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叶隐》所宣扬的武士与近世山鹿素行等儒学家提倡的“士”相比,强调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为其特性。近代以后,随着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加深,出于战时武士宣传的需要,《叶隐》这部因宣扬“死的觉悟”而曾在江户时代长期被封禁的奇书,成为战时日本国民教育最重要的教科书,其所宣扬的武士也成为战时法西斯军人的精神支柱。

  • 标签: 《叶隐》 山本常朝 武士道 侵略战争
  • 简介:时期,桐城派盛极一时。既缘于《古文辞类纂》等不断完备的传衍内容为其提供了基础条件,也缘于书院讲学、家学传授、私人讲学、文人雅集、书信往还、文人游幕等多样化传衍方式为其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不仅是此期桐城派壮大自我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在风云变幻时局下寻求发展的策略抉择,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动因。

  • 标签: 嘉道时期 桐城派 传衍内容 传衍方式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图片资料数以万计,其中一张美国随军记者拍摄的黑白照片很有名:长长的美军GMC十轮大卡车队,沿着中国西南一条呈现无数“S”状的陡峭山区公路,从幽深谷底向着险峻山顶缓慢爬行运送物资。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 图片资料 黑白照片 山区公路 中国西南
  • 简介:在雍和宫改庙50周年之际,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初四日,乾隆皇帝亲至雍和宫拈香瞻礼,触景生情,当日即特颁训谕,着重强调雍和宫作为供奉三宝的场所永不更改。同年十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阅读到《清世宗实录》中雍正皇帝关于雍和宫方面的谕旨,深有感触,遂当即再颁训谕,再次申明雍和宫必将作为佛寺而不能更改的积极意义,并敕谕子孙后代永远钦承。乾隆皇帝的训谕不仅体现了雍和宫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彰显了雍和宫超越宗教意义的更深更广的内涵。雍和宫即可成为宣化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教育基地,又可成为内地蒙藏佛教的学经中心;既可作为政治纽带,加强清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又可作为文化纽带,加强汉、蒙、藏、满等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 标签: 雍和宫 历史地位 乾隆 训谕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佛教翻译经典,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解释某些译名的意义,并通过这种考察,对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中鲜明的中国文化本位观念以及佛两教在彼此消长中相互借监的状况。同时,以清代道士闵一得为中心,对采用这种方法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使中国宗教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佛道关系 佛典翻译 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