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8月4日,美国学术期刊《科学》发表题为《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暴发为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据》的文章,宣布经过历时十年的研究后,他们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古代一场超级大洪水的科学证据。科学家这一发现支持了史学界二里头文化为夏朝考古学遗存的观点,支持了"大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灾难性大洪水的传说,同时,也强有力地支持了喇家遗址一带极有可能是大禹故里的推测。2007年,来自北京大学、

  • 标签: 大禹治水 大洪水 故里 史前 二里头文化 2007年
  • 简介:《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前言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在治学道路上已经走过了65个春秋。1994年,适值白寿彝教授的八十五华诞。为了表示祝贺的心情,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学术文集。65个春秋,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一个学者来说,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科学 史学工作者 治学道路 毛泽东同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简介:对甘青地区史前礼仪祭祀和丧葬祭祀两方面的梳理,该地区普遍存在着原始崇拜。从埋葬形式可以看出各个文化之间存在着对死亡理解的普遍性。同时又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个地区文化之间产生了差异。

  • 标签: 甘青地区 礼仪 宗教 祭祀
  • 简介:列强连绵不断的战争的确为欧洲分裂的原因,而共同的文化资源更无疑是欧洲分久必合的深层动因.笔者认为,五大资源对一体化由理想变为现实起到了关键作用:古希腊民主制、罗马法、统治欧洲长达1500年的基督教、以自由平等博爱为诉求的启蒙政治哲学和反思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主义思潮.欧洲和平主义运动正是在这些资源的孕育下得以延续,并在二战后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 标签: 文化 和平运动 欧洲一体化 民族 国际法
  • 简介: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信息化、电脑化、数学化、生态化、社会化、综合化和专业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新趋势。新兴的学科每年都在递增,学科群也在不断地兴起。以研究古代人类遗骸和文化为已任的史前考古也溶入了科学发展的洪流,去寻觅自己学科的发展途径。

  • 标签: 史前考古 兴起 古代 贵州 科学发展 学科群
  • 简介:2015年4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了《江苏地方志》杂志2015年第1期刊发的刘宗意先生研究论文《史前"湖熟文化"——那时有个大湖》。长期业余从事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刘宗意先生,依靠熟练的电脑网络技术,借助互联网上的文献资源、地图资源和各种软件,对南京文化的起源进行了新考证,并绘制出论证所需的地图,提出最新见解:史前秦淮河盆地曾经是个大湖,"古秦淮大湖"才是南京文明的摇篮。

  • 标签: 遗址公园 史前文化 江苏地方志 刘宗 历史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 简介:凡是文化与文明,都是在一定的山川地理环境中孕育产生和发展传承的。山川地理环境是这种文化生成发展的基点和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青海省东部以河湟地区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等诸史前文化构成了青海省东部地区史前文明的基本框架。然而,青海省东部地区的黄河流域从自然的山川地理形势上看并不构成一个大的绝对的独立的地理单元,

  • 标签: 史前文明 文化生成 青海省 地理环境 东部地区 马家窑文化
  • 简介:欧美的日本史研究,以美国为盛。美国关于日本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大致说来已经经历了三代人。第一代当推长期(1935—1953)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英国桑松爵士(SirG.B.Sansom1883—1965),著有三卷本《日本通史》(1958—1963),而他的《简明日本文化史》自1931年出版后,几十年间曾多次重印。第二代学者的代表人物是赖肖尔(E.O.Reischauer

  • 标签: 日本历史 日本史 赖肖尔 德川 代当 三代人
  • 简介:<正>1634—1938年法国人民阵线是法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作为左翼力量的联盟,它的出现有其历史渊源,19世纪90年代中叶,为重审德雷福斯案件,激进党、共和进步党和社会主义者曾联合起来,组成“左翼联盟”内阁;本世纪20年代,激进党、社会共和党和社会党又建立过类似内阁。但是,这只是些暂时性的选举联盟,与人民阵线有很

  • 标签: 法国人民阵线 社会党 历史前提 反法西斯 重大意义 德雷福斯案件
  • 简介:近年来,在我国史前遗址中,陆续出土了一些不同质料、不同制作手法,体态各异的人形雕像。这些人像不仅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人某种意念的具体表征。前人极少从性别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使有一些关于性别的研究,也往往不够客观。本文尝试收集史前时期人形雕像资料,拟探讨史前性别分工、社会组织形式等相关问题,着重分析史前社会性别“模糊化”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 标签: 新石器 人形雕像 性别 模糊化
  • 简介:文章以确凿的考古材料为依据,以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青铜时代末期中亚部分地区的原始文化──卡拉苏克文化,是当时我国中原地区殷商文化西传北进后、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之结果。

  • 标签: 卡拉苏克 文化 民族
  • 简介:在以圆或圆周为艺术设计或审美观照“单元格”的器物造型中,“右旋律”或“顺时针律,,广泛地存在,使用频率大大地高于左旋。中国史前仰韶、龙山等文化谱系中的彩陶器,多于瓶、罐、壶、盘、钵的沿口、底部、腹肩部施绘,其右旋的倾向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中国艺术在起源阶段就开始积淀右旋的规则或模态。这种倾向在秦汉以后的造型艺术乃至璇玑图回文诗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表征、构成要素及特点做初步描述与分析。

  • 标签: 仰韶文化 右旋律 演化
  • 简介: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通过内陆欧亚草原通道的人文互动与交流,远在张骞通西域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客观存在。史前东西方远古居民通过草原地带交通路线进行的文化交流,代表了中西文化交流历史长河中的早期浪潮。种种迹象表明,早在距今9000年的小河西文化和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史前的中国与西方之间就存着反映在石质容器上人群互动和文化往来。

  • 标签: 石质容器 草原丝绸之路 史前中外交通
  • 简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奠定了中国重新崛起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思想养料,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崛起问题的一个有益视角.从国家和平崛起视角重新透视这段历史,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彰显其现实意义.

  • 标签: 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 中国和平崛起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崛起 历史前提
  • 简介:六百年前,一个出生卑微的太监率领一支睥睨晚古今的庞大船队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的荣光。继汉代黄沙万里的丝绸之路、唐代气度恢弘的远交近抚、宋代举国上下的笔墨流香和元代辽阔疆域的金戈铁马,明代拓展了波澜壮阔的海上蓝色丝绸之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向海外全面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形象,也同时开启了欧洲主导的全球范围内土地和财富的再分配。据史籍记载与专家考证,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八年间,

  • 标签: 郑和 新时代 中国古代历史 丝绸之路 中国形象 中国历史
  • 简介:梁白泉,1929年生于重庆,1946年入中央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学习,后转入文学院历史系。1951年毕业,分配至南京博物院(前身为国立中央博物院)工作,曾任副院长、院长,研究馆员,1992年获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现离休。编著有《国宝大观》《南京博物院藏宝录》《南京的六朝石刻》等。近日,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计划工作组对他进行了采访,他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前那个动荡时代

  • 标签: 六朝石刻 中央大学 南京博物院 大学校友 口述历史 历史系
  • 简介: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又叫春联。据说中国第一副春联始于五代时(918—968年)后蜀主孟袍的桃符题词。有一次过年时。他叫翰林学士辛寅逊题词于门上桃符,孟昶嫌辛寅逊题不好。就亲自题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尔后,文人学士群起仿效,把题春联视为雅事,春联之俗传人民间。春联的正式命名从明朝开始。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南京,除夕那天,他突然下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红纸春联。经朱元璋提倡,贴春联从此成为春节习俗。

  • 标签: 春联 印记 春节习俗 翰林学士 朱元璋 明太祖
  • 简介:一在闽南,见得最多的是红砖建筑。闽南人像省城福州人一样,习惯把房子叫'厝',在闽南,红砖古厝比比皆是,极富闽南建筑特色和审美韵味。而在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的'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发源地安溪县,距离县城32公里的金谷镇溪榜村,沿一条小路斜坡下去,我看见一座西式建筑风格的小洋楼,凭借八根石柱矗立于浮萍飘荡的池塘之上。

  • 标签: 《延安颂》 八路军 郑律成 延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