制度出现了四方面的变化:(1)出现了常设性质的大使;(2)大使的分工更为明确,出现了以职能命名的专门使;(3)大使出使区域的划分更为细密;(4)大使与北朝其它中央派出机构在功能上有合一的趋势.这些变化因北朝政治的需要而产生,并开唐代使职制度之先河.

  • 标签: 北朝 遣使制度 变化 礼制功能
  • 简介:(续)  第二,以契丹人为成份的新编成的部族(一)特里特勉部关于此部,《营卫志》圣宗三十四部条载为:初于八部各析二十户以戍奚,侦侯落马河及速鲁河侧,置二十详稳。圣宗以户口蕃息,置为部。可见,这个部的前身是为了侦察奚部的动静,从八部分别抽出二十户而编成的。但是,作为其卫戍地的落马、速鲁两河未见另有记载。另外,此部的卫戍地在《营卫志》中载为倒塌岭,其地位于现在山西省北部。假如在编成部族前后确实是其卫戍地,那么,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牵制老哈河流域奚部的目的。然而,也象后文所叙述的那样,奚族在反抗唐末契丹的压迫时,有一部分西迁徙到相当于现在察哈尔省怀来县的妫州。这样,

  • 标签: 营卫志 部族制度 《辽史》 室韦 契丹人 辽代
  • 简介:第四,部族的统帅机关辽代的部族在作为行政单位的同时,又是军事单位。其最高统帅机关是北枢密院。具体事务属于北、南两宰相府分掌。这无疑是军民两政不分的部族制度。在两宰相府之下,各个地区分别有统帅机关。各个小部族在军事上属于其统辖。因各部族的牧地被限定,进而出现了卫戍于同一地区的若干部族合而为一个集团的情况。所谓各地区分别设有的统帅机关,当然会掌握着这类集团的军令和政令。进一步讲,辽制中部族牧地被限定,就是为了有利于行政和军事上的方便。在《兵卫志中》众部族军条中载有:众部族分隶南北府,守卫四边,各有司存。并且依次列出了各部的隶属关系。同样,在《营卫志》中也有记载。依据这两部分可弄清这个问题。还有,

  • 标签: 营卫志 部族制度 原驻地 察哈尔 隶属关系 西拉木伦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