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一本志书采用什么样的体裁进行表述和编纂,是确保志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在新一届续志工作陆续展开之际,各级修志部门首先遇到的就是采用什么体裁续修志书的问题,也是广大修志工作者感觉难办、挠头的要事。笔者认真翻阅的省内外上届修志已经出版的部分志书及有关资料、论著后认为,采用章节、条目结合结构形式进行表述和编纂、是县级新一届续修志书的最佳选择。

  • 标签: 章节体 条目体 县级续志体裁 中国 质量问题 经济效益
  • 简介:闽西谚语:'风水先生指一指,石匠师傅累半死。'这是说营建工程要听从风水先生的安排。所谓'风水',是相地的一个俗称。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凡兴工动土,都要察看地形环境,看它是否得'风'得'水'.然后择宜土,避凶地。清人范宜宾注郭璞《葬书》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 标签: 范宜宾 葬书 地形环境 相宅 水则 青乌
  • 简介:在东亚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中,东亚人有必要重新审视东亚史.尽管东亚各国在力图把握自己的命运时,民族国家利益、社会生活习惯、宗教文化传统以及长期沿袭的成见根深蒂固,全球化新阶段的挑战和国际关系格局模式的转换加剧了已有的隔阂与矛盾,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东亚人有着共同的命运、经历过共同的历史.无论东亚概念何时起源,东亚人的自觉早已孕育在东亚多元一的历史进程中了.

  • 标签: 东亚多元一体 东亚共同体 建构过程 东亚史 律令制度 铜钱货币
  • 简介:七曜在早期经过中亚、西域一带传入中原,不免染上这一地区的色彩。对于此事,如要进行深入确切的探讨,恐怕不得不求助于数理天文学的方法,但由于史料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迄今尚近于空白。而就较为表面的层次言之,则已有若干有力的证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七曜值日的各种译名。这些七曜值日的“胡名”,通过汉字音译转写而保存下来。它们最早起源于何时,至今无从详考。今人的考证只能从唐代译成的《宿曜经》(全名《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出发。《宿曜经》卷下载有“诸国人呼七曜”之名,包括“胡”、波斯、天竺诸语对七曜名称的音译;伯希和、沙畹认为所谓“胡”指康居,故以康居语求出其对音。这里将《宿曜经》所录各语音译、伯希和与沙畹所求得的康居对音,以及三种敦煌七曜文献中所用的七曜名称,列成一览表如下:

  • 标签: 七曜 伯希和 音译转写 具注历日 引人注目的 康居
  • 简介:一、天花在中国流行的记载天花又称痘疮,是一种为害极大的烈性传染病。患此病者,常有生命危险,侥幸治愈者,也常要留下痘疤(俗称麻子)。史载天花自东汉以后从国外渐传入我国。清代袁牧所著《随园诗话》卷二曰:'痘神之说,不见经传。苏州名医薛生白云:‘西汉以前,无童子出痘之说。自马伏波(名援)征交

  • 标签: 牛痘接种术 《随园诗话》 人痘接种术 烈性传染病 薛生白 生命危险
  • 简介: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的农学著作。此书语言平易朴实,保存了南北朝时期很多口语,这是由此书阅读对象决定的,也是贾思勰有意为之的结果。他在《齐民要·序》中说:“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丁宁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

  • 标签: 朴实 札记 时代 著作 语言 南北朝时期
  • 简介:<正>瑶族是长期以来令海内外民族研究者关注的民族之一,其所以引人注目,笔者以为当在其独特的“过了一山又一山”的历史,“形散而神不散”的众多支系及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本文拟对瑶族文化中的多元一特点作一粗浅的揭示和分析,以请教瑶学界同仁。瑶族文化多元一特点表现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

  • 标签: 瑶族文化 民族研究 多元一体 特点浅析 苗瑶语族 五排瑶
  • 简介:关于毛公所标兴的意义是否与诗序相联系,古今诗经学者虽然看法不同,但几乎一致认为毛传“兴义”都与喻义有关。本文采取将诗序与毛传分开,仅以毛传文本为准的统计方法,在逐篇分析毛传“兴句”和“兴义”之间各种思理联系方式的基础上,归纳出毛公标示的三类兴。认为其中至少有23首与喻义无关;其余80多首含有喻义的兴中,有38首并无附会政教之嫌;另外近50首确实大多穿凿附会。但从毛公对这三类兴的注解可以概括出“兴”在形式和思想上的一些共同特点,可见他确实抓住了兴最重要的特征,即使是对“兴义”的附会,也正是利用了他对兴特征的把握,这就在实践上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兴的基本思路。在诗经解读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重新审视毛公所标兴,对于追溯兴理念的形成,以及深入而又通达地分析兴的艺术思维原理,都是有启示的。

  • 标签: 兴体 兴句 兴义 诗序 诗经学 兴体理念
  • 简介:体现了美国早期史研究领域的较新的发展趋势.这本论文集从小历史的角度来论述了早期美国史研究中关于个人认同的自我探索与边缘化状态的问题,并较好地弥补了大历史的缺陷,使人们从历史叙述、文本细读和语言学转向这三个方面更新了对小历史长处的认识.

  • 标签: 美国早期史 个人认同 小历史 历史叙述 文本细读 语言学转向
  • 简介:列强连绵不断的战争的确为欧洲分裂的原因,而共同的文化资源更无疑是欧洲分久必合的深层动因.笔者认为,五大资源对一化由理想变为现实起到了关键作用:古希腊民主制、罗马法、统治欧洲长达1500年的基督教、以自由平等博爱为诉求的启蒙政治哲学和反思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主义思潮.欧洲和平主义运动正是在这些资源的孕育下得以延续,并在二战后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 标签: 文化 和平运动 欧洲一体化 民族 国际法
  • 简介:《现代蒙古语中动词的》导言[苏]Г.С.杜加罗娃(Дугарова)在蒙古学界争论较多、研究成果较少的问题就是关于蒙古语中的词的范畴的划分标准和观点。在现存的文献中(即研究蒙古语语法的论著中的某些章节)①基本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蒙古语中固...

  • 标签: 现代蒙古语 动词的体 蒙古语言 动词体 行为方式 蒙古学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了清代词学成熟之前,唐宋词与词学观念之发展演变。并认为,词之诗化过程就是一个尊过程;是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由创作到理论的一个渐变过程;更是在诗学和儒家诗教影响下词学与诗学理论融合的过程。

  • 标签: 唐代 宋代 无意识 有意识 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