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3-1927年间,汪精卫对容共政策的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多重转变的鲜明个体特征.在将容共理解成"跟时代环境如何而定"的"政策"的基础上,汪精卫对容共政策始存犹疑,继则认同,后在相当长时期内积极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展,但从七一五分共开始便彻底放弃和背离了容共政策,最终走上了反共的政治道路.

  • 标签: 汪精卫 容共 政策 七一五分共
  • 简介:活水自有源头来,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创造,追溯其理论渊源,最早可以归结到列宁在俄国革命胜利后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思想。然而从中共的历史上看,当列宁开始在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不久就在中国传承列宁这一思想,并不断运用于中国实际的一位党的领导人恐怕要数张闻天了。而他在党内提出过的许多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深邃见解,可以说都与列宁这一思想有关。

  • 标签: “新经济政策” 张闻天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列宁 俄国革命 党的领导人
  • 简介:提起欧盟多语政策,人们自然想起欧盟的多官方语言机制。该机制起源于1957年欧共体成立时,当时的四种官方语言(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被赋予平等的政治地位。欧盟在2004年东扩以前,成员国有15个,官方或工作语言有11种,分别为丹麦语、德语、英语、芬兰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和西班牙语。

  • 标签: 欧盟 多语政策 跨文化传播 语言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 平等
  • 简介:<正>明朝代元而立,庞大的封建帝国,从十几年战乱后苏醒过来,神采奕奕地傲视着四周世界。如果我们将明代历史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应当剖析这种整体文化现象的各个层面。分析明初对外方针政策传统儒家文化的关系,也就是从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方面去探讨明初的对外政策,将会对明初对外政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然而,对此至今尚鲜有人加以论述,本文试图以自己粗浅的看法,见教于方家。

  • 标签: 对外政策 明太祖 传统文化 对外关系 明初 朝贡贸易
  • 简介:核武器历来受到苏联领导人的重视。赫鲁晓夫也一样,认为它是一种杀伤力极大的新式武器,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重大作用,但是核武器的出现并不能改变战争的性质,更不能决定世界的未来,社会主义在将来任何冲突中都会获胜。后来,赫鲁晓夫对核武器特别是对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不断调整了对美政策。赫鲁晓夫的这些调整使苏联在维护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缓和苏美冷战对峙的紧张形势,防止两国交战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但他夸大甚至迷信核武器,忽视贬低其他力量,在对美政策中更不乏讹诈冒险和争霸因素,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后果。结果是,赫鲁晓夫力主缓和苏关紧张形势,却又把两国推向核大战的边缘,一路跌跌撞撞地把两国引向共同遵守核游戏规则的“和平共处”,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 标签: 赫鲁晓夫 对美政策 核武器 未来战争 新式武器 社会主义
  • 简介:1948年的金圆券政策及其推行有着多方面的内容,包含着复杂的关系,其掠夺性、不合理性的显现有一个过程,上海金融业对金圆券政策态度从遵行、异议、批评到反对也有转变的过程.以往对金圆券政策问题的研究,主要以国民党政权及其国家行局为主体,以其相关决策及实施为主线,其研究比较简略和狭窄;其实,选择上海私营金融业为考察主体,以当时私营行庄公司如何应对实施金圆券政策的各主要方面为研究主线,着重从私营金融业的基本态度、金银外汇资产、利率、资本升值和现金增资等方面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深化对金圆券问题本身以及对20世纪40年代末上海金融业与国民党政权关系的研究.

  • 标签: 民国史 金融史 金圆券政策 上海金融业
  • 简介: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28年间,7次率领船队远航,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由27000余人、200多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在当时,其航海船舶数量技术之先进,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明朝 中国 外交政策 历史事件
  • 简介:苏联对外政策的决策一直是严格保密的.苏联党、政、军、警各自在其中占有何种地位,发挥何种作用,维持何种关系,尤其是苏共中央国际部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更加鲜为人知.有的学者认为:苏共中央国际部掌握着苏联对外政策的决定权,外交部只是执行决定的行政机构.

  • 标签: 国际部苏联 对外政策 苏共中央国际部
  • 简介:本文试图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在殖民主义兴起后不同历史时期所采取的不同类型的民族政策进行整体性描述和理论分析,从中探讨各种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社会整合的影响,同时也试图总结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做的理论探索政策尝试的规律性特点.

  • 标签: 民族关系 社会整合 民族政策 类型 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
  • 简介:2017年5月初,法国大选成为头条新闻:年仅39岁、仅具一定经济领域执政经验的马克龙入主爱丽舍宫。在能源生态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巴黎协定》履约遭遇不小阻力的背景下,新任总统对环境气候问题的立场和设想如何?他将给法国环境气候政策带来怎样的变数?法国未来环境气候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构成了本文的核心内容。

  • 标签: 马克龙 环境气候政策 能源生态转型 巴黎协定
  • 简介:加盟共和国民族意识的增强及民族问题的激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苏联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苏联民族语言政策存在如下失误:一是语言政策宪法原则及苏共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存在理论实践的严重脱节,这使得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情绪具有正当性并对其有很大程度的强化作用:二是过分强调语言政策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作用;三是双语政策仅针对非俄罗斯民族,不利于俄罗斯民族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交流。这些失误强化了加盟共和国已存在的民族主义思潮,成为苏联解体的文化因素之一。

  • 标签: 语言政策 民族主义 乌克兰 苏联
  • 简介:西洋教士入华是明朝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遭遇的一个新问题。广东地方政府首先允许西洋教士入华,并对其施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至利玛窦进京之后,西洋教士的问题逐渐为明廷所重视。从西洋教士在明代中国分布和扩散呈现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待传教士的主流态度是包容的,但以不违背他们所考虑的国家利益为前提。1616年南京教案的爆发凸显了明政府对西洋教士宽容的有限性。

  • 标签: 西洋传教士 明政府 态度 政策
  • 简介:蒙古国的民族构成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以上,蒙古族内的十几个部族虽然在方言、风俗习惯和服饰上有所差别,但能自由交流。哈萨克、乌梁海、图瓦、霍屯等突厥民族只占6%多一点。蒙古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哈萨克族的迁徙问题。在1991-1992年间就有4.1万人迁居到哈萨克斯坦国。迁徙的主要原因:一是蒙古国历届政府对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的研究落实不得力;二是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泛民族主义意识抬头。针对这种情况,蒙古国政府采取了协商解决一切问题的方针,及时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 标签: 蒙古国 哈萨克族 民族政策
  • 简介:魁北克作为加拿大最大行省之一,在历史上法国的联系不绝如缕。追溯历史,最先踏上这片土地并在此殖民的就是法国人。1534年,法国探险家扎卡支耶在法皇弗朗索瓦一世赞助下登陆此地,并宣称这片广阔的土地为法国领地。紧接着,黎世留参照英国人在美洲殖民地的做法建立了贸易公司,每年向这片被称作'新法兰西'的土地派出三位教士及300个法国移民。可以说,加拿大文明起始于法国人踏上后来被称为'新法兰西'的这片大陆之时。

  • 标签: 魁北克省 双语政策 语言平等 教育权 加拿大 英语
  • 简介:香港报纸的历史现状□慧斋早在1841年5月,便有英文《香港公报》在香港发行,随后又出版了《华有西报》、《德臣西报》(又译为《中国邮报》)等,至今仍保留下来的早期英文报纸则是1881年创刊的《南华早报》。1858年在香港创刊的《中外新报》,是中国近代...

  • 标签: 香港 历史与现状 中文报纸 英文报纸 《中外新报》 中国近代
  • 简介:对杰斐逊而言,联邦制意味着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分享国家主权,其中,联邦政府享有管理对外事务(包括国际和州际事务)的权力,而各州政府则享有管理对内事务的权力。他主张对宪法进行"严格解释",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力严格地限于宪法中所列举的范围。在杰斐逊执政时期,他赞同联邦政府进行"国内改进"(即交通建设),但是,由于宪法并没有明确授予联邦政府进行"国内改进"的权力,他强调必须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明确授予联邦政府有关权力,其目的在于维护他关于联邦制的一贯主张,维护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主要由于杰斐逊的联邦制思想的阻碍,联邦政府的"国内改进"政策始终延滞不前。

  • 标签: 杰斐逊 联邦制 “国内改进”
  • 简介:小斯当东是英国最早的中国通。1833年,他在英国议会下院动议了关于英国中国商务关系的9条议案。议案在当时未经辩论分组投票即被否决,但在1840年下院关于对华战争的大辩论中,辩论的双方均有引述并加以赞扬。对于研究鸦片战争前英国的对华政策,小斯当东是很好的视角,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 标签: 对华政策 律劳卑 东印度公司 巴麦尊 阿美士德 对华贸易
  • 简介:提到北京政府的统治,模式化的评价便是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文化黑暗。然而,正是在北京政府统治的中期(1916-1921年),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各种学说、思潮竞相涌现,近代中国迎来了文化思想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北京政府文化政策新文化运动的关系。那么北京政府的文化政策究竟是怎样的?它是否就是一块封建专制文化政策的铁板?是否有顺应潮流的因素,从而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呢?为了控制思想意识形态,1912年袁世凯当政后就掀起了复古尊孔运动,妄图用儒家的四维八德禁锢人们的思想。1912年9月,袁世凯政府发布《崇孔伦常文》,提倡人们遵循儒家礼教,尊崇孔子。19

  • 标签: 北京政府 文化政策 复古尊孔运动 通俗教育 袁世凯 新文化
  • 简介:2000年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50年前的这一场战争对于战后的中国、美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国际形势,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共党史、新中国外交史、战后中美关系史、中苏关系史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史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朝鲜停战,尤其是苏、中、朝方面

  • 标签: 国际关系史 中美关系史 中苏关系史 政策方针 朝鲜战争 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