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代早期英国的国家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以税赋和公共信贷两大制度为核心的国家财政体制的建成即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这种体制既维护了土地贵族、工商资本家阶层的根本利益,又强固了英国国家政权的财政基础,并在推动英国大肆进行争霸战争和对外扩张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所作出的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

  • 标签: 近代早期 英国 财政体制 近代化
  • 简介:货币是中国古代王朝实现财政调拨的重要工具,也是民众完成日常交易的重要媒介。研究货币史,对认识当时的财政格局、市场流通乃至经济结构都意义非凡。

  • 标签: 国家财政 市场流通 制度 述评 纸币 南宋
  • 简介:<正>唐人崔沔说:“养贤之禄,国用尤先。”显然,官员俸禄是影响唐代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唐朝官员俸禄的构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中书门下奏曰:“国家旧章,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其余职田、禄米,大约不过千石。自一品以下,多少可知。”不过,月俸,职田、禄米这三者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仍有区别。禄米始终是唐代年度预算内的支出项目,支付标准稳定,其来源在前期是由正租支付,在后期由两税斛斗支付,令式昭然。唐初颁行均田令之际,国家就明令将一定数额的国有土地,以“职田”为名,

  • 标签: 俸料钱 唐前期 唐会要 京官 职田 禄米
  • 简介:美国内战期间,南部邦联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筹措资金。为达到此目的,南部邦联政府采取了征税和发行国库券与债券等措施。由于通过征税获得的财政收入微乎其微,南部邦联政府的财政资金便主要依靠发行国库券和债券。此举固然使得南部邦联政府短期获得一部分可支配资金,但由于南部邦联没有坚实雄厚的财政基础,又得不到外来有力的资金援助和支持,因此南部邦联财政政策并未实现既定目标,反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加剧了南部邦联的民心涣散,最终加速了南部邦联的失败。

  • 标签: 美国内战 南部邦联 财政政策 战争努力
  • 简介:<正>1256年夏,蒙哥汗诏告天下,意欲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新的征服战争。随后的两年,他忙于备战,组成三路大军征服南宋。1258年秋天,蒙哥率兵取道甘肃,三路并进四川,开始消耗驻守四川的宋军兵力。蒙哥率领一路军马,挥戈亲征西蜀的雅州(今雅安)。1259年1月,雅州宋兵投降后,他又掉转马首,东征嘉陵江畔坚防的合州城(今合川)。自春徂夏,合州城频遭攻击,防守

  • 标签: 帝国 征服战争 蒙古人 赋税制度 政策 管理制度
  • 简介:本论文试图对乾隆十三年的米价大论战进行再检讨,指出朝廷将米价上涨归咎于常平仓储备的扩大并不一定与事实相符.1748年8月乾隆帝决定每省常平仓定额"应悉准康熙、雍正年间旧额",亦非各省督抚一致同意的反映.而且,这一不加选择的命令之粗率也使读者怀疑朝廷可能另有用意.如果仔细阅读1749年1月建议将全国仓储总额定为3379万石的报告,不难发现其作者并不拒绝寻找机会节省资金.这些财政上的考虑很可能跟第一次金川战争不无关系.

  • 标签: 乾隆十三年 常平仓 金川战役
  • 简介:德国政府根据本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环境,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并且这些规定与法律政策促进了德国文化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且,德国联邦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来扶持地方文化与创意产业。本文对德国文化政策和做法措辞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加以分析。

  • 标签: 德国文化政策 德国文化基金
  • 简介:清朝统治的成功系多种因素交织而形成的合力所致。商业政策作为清朝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既非"汉化"独具的内容,也非满洲特性,不失为破解汉化史观和强调满洲特性二元对峙格局的一个考察视角。清前期的商业政策已非抑商,秦汉以来的制度化的抑商政策和措施已经灰飞烟灭,通商已成为清前期商业政策的基本取向。通商对经济的推动、民生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而经济发展,边疆开发,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各族皆从中受益,生存状态得到改善,经济力便会转化为追求统一的驱动力,即统一力。这既是清代多民族国家得以统一与巩固的基础,也是动力机制。于此,通商政策确有力焉。

  • 标签: 清朝 商业政策 多民族国家 通商 统一
  • 简介:赵轶峰教授所著《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于2008年2月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丛刊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14章,加上导言和结论,合计37.7万字,是系统研究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的一部力作。

  • 标签: 国家宗教 宗教管理制度 政策研究
  • 简介:<正>第二金融一、中国金融的特点中国的金融,也和财政具有相同的特点。就通货而言,中国人把货币当作一种商品对待。中国现在是银货国,银货和行市由银的重量和成色决定,通常是以两来计算。两是斤的十六分之一。但是,各地的两不尽相同。货币的两也有其行市。上海、北京等地两的价值不同,重量也有差异。成色差、重量轻的价格就便宜。此外还铸造辅助货币,50分和20分银币的重量、成色比起一银元的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要轻些、差些,所以要打些折扣(价值)。中国没有象其他国家

  • 标签: 金融机构 外国银行 汇丰银行 中国金融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性质
  • 简介:司法权限方面的争议在界定清朝(1636-1912)诸帝与其蒙古臣民关系的实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满蒙在法制上的互动可追溯至清朝建立前。那时,对于自己不满意的法律内容,蒙古人经常向满洲统治者求助。以汉名理藩院而广为人知的蒙古衙门的建立,可视为处理刚归顺的蒙古人信息的一种尝试。蒙古当局被赋予有限的司法权力,或者说在其职责范围内,理藩院被迫面对诉讼者试图与当局角力的困境,在形塑理藩院的职责范围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通过审视理藩院在法律方面的权限,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多元的法律秩序向更一致、更稳定的方向发展着,并呈现出一种把蒙古人纳入中华法制的趋势。

  • 标签: 法律政策 蒙古人 司法领域 国家权力 清朝 18世纪
  • 简介: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在“为总体冷战而进行总体准备”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国家安全国家构成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其创生、扩张和演进是冷战时期美国国家构建和总体政治变迁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联邦政府组织体制和对外政策决策程序的重组,也涉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国家安全国家的中枢制度和标志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其经历的持续变动体现了国家安全国家与“帝王式总统权”之间存在复杂的共生和互动关系。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国家安全国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与“福利国家”和“管理型国家”共同构成20世纪美国国家构建和国家扩张长期运动的三个基本向度。

  • 标签: 国家安全国家 国家安全理念 国家构建 冷战 国家安全委员会
  • 简介:本文探讨1955-1965年中国对西欧国家政策演变的过程、主要动力与基本特征。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在这个时期对西欧国家的认识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中形成的。一方面,对美苏冷战体系的认知占了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支援亚非拉地区的反殖民主义运动和革命运动的义务感、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强烈关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痛苦记忆等,都在影响他们对西欧国家问题的思考,并导致这个时期处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的战略排序中一直比较靠后,这是中国与西欧国家关系难以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中国外交 西欧 中法关系 外援 决策
  • 简介:朝鲜战争前,处于美国亚太政策调整过渡期的美国朝鲜半岛政策,因对日、对华政策的“不确定”而显得“若即若离”。即便如此,以撤军、援助和稳定韩国政府为主要环节的对朝政策依然遵从着一定的决策逻辑,这一逻辑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第8号系列文件及其实施得以体现。该文件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基调,对于理解朝鲜战争、战争遗留问题以及当前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NSC8 美韩关系 朝鲜半岛
  • 简介:  2005年,承德县财政局成为首批22个扩权县(市)财政局之一.全局现有干部职工55人,设有秘书股等8个职能股室,收费管理局等4个设在部门机构,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政府采购中心等两个局属事业单位,下辖25个财政所.……

  • 标签: 优势推进 县域经济 发挥财政
  • 简介:<正>本年一月,五中全会开会时曾就四中全会以后之财政金融情形详晰报告。自五中全会开会后,财政部依照五中全会决议之第二期战时财政金融计划案及第二期战时二年行政计划案,以及其他有关各决议案综合研讨,拟定“第二期战时行政计划实施方案财政部分”,并附具分期进度表,以为二年间财政部主管重要事项之中心工作,指定主办机关负责人员,分别督饬遵照,依期推进。复严定分期考核办法,以期计日程功,并随时密派人员分赴各地切实考察。截至本年十月底止,除因事实上确有障碍者外,各项工作大多能依照进度表所定限期如期完成。其为进度表所未列而事关重要须克期举办者,亦经分别筹划办理,所有办理情形,业已分条列举,另案送请察核。至于特别重要事项未便公开列报者,以及数月来艰难应付之各种情形,谨再提出特别报告,分别胪举如次。

  • 标签: 财政部 行政计划 金融计划 财政金融 考核办法 金融界
  • 简介:"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和演进是二战后美国政治变迁和国家构建的重要方面,也是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本文第一部分的学术史考察显示,"国家安全国家"问题本身与美国史、冷战史以及其他学科多个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关联,对它的透彻理解需要超越传统外交史的、多因素综合的观点和视野。第二部分着重阐述《埃伯斯塔特报告》在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过程中的作用,以说明国家安全国家的基本内涵和特性;并述及1947年《国家安全法》通过后相关制度安排方面的一些重要的变动趋势。第三部分意图将国家安全国家置于美国政治发展的长期趋势中加以认识,通过国家安全理念来探究国家安全国家的历史机理,并说明国家安全理念的综合性特征及其内涵在冷战进程中继续变动和扩充的大体趋势。

  • 标签: 国家安全 外交史 埃伯斯 塔特 对外政策 政治传统
  • 简介:民国初期,如何从事建设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革命实行家的黄兴积极投身民国建设,其中尤其对财政予以极大关注,从理财、生财、用财等方面阐述了颇具建设意义的财政思想,对当时政局变化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拟对此作一探析.

  • 标签: 黄兴 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初 财政思想 政局 探析
  • 简介:国家的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上最耀眼的篇章,又是最牵动国运民心的顶级主题。张文木博士的这篇文章是其〈(2015战略研究报告·深入学习毛泽东战略思想》的第一节。研读此文,了解文中披露的珍贵史料,可以让我们体会其精辟的比较分析中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从中更加理解国家统一对于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生死攸关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 国际视野 中华复兴 发展史 毛泽东
  • 简介:墨子的国家观是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其兼爱价值观在政治上的反映,也是其义利观的表现。本文从墨子关于国家职能和国家管理机构的设置、国家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墨子关于国家观的基本主张。墨子的国家观虽然带有空想色彩.但其首创性启迪了后代思想家.他提出的“尚贤”和“君民通约”的观点对后世争取平民权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墨子 国家观 兴天下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