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说《大公报》人才济济,主要指的是编辑、记者中能人众多。今天回忆起来,真是群星璀璨,目不暇给。说出一些名字,都令人不胜向往:范长江、孟秋江、杨刚、萧乾、朱启平、黎秀石、梁厚甫、张高峰、吕德润、高集、陆诒、李侠文、徐铸成、周太玄、查良镛(即金庸)、唐振常、季崇威、曾敏之、谭文瑞……但这些人与北京《大公报》基本没有关系,有的早在解放前就离开,有的在解放初期离开,个别人在北京《大公报》成立不久后调离。因此,我在这里讲的杰出编采人员,都是在北京《大公报》工作过一段时间,有突出贡献的人。

  • 标签: 《大公报》 北京 解放初期 编采人员 范长江 徐铸成
  • 简介:大公报号”滑翔机是中国第一架滑翔机。当抗战刚进入第三个年头,1939年10月20日,在祖国的大西南的成都,“大公报号”滑翔机首次正式飞上天!这一天,在成都隆重地举行了“大公报号”滑翔机献机仪式暨飞行表演。出席大会的有戴季陶、陈立夫等。陈立夫在大会上讲了话,他高度赞扬了《大公报》对中国航空事业所作的贡献。驾机表演的是中国滑翔第一人,时任滑翔训练班主任韦超。时隔不到一个月,即11月18日,“大公报号”滑翔机运抵陪都重庆,在珊瑚坝机场举行飞行表演。那天,山城重庆,“万里晴空,薄有雾气”。“山城的每一段台阶上都站满了热心的观众”,特别是“珊瑚坝机场里,千余人都仰首向天,等待大鹏展翅”。“下午3时整,

  • 标签: 《大公报》 滑翔机 保管委员会 滑翔运动 胡政之 飞行表演
  • 简介:1966年的"五·一六通知",导致"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一些文化机关陆续受到冲击,大批文化人成为"革命"对象。就在此时,北京街头却出现了一份新创刊的报纸——《前进报》。这是一份仅仅存活了103天(1966年9月15日至12月26日)的报纸,共出版45期,成为中国当代新闻史上一个罕见的夭儿。《前进报》的创刊要从它的前身北京《大公报》的停刊说起。中央文革批准《大公报》易名《大公报》创办于1902年,曾有津版、沪版、汉版、港版、渝版、桂版,至今仍有港版出版发行,是一份有着

  • 标签: 大公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思想 中国当代 报纸 毛主席
  • 简介: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扣蒋于西安城内,逼蒋抗日.这其中《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1889-1941)扮演的角色,常常被人忽略.

  • 标签: 大公报西安 西安事变
  • 简介: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的《大公报》,是创办得较早且又较为重要的报纸之一.其创办人是英敛之(1866-1926).

  • 标签: 之和创办 创办大公报 敛之和
  • 简介:肖大成,1919年4月出生,祖籍山西寿阳。在北京完成大学学业后,于1937年投奔新四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因作战勇敢受到邓子恢的通令嘉奖。解放战争中,他在隐蔽战线对敌人斗智、斗勇,特别是在1948年我党组织派肖大成对上海市警察局搞策反工作,与陆大公一起策反蒋军王牌军全美式装备的快速中队成功,同时设法保证了上海市民

  • 标签: 大公智斗 智斗毛森 肖大成大公
  • 简介:上海百乐门大饭店舞厅股票“月明星稀,灯光如练;何处寄足,高楼广寒;非敢做邀游之梦,吾爱此天上人间。”

  • 标签: 股票 上海 大公司 民国 史话 票据
  • 简介:大公报》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报纸。从1902年在天津创刊,到迄今仍在香港出版的《大公报》,已经有115年历史。100多年历经四个阶段:一是1902—1916年英敛之创办并主持的阶段;二是1916—1925年王郅隆出资接办时期;三是1926—1949年,由吴鼎昌出资,与胡政之、张季鸾合办的"新记《大公报》"时期;四是全国解放后,由私营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性质的时期。

  • 标签: 新记《大公报》 用人之道 1949年 公私合营 企业转变 英敛之
  • 简介:走过一个世纪的艰辛历程,见证百年世界风云的《大公报》,2002年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北京钓鱼台国宾馆6月举行了创刊百年纪念会,一段有代表性的贺词说:"百年来,《大公报》坚持爱国、爱民、爱港,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为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作为曾在《大公报》工作过一些时日的老记者,我回想起一个个难忘的身影,一幕幕不褪色的历史画面.

  • 标签: 华诞散 大公报华诞 散忆
  • 简介:1948年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发动了一场对《大公报》气势汹汹的围攻,对《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进行公开叫骂,并且罗织了种种“罪状”。要害之一,认为《大公报》发动了“反美扶日”运动。1948年7月19日,南京《中央日报》发表了题为《王芸生之第三查》的社论,它说:“……第二查,查出1947年3月以后到今,王芸生君以《大公报》贡献于反美扶日运动。”国民党把国统区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反美扶日”运动的所谓“罪状”,归咎于是受《大公报》“煽动”。当然这也言过其实。不过,抗战后《大公报》在这个问题上,确实作了许多如实报道,并且还作了许多实事求是的评论。

  • 标签: 反美扶 大公报反美 扶爱国运动
  • 简介:本文分析了高家龙从《中国的大企业》到《大公司与关系网》学术思路的变迁过程,指出作者在从中外商业竞争的研究中,发现了“中国化”的问题。随着对“中国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作者在《大公司与关系网》一书中,通过对美孚石油公司、英美烟公司、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内外棉株武会社、申新纱厂、大中华火柴公司等6家大企业在中国的成功故事的讲述,探讨了大企业的“管理层级结构”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网”之间复杂的动态互动关系。此外,高家龙围绕核心概念讲故事的叙述方式,使得向来枯燥乏味的经济史学术著作变得引人入胜。

  • 标签: 高家龙 《中国的大企业》 《大公司与关系网》
  • 简介:抗战进入中后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行政机构日益臃肿,金融经济日见衰颓,政治腐败日甚一日。《大公报》对此不仅有所察觉,而且颇为“抗战建国的前途担忧”。它不仅将这方面的现象彻底揭露,更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治理的良策。揭露丑恶 毫不讳言早在1940年,《大公报》就开始对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加以披露,在1940年8月20日《大公报》重庆版上题为《如何达到清明政治?》的社评中就说:“说到这政治清明性,我们实在有点为抗战建国的前途担忧。”文章指出,我们“缺乏真正俊伟的政治家”,“反之,以权位荣利为目的而从政的人,却太多了”,“要求他们‘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是不容易的;

  • 标签: 《大公报》 紧缩政策 抗战期间 社评 国民党政府 1942年
  • 简介:漓水觅踪影星岩历艰辛———记王文彬创办桂版《大公报》□张鸿慰报业名家王文彬(1907—),陕西蒲城人。现代中国著名报业家和报刊史研究者,中共党员。青年时即投身于进步学生运动,19岁时给西安《国民日报》副刊《赤光》撰稿。稍后又主编同乡会办的《蒲华》半月...

  • 标签: 《大公报》 桂林 《救亡日报》 办事处主任 胡政之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