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叶汉文:我的父辈弟兄四个。因为家庭贫困,大伯12岁就到康兴泰行里学徒弟,学的手艺是做皮货。本来应该三年出师,但老板不同意放人,说还要帮师一年。我大伯是老板的叔伯外甥,大伯向他求情都不行,老板说,你要出去做,不管到哪里,我都找得到你。要是你出去摆摊子,我就砸你的锅。把话说绝了,只好又帮师一年。一年以后大伯回来,老板康兴泰也来了,一定要把30吊钱作为大伯帮师的钱.并说.你以后出去做活也好,在外头摆摊子也好,我再无权干涉了。给这30吊钱让我大伯有本钱起手摆摊子做皮子手艺。

  • 标签: 家族式企业 家庭贫困 老板 手艺
  • 简介:高昌鲁氏家族崛起于元朝前期,因其家族成员或精通西域诸国语言文字,或在地方为官,造福百姓,渐次在政治、外交以及农业技术传播等方面得以名显当世。本文在认真研读元代墓志、碑刻史料和其他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就鲁氏家族成员的名号、出生地、为官经历等相关问题进行考述,并分析他们的处世态度和政治理想。此外,本文还对《农桑衣食撮要》的成书背景及资料价值略事探讨。

  • 标签: 家族研究 高昌 元代 农业技术传播 家族成员 政治理想
  • 简介:高昌廉氏家族是元代江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本文依据元人诗文、地志、谱牒等资料,全面考察了廉氏家族主要成员的经历、婚姻及其与多族士人的交往,并就廉希宪出任中书右丞的时间以及廉野云的身世等问题进行了考释,希望能够为研究畏兀儿人对元代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的时代脉动提供一个生动的例证.

  • 标签: 元代 高昌 廉氏家族
  • 简介:叶赫那拉氏家族史料散见于明清官方文献、一些私人著述及谱牒文献、国外文献之中,尤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最为权威。研究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史料,不仅有助于揭示清前史的历史真相,探索清朝勃兴的秘密,而且对清史与满族史的研究也应有所较大的拓展。

  • 标签: 叶赫那拉氏家族 文献 史料研究
  • 简介:<正>我的母系一我的母亲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生于农历戊戌年(公历1898年)正月十八日。我生于癸酉年二月三十日(1933年3月25日)。这样说来,她应是35岁生的我。我是在武昌外国教会(基督教会)办的一所不大的仁济医院

  • 标签: 仁济医院 翰林院庶吉士 大宅 光绪皇帝 小哥 同治三年
  • 简介:本刊讯2011年12月12日,由台湾联合大学客家研究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两岸4所高校设立的客家族谱教学研究实践基地在福建上杭客家族谱馆挂牌成立。基地的建成对增进客家地区的联系,推动台海两岸共同传承和保护客家文化,促进两岸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客家族谱 实践基地 教学研究 挂牌 上杭 赣南师范学院
  • 简介:家族研究经历了奠基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停滞阶段、复兴阶段、全面推进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表现特征。

  • 标签: 土家族研究 历程 阶段特征
  • 简介:羁縻卫所是明代卫所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分为边疆型和内地型两类。明初建于武陵山区的羁縻卫所,最具有内地型羁縻卫所的代表性。它的设立是明初民族政策在土家族地区具体实行的体现,不仅有利于明朝初立时对武陵山区的控制,有效地稳定了湖广行省的形势,保证了澧水、沅水等战略运输线的通畅,同时也对土家族人口结构的变化、文化教育的发展、风俗习惯的改变及族称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土家族地区 卫所 羁縻 明代 武陵山区 民族政策
  • 简介:<正>父亲潘光旦教授百年诞辰时,人们在称道他学贯中西的学术功力、不避艰险的求实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时候,每每谈到他在土家族的民族识别工作中功不可没。父亲的土家族研究历经坎坷,但最终还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九泉之下是可以感到欣慰的。1991年,我们在黔江参加了湘鄂川黔毗邻地区民委

  • 标签: 民族识别 潘光旦 民族学家 民族研究 费孝通教授 武陵山区
  • 简介:有清一代,莽鼐屯郭博勒氏家族代有人才。从三世阿那保直至六世诸子孙,共四代28人,其中12人位至;品以上的高级武职,占家族总人数的43%。考究家族成员的仕进经历,他们具有以军功起家,凭借着自身军功身居高位,是清朝的有功之臣等一系列共同点。从这一点出发,莽鼐屯郭博勒氏阿那保家族无疑是清朝的军功贵族世家。但是相较于八旗军功贵族世家而言,莽鼐屯郭博勒氏家族却缺乏世袭的政治和经济特权,这又是其特殊之处。

  • 标签: 家族研究 家族成员 经济特权 军功 清朝 世家
  • 简介:吴江费孝通,三国时代蜀国忠臣费袜之后。江夏费稀被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为“贞良死节之臣”.费孝通幼年时,常见到家中的灯笼上写有“江夏费”,这三个字,将悠久的历史打通,成为费孝通童年的文化记忆。

  • 标签: 费孝通 吴江 家族 《出师表》 三国时代 文化记忆
  • 简介:雍正时期,清廷对湖广土司实行改土归流,流官取代了土司的统治,"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民族隔离政策被废止,大量的客民进入湖广土家族地区,与土民、苗民共同生产生活,共同开发了土家族山区。为调节土、客、苗之间的关系,流官发布了一系列文告,促进了该地区民族关系友好发展和民族融合,推动了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各民族相互影响,民族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友好的民族关系建立在民族间互惠原则基础之上,土家族山区为客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生存空间,客民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则为土民、苗民所吸收,从而推动了土家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 标签: 改土归流 土家 客家 苗家 民族关系
  • 简介:<正>《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统计,共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6793种,93551卷;总计10254种,172860卷,几乎囊括了清代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因而被誉为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的渊薮。而它的副产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解题书目,则又标志着清代目录学的最高成就。二百多年来,许多学者围绕着《四库全书》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有的探讨其板本,有的订正其讹误,有的述其征集与纂修,由此产生了数以百计的专著或工具书,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学问——四库学迄今而止,四库书目数以百计,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书目家族。从应用目录学角度看,这个家族可分为“四库修纂前目录”(如征书目录等),“四库修纂中目录”(如《总目提要》及各种禁书目录等),“四库修纂后目录”(如各种续补目录),及“专门目录”(如板本目录)。它们各司所职,从不同角度记载了我国文化概貌和修纂《四库全书》的历史,而决非一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能全部包容。此治目录学者不可不知。下面谨就所闻,分别介绍四库书目家族如下:①征书目录②永乐大典辑出书目③提要目录④书名目录(无提要)⑤禁书目录⑥荟要目录⑦板本目录⑧续补目录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目 禁书 目录 板本 家族
  • 简介:<正>继《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之后,陈支平副教授又把他的《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奉献给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全书共20万字,由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5月出版问世。披览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值得肯定的优点和长处。一、该书是对中国家族研究领域的新开创和新挖掘。谈到中国家族史的研究,大致也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其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作为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代表人物的潘光旦曾在廿年代关注及中国家族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并利用家谱和乡会试的硃卷、方志与征献录著成《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是书堪作中国家族研究的开山作,其后零星出现过一些这方面的研究论著,伹卓有建树者却少。到五十年代。傅衣凌先生首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家族研究,这标志着家族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此傅先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研究创立了

  • 标签: 家族观念 文化研究 家族制度 家族史 福建 研究论著
  • 简介:作为金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大功臣,完颜宗翰家族墓地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完颜家族墓地考证的主要依据的描述为研究金代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金代 完颜宗翰家族 墓地 女真
  • 简介:本文在以往汉人宗族家族研究与评述基础上,关注了非汉视域的大家族及其研究,以史学、民族学与汉人类学三维度,分析汉与非汉宗族家族研究及其分支阈径,主要为:中国史学本体与人类学本体的历史人类学之家族宗族研究;西欧汉学与西欧汉学脉络的汉人类学宗族研究;中东欧民族学与历史民族学脉络的非汉族体大家族研究

  • 标签: 汉与非汉 宗族家族 研究阈径 史学本体 人类学本体
  • 简介:努尔哈赤先世家族谱牒董万 努尔哈赤的先世出自建州女真,明朝设建州左卫安置他们。努尔哈赤先世家族谱牒,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写照。这部家族谱碟,主要是以八世祖范为核心而形成的童氏三家族的谱系与事迹。从这部家族谱碟中,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的先世们为女真人复兴,重...

  • 标签: 猛哥帖木儿 努尔哈赤 斡朵里部 建州女真 建州卫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 简介:史姓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文王的太史官史佚,因官而得姓,史佚大概可称是史氏的始祖。史姓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三次与皇室有密切联系,第一次是西周初期,第二次是千年之后的西汉中期,而最为辉煌的时间是在距今八百多年的南宋。

  • 标签: 西汉中期 始祖 周文王 史官 西周初期 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