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1949年9月12日,防空军高炮暂编第5团奉华东军区命令,在江苏省无锡市塘头镇组建成立。部队成立后,我被任命为第13中队政治指导员。由于形势需要,上级请来苏军的顾问,对部队进行紧张的学习训练。就这样,一些步兵战士、青年学生、农民、学徒工通过一个半月的紧张学习,基本上学会了打飞机,真正变成了装备着现代化防空兵器的防空部队成员。

  • 标签: 高炮团 参战 防空部队 学习训练 1949年 政治指导员
  • 简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深深卷人这场战争的美围,密切关注着朝鲜的近邻——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采取多种情报侦察手段,试图判明中国动向。中国面对美国的刺探行动,也采取了措施有力同击。最终,中国取得了情报斗争的完全胜利,

  • 标签: 情报战 志愿军 朝鲜战争 中美 1950年 侦察手段
  • 简介:上世纪五六十代,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开发山区经济、推动山区社会主义建设.解决沿海人多地少,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并适应今后斗争形势需要’”的号召,按照“由沿海向山区移民”的计划,经当地党政组织发动.闽南晋江地区(今泉州市)一些区县农村的部分人口迁徙到三明地区(今三明市)清流农村定居,他们以“志愿劳动者”的身份或“参加山区开发建设”等名义,历经报名、审定等程序,然后按照户籍管理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离开故土家园.移民到清流来支援山区的经济建设。

  • 标签: 山区移民 清流 沿海 60年代 20世纪 山区经济
  • 简介:在清初至民国的校勘学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在底本上著录参校本行款,并标识参校本行款起讫的校勘方法,该方法被称为“勾勒行款”,具有学术史上的“典范”意味。本文从题跋书志中勾稽史料,结合若干善本实物,重建勾勒行款典范的形成、普及、嬗变的历史场景,理清其内在学理脉络,指出古籍物质形态与文本错讹具有深层的内在关联,而这正是“勾勒行款”得以建立的学理前提。

  • 标签: 勾勒行款 校勘学 版本学 毛扆 黄丕烈
  • 简介:张巡信仰在无锡地方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初,地方官员与士人通过对东岳庙中相关神灵形象的转换,试图使其跻身于国家祀典神行列,但并未得偿所愿。景泰间,他们再次抓住地方大疫的有利时机,终于将其成功送入祀典。成化间,作为祀典神的张巡别立新庙,从此在无锡地方社会中就有了两座张巡庙,它们虽然均供奉张巡,但却有着不同的信仰基础,神灵形象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地方士绅力图将两者加以区分。与地方社会的发展过程相联系,两座庙宇也遭遇了不同的命运。

  • 标签: 明代 无锡 张巡信仰
  • 简介:第二轮修志,要设置专门的篇目记述党委决策和政府施政,应选择不同时期、影响全局的重大事项志,选择最佳的记述角度和记述模式,用真实、客观的资料说明,使当代人和后世人感知党委、政府的功绩与过失,从中汲取执行的经验与教训;使志书的"存史、资政、教化"功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 标签: 志书 党委 政府 决策 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