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后汉以来,释教东流,经书迻译,佛法大行于中土,梵文也随之成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和义净(635-713),跋涉万里,沟通华梵,树立起中西交通和佛经翻译史上的丰碑。唐宋以后,中原地区的译经活动渐趋消歇,但西藏地区却继之成为印度佛教新的输入地和保存地,

  • 标签: 中国现代学术 梵文 因缘 文化交流 中西交通 中原地区
  • 简介:<正>1990年12月4—6日,华东地区中国现代学术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现代史学会指导下、由上海市社联、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上海档案馆、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同济大学文科系,上海大学、上海师大等单位发起的。华东地区的八十多名专家学者到会,就中国现代史中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人物评价和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国民党派系斗争是这次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与会代表以为,由于国民党内部阶级成份的复杂、地方割据的存在、国际背景的不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封建家长制的传统,在国民党内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不同派系。他们打着维护孙中山三民主义、维护国民党的旗号,以武力为后盾、与实行专制独裁、排斥异己的蒋介石集团纷争。有的坚持反蒋而走上了联共反蒋的道路,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有的则坚持反共立场,必然由反蒋走上附蒋反共的道路,最后不免覆灭的结局。国民党派系斗争的激化,往往表现为军阀

  • 标签: 联共反蒋 学术 上海大学 中国现代史学 华东地区 社科院
  • 简介:2013年7月5日至7日,由上海市历史学会、《史学月刊》杂志社、上海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自杀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自杀问题 中国社会 近现代 研讨会综述 《史学月刊》
  • 简介:2013年11月16日,由上海市历史学会与《史林》编辑部合办的学术沙龙“21世纪我们如何书写历史”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举行。此次活动旨在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学术刊物与学者之间的互动。来自国内外的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历史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 标签: 学术沙龙 简讯 专家学者 书写历史 上海社科院 21世纪
  • 简介:<正>1992年11月25日——29日,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由国家民委和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持,各地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会上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作了题为“加强民族理论研究,为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各民族的团结进步服务”的重要讲话。经济学家以宁厉教授等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与会同志对如何学习贯彻

  • 标签: 学术动态 提作 中国民族问题 专题学术报告 理论研讨会 建没
  • 简介:马通先生,原名马春华,经名阿布·尤素甫,1929年生于甘肃省张家川山区马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幼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山区的贫困,经济文化的落后,使他从小练就了坚韧、执著的性格。在张家川那个回族人口比较集中,民族宗教气氛浓厚的地方,他受到一定民族宗教思想的熏染,这也许就是他日后立志从事民族宗教研究最初的思想动机。

  • 标签: 先生 农民家庭 贫困 山区 经济文化 勤奋
  • 简介:无论是在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1917年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里可以列举一些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比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在北京大学开设小说课程,吴梅在北京大学讲授曲学,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蔡元培,与其有关的标志性事件有两个,一是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一是他出版《石头记索隐》。这一年蔡元培四十九岁。

  • 标签: 中国现代学术史 《石头记索隐》 蔡元培 奠基者 标志性事件 个案
  • 简介:马克思名言(左图为2018年5月5日中国赠送马克思雕像在德国特里尔揭幕):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 标签: 学术信息 物质力量 马克思 特里尔 批判 武器
  • 简介:费孝通的学术遗产中最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又最需要我们继承的是其高度的学术自觉。学术自觉既与学术精神和研究者的自律有关,也与研究策略和研究进路有关。目的决定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学术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要想保持中国研究的主体性,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推动社会科学本土化,同时要具备充分的学术自觉。学术自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明了学术研究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开放学术心态,以我为主地吸收既有的概念和理论;二是立足中国整体经验,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路线,深入调查,不断求证;三是建立集体学术,通过团队成员间细致深入的批判、否定、建构、积累,形成学术概念和理论框架,提升研究水平和研究境界。

  • 标签: 费孝通 学术自觉 经验本位 集体学术
  • 简介:方志的学术品位张桂江方志的学术品位,虽不完全等同于方志的学术价值,但毕竟也是一种价值观。方志的学术品位指什么?许多文章提出多种不同论点。有的从方志的内容去寻求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方志的学术品位特指所记载的知名度较高有全国影响的区域文化,并大部分集中于文...

  • 标签: 学术品位 方志学 高品位 为现实服务 森林覆盖率 学术性
  • 简介:<正>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时代,提倡知识创新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唯其顺理成章,人们便忽略了进一步的追问,以至"原创性"这个含义相当模糊的概念竟成为广泛使用的学术评价标准。在"知识创新"、"原创性"这些新概念的滥觞——知识经济市场上,创新或原创是有着相当具体的含义、并在知识转化为产品之后有着可操作的评价标准的:即独立知识产权。但是离开市场,这些概念的含义就变得不甚清晰,若是作为评价标准就变得很不准确,尤其是在运用于学术范畴时。

  • 标签: 独立知识产权 学术范畴 学术评价 评价标准 翻译问题 学术名著
  • 简介:卢斯飞教授是广西的著名学者、教授,也是广西民进会员中的优秀代表。在卢斯飞教授八十寿辰之际,广西师范学院在这里举行“文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卢斯飞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作为学界的晚辈、广西民进的后来人,我感到十分高兴、也非常激动。我与卢斯飞教授相识,是先闻其名,后识其人。

  • 标签: 学术思想 广西师范学院 著名学者 文学教育 教授
  • 简介:2000年前后,作为"新冷战史"研究朝着更加深入方向发展的结果,探讨美国的现代化理论与冷战政治关系的学术潮流兴起。相关学者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国家安全和学术生产的关系入手,来探究作为"冷战社会科学"的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历史上意识形态和国家建设的关系入手,探讨作为冷战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理论;结合现代化理论"社会工程"的特点和冷战的全球化趋势,研究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第三世界政策工具的现代化理论。这一学术潮流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的特性,契合了外交史研究国际化和文化转向的趋势,拓展和深化了冷战史研究。

  • 标签: 现代化理论 国际史 学术潮流 外交史 社会工程 雷迅
  • 简介:本文主要从西南联大学人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祖国的救亡自觉地联系在一起,对学术的独立、自由有着极为明晰的自觉,不同的治学理路与观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会通、融贯中西、文理、古今之学,治学中的忘我之境等方面入手,勾勒出了西南联大独具魅力的学术精神。

  • 标签: 西南联大 救国 独立 自由 忘我
  • 简介:<正>清代的学术文化,涵盖面宽广,博大精深.流派纷呈.内容极为丰富多采。它像一条汹涌奔注的江河,汇百川细流,扩万顷洪波,浩浩淼淼,气象万千。有清一代的学者们,深入钻研,求真务实,在众多的领域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成果,充实了我国的思想宝库。研究清代的学术文化是一项很有意义,但又艰难繁重的工作。因为清代载籍之富,学者之众,流派之多,领域之广,业绩之丰,为前世所罕见。而遗留存世的注疏、论说、考证、文集、札说浩如烟海,难以计数,超过其他朝代何啻十倍、数十倍。如何发掘、利用、研究、宏扬清代的学术文化,撷其精萃,以利于当前之文化转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

  • 标签: 学术文化 清代学术 乾嘉学派 注疏 文集 求真务实
  • 简介:2015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回国6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回顾钱学森对新中国国防科技、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将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拟于2015年10月中旬在沪举办“纪念钱学森回国60周年座谈会暨钱学森与新中国现代化建设首届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开展征文活动。

  • 标签: 中国现代化建设 征文活动 钱学森 学术会议 回国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