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说起宦官专政,稍通历史者,莫不以为汉、唐、明三代宦官为害最酷烈。其实,五代时期,中原王朝(如后唐)及周边一些小国(如前蜀、南汉等)都曾出现过宦官专政,造成严重危害的局面。尤其是南汉,僻处岭南一隅,地广人稀,宦官却占了南汉人口的较大比例,而且地位崇高,掌握军政大权;宦官专政成为南汉历史的一个重

  • 标签: 南汉 专政 《十国春秋》 统治者 中宗 将帅
  • 简介:20世纪九十年代,有学者利用南京出土的明代宦官墓志,从宦官制度与南京寺观的建置着眼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由于在基志史料的使用乃至研究方法上的诸多疏误,以至上述明代宦官基志本身所蕴含的重要史料价值几乎未被触及。本文在核对墓志原石的基础上,订正了早先墓志录文中的多处讹误,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史乘笔记对南京出土的这批明代宦官基志逐一进行了考释,为明初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的开放国策、包括金陵大报恩寺与湖北武当山宫观在内的诸多寺观的兴废、明代皇亲皇族的顽劣不法、正德初年宦官刘瑾等“八虎”的擅权专宠、明孝宗的身世传闻、明代宦官与朝臣的依附关系等一系列史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与认识。

  • 标签: 基志 明代宦官 南京出土 考释
  • 简介:宦官是亚述国王加强王权、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随着帝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宦官在亚述宫廷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加。帝国早期,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大将军等职业将领开始控制军队和所领行省,对王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国王遂重用身边的宦官总管,而宦官掌管的国王卫队逐渐发展、壮大,宦官开始成为制衡将领们的重要政治力量。帝国盛期,更多的宦官出任军队统帅和行省总督,以宦官总管为代表的新兴贵族与以大将军等为代表的世袭贵族形成相互制约,政权基本稳定。对外扩张取得的空前胜利使宦官集团和亚述贵族们掌握大量土地资源。帝国晚期,国力下降,政局混乱,宦官总管一度控制了政权。最后,宦官集团和亚述帝国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 标签: 亚述帝国 宦官 政治角色
  • 简介:《旧唐书·宦官传序》叙唐内侍省之“五局”,云“内仆局掌宫中供帐灯烛,内府局主中藏给纳”。检明闻人诠刻本,原无后一句,清武英殿重刻《旧唐书》乃据《新唐书·宦者传》补之。但据《唐会要》卷六五《内侍省》,《旧传》此处并非脱去“五局”之最后一局,而是“内仆局掌宫中供帐灯烛”中间有脱文,即“掌宫中”之下脱漏了“舆辇导从内府局掌宫中”十字。殿本知其误而不明误在何处,故有此妄补,中华书局点校本又不察其误而沿袭之。今当删去殿本所增“内府局主中藏给纳”一句,而校补作“内仆局掌宫中舆辇导从,内府局掌宫中供帐灯烛”。至于《新唐书·宦者传序》称“四日内仆,主供帐灯烛”,则承袭《旧唐书》误文之故,当仍其旧。《旧唐书·宦官传》的误校,不仅可觇见武英殿刊本窜改古书之陋习,亦可知点校本底本选择之失当,同时可警示后人:校改古书,当慎之又慎。

  • 标签: 两《唐书》 宦官传 内侍省 内仆局 供帐灯烛 舆辇导从
  • 简介:内养宦官是侍奉在皇帝身边,执行奉旨宣谕、出使和宫内杂务等的职任。一般认为内养宦官具有较强侧近性,是皇帝的亲信力量,其中内养宦官执行赐死任务被认为是最直接有力的证据。然而结合具体的政治环境考察其与皇帝的关系可知,赐死实则是内养份内之任,甘露之变后文宗身边的内养宦官与其说是近身侍奉人员不如说是监视皇帝的工具。加之内养宦官与权宦的关系以及内养职任的事务色彩,不能过高评价内养与皇帝的亲密关系。

  • 标签: 宦官 内养 侧近性
  • 简介:东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深受宦官专权之害的王朝。东汉宦官利用皇帝早崩、新帝年幼、母后垂帘听政的政治形势专权擅政,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将其权力合法化,进而传诸后代。其制度建设包括阉人专任内廷官职,排除士人;新增宦官机构,添设宦官官职、员额;加赠官号,例封宦者为侯;父兄子弟出任朝官;娶妻妾,养子嗣爵等。这对后世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 标签: 东汉宦官 擅权 制度建设
  • 简介:提起宦官,人们马上会想到那些虽是男人,但因生殖器官被阉割而成了“半个女人”的宫内当差者。在皇帝看来,让这些不男不女、半雌半雄的人当听差,是再放心不过了。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性欲,深宫内院的后妃对他们不再具有吸引力,这样,就能确保帝王一系血统的纯洁性。然而,多欲似乎是人的本性,宦官们虽然失去了性欲,但却滋长了权欲。久而久之,便利用侍奉皇帝和后妃的良机,博得主子的信任,扮演起干预朝政的重要角色来。

  • 标签: 宦官专权 朱祁镇 朱厚照 朱由校 刘球 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