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省政协委员,全椒县政协第三至六届副主席,现为全椒县人大副主任。他自幼钟爱书法,参加工作后任中学美术教师,1983年入南京艺术学院系统学习书法和装潢工艺美术,师从刘海粟、陈大羽等大师。他深知“听千曲始晓音,观千剑始识器”,在校图书馆内遍观古今名家法帖,受益匪浅。1984年从南艺毕业后,先在全椒县文化局抓创作,后又负责筹建文联,并开始从事书画专业创作。

  • 标签: 书法家 南京艺术学院 秦锦章 政协委员 全椒县 美术教师
  • 简介:是侗族民间工艺中的精品,它以其独特的编织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的色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之一.侗族妇女以织锦为载体,展示着她们聪明的才智和精湛的编织技巧,承载和演绎着本民族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反映侗民族的观念形态、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以及避凶趋吉、消灾纳福和追求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文化心理.

  • 标签: 侗锦 编织工艺 艺术特色
  • 简介:在翻阅民国13年(1924年)重修的《花县志》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立村时间不长、人口不多、又地处赤坭丫髻岭山麓的佳山村的客家宋姓族群,在清代考取的进士、举人之多,竞居全县各姓之冠。

  • 标签: 佳锦山村 中国 广东 历史发展 文化传统
  • 简介:敦煌,处于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这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遗址莫高窟。建在大漠深处断崖壁上的莫高窟,千百年来历经自然、人为双重侵害,能留到今天,是个奇迹。1000多年后的今天,洞窟的保护仍然是个世界难题。

  • 标签: 敦煌 樊锦诗 女儿 丝绸之路 文化内涵 佛教遗址
  • 简介:终于写完了,近500个特制的信封,认真书写上收信人邮编、地址、名字,好在里面是已经印制好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的贺年卡。

  • 标签: 形式和内容 贺年卡 书写
  • 简介:独自坐在河边,目光沿着一条清澈的溪水流淌,叮咚作响的心绪,宛若震撼天宇的悠悠旋律.渐渐远去的,是白云掠过头顶的声音.极目长空,碧透的晴空不再传来蓝色的鸽哨,明亮的双眸变得海一样深沉.

  • 标签: 心曲外
  • 简介:刘灿,笔名山沧,河南淮滨人,研究生学历。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并为此笔耕不止,奋斗数十年,当过农民,当过兵,带过兵,后转业到河南美术出版社任办公室主任、编辑,现任《青少年书法》月刊编辑部主任。是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理论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美协会员,河南省省直书画家协会秘书长。灿先生学习书法有着多年的历史,从秦篆汉隶到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多有涉猎,勤于临池。近几年对黄庭坚、米芾、王铎、傅山下功尤深,笔下深得其神韵,从他近期创作的行草斗方中不难看出他的追求。其书宗后王和黄、米,多临《黄庭坚李白旧游诗》、《拟山园》等法帖,其在体势上又直传米芾、王铎之

  • 标签: 书画家 笔墨形态 河南省 人与自然的融合 黄庭坚 “气韵生动”
  • 简介:祖父戴荪.1905年出生于屯溪隆阜一个传统的商人家庭。曾祖父戴英是当地有名的徽商、实业家。13岁时,祖父生母病逝,曾祖父续娶汪氏。其生活境况急转直下。此后,他通过自己顽强的毅力、勤勉的奋斗,从一个盐商学徒,成长为新中国一名农业科研翘楚。他一生笃志农业科研,历经磨难仍百折不回。其个人生活、科研经历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记。

  • 标签: 农业科研 祖父 生活境况 个人生活 实业家 新中国
  • 简介:范文澜在北京大学学习时,有三位教师对他的影响较大,一位是黄侃,一位是陈汉,一位是刘师培。现在,学术界知道黄侃、刘师培者多,知道陈汉者少。特撰此文,以填补学术空白。

  • 标签: 大学学习 刘师培 学术界 范文澜 黄侃
  • 简介:雅趣'平居'的日子虽然辛苦,却也不乏乐趣。最让张恨水感到称心如意的是北京古老厚重、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北京,但是北京敦厚宽容、和平幽默的文化底蕴,不仅将新文化融入萧散悠远的古都韵致之中,而且古都文化与新文化的相得益彰,更营造出一种兼容并蓄的人文气息,淳朴温馨,情趣盎然,是他之前在上海不曾感受到的。在这里,他这个'不新又不旧'的文学青年,

  • 标签:
  • 简介:西游民国二十三年(1934)五月七日,张恨水自北平启程开始西北之行。临行前一晚,中法大学代理校长李润在北平东兴楼设宴,为即将游历西北的张恨水饯行。张恨水早有游历西北的打算。据《刘半农日记》民国二十三年(1934)一月四日记载:'与牧野、颖孙同往方家胡同看恨水,值出,

  • 标签:
  • 简介:“老乡长”1994年1月,叶浅予先生为克标先生画了一张有趣的漫画像,称他为“老乡长”。我想,叶浅予先生戏称克标为“老乡长”是有原因的。克标的人生道路很不顺畅,50年代中期,他被迫离开上海,一直蜗居于故乡海宁乡下庆云桥。他自嘲“运动员”,屡受冲击,逆来顺受,虽无奈却不自卑。

  • 标签: 章克标 散记 人生道路 50年代 叶浅予 乡长
  • 简介:帽子民国十七年(1928),张恨水的创作和生活都已渐入佳境。此时,他膝下已有一女慰儿,又添了儿子小水,一儿一女,带给他许多乐趣。小说则在《春明外史》《金粉世家》之外,陆续又有了《天上人间》《春明新史》《青春之花》《剑胆琴心》《鸡犬神仙》等长篇小说,先后在《晨报》《上海画报》《新民晚报》《益世报》《新晨报》《朝报》上连载;时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初,《春明外史》在连载将近五年之后终于画上了句号,

  • 标签:
  • 简介:平居张恨水祖籍安徽潜山,民国八年(1919)秋,他在朋友的鼓动下,'质衣被入京,拟入北京大学'。然而,居京不易,何况他'一身之外无长物'。在北京'漂'了三四年,不仅读书的愿望未能实现,而且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那个时候,他不是住会馆,就是住报馆或通讯社,始终没有自己的家。民国十二年(1923)秋,张恨水与胡秋霞成婚,他的'北漂'生活才算告一段落,慢慢稳定下来。次年初春,他租下宣武门外铁门胡

  • 标签:
  • 简介:弯弓民国十七年(1928)四月,国民党开始二次'北伐',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节节胜利,很快就攻入了山东省。日本军阀以保护侨民为由,于四月十九日派军队在青岛登陆,占领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要地。当时,盘踞济南的是奉系军阀张宗昌,为了抵挡北伐军的进攻,他向青岛的日军求援,给了日军一个进兵济南的理由。与此同时,日本田中内阁也向日军发出了抢占济南的训令。于是,日本军队于四月二十六日

  • 标签:
  • 简介:南迁民国二十二年(1933)春,居京14载的张恨水,忽然有了南归之意。他在《写作生涯回忆》中写道:'二十二年春,长城之战起。我因为早已解除了《世界日报》的聘约,在北平无事(我在北平后十年来,除了《世界日报》的职务外,只作了《朝报》半年的总编辑,无关写作,所以未提)。为了全家就食,把家眷送到故乡安庆,我到上海去另找生活出路。而避开烽火,自然也是举室南迁的原因之一。'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