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在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有一座祠堂式的建筑,也许许多人尚不知晓。如若提起清末爱国将领,抗法、抗日名将永福,知道的人就不少了。这座建筑就是永福主持建造的氏家庙。

  • 标签: 刘永福 抗日 刘氏 祠堂 抗法 清末
  • 简介:本文以桐城派弟子开为题,主要介绍了开的出身、交友、人品和才华,论述了开在学术方面尤其在程朱理学上的独到见解,着重介绍了他在文、诗方面的才华与成就.

  • 标签: 刘开 桐城派 学术文化
  • 简介:歌王炽,撒手人寰,离开他眷恋的祖国,悄悄地走了。走得是那样的仓促,那样的难以让人接受。他的数以千百计的、如珠似玉的歌曲,却仍然飘响在神州大地,给人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思念。被誉为中国舒伯特的炽,1921年生,西安市人。1936年参加红军剧社,两年以后,考入延安鲁艺音乐系(三期学员),是我党一手培养出的斐声中外、具有卓越功勋的杰出的作曲家。我认识炽,算起来整整55年了。1943年的秋冬之间,由张庚、田方率领的鲁艺工作团(亦称鲁艺秧歌队),来到米脂县城。米中党组织决定派我和杜锦玉、王亚梅、杜生华等同志随团实践学习,以便日后开展当地的秧歌运动。

  • 标签: 歌王 民族民间音乐 音乐研究会 工作团 西安鼓乐 民间艺术
  • 简介:这段流传于两广地区的民谣,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上一世纪抗法民族英雄——永福的真实形象。永福,原名建业,号渊亭,别名义(永福在家中排行第二,称二,长大成人后,按“二”的粤音,改“二”为“义”。)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九月十一日生于广东钦州古森洞小峰乡(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标签: 刘永福 黑旗军 纸桥 越南人 传略 河内
  • 简介:家住村文/王斋村,位于王明口东南五华里处,是一个很小的村庄。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多在这村里度过。这里,是我生根系魂的家园。这个村子,座落于广袤的原野上,略呈方形,周围绿树四合,清水环绕,菱荷随风荡漾。庄稼覆盖的原野,春夏秋三季青绿金黄。在村南中央,...

  • 标签: 童养媳 信息发布 长得健壮 追忆往昔 匪徒 力大无比
  • 简介:中国信所是近代上海著名的民间信机构,主要开展企业、个人及银行机构等方面信用调查活动.在个人信事业方面,于金融客户信、保证人信用调查、上海外国人信等方面贡献突出,突破了传统社会以个人道德信用为中心的信用体系.中国信所对个人信用状况的调查,根据实际社会环境的不同变化,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求真态度,体现了信活动的真实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

  • 标签: 中国征信所 个人征信 信用制度
  • 简介:我将工作安排后,立即奔赴中原。我长袍礼帽,扮成商人模样离开武汉。徒步经黄破、麻城进大悟山,到木子店后,看到一些宣传上改的标语,我估计不远就有我们的部队了。我在木子店住了一夜。第二天,突然来了几个武装人员对我进行检查,我不敢贸然暴露真实身份,坚持说我是做生意的,要他们送我去见他们的长官。一路上,我仔细观察他们的举止言行,听他们互相称同志,还喊指导员,心中就有底了。我被送到连部后,仍坚持请他们把我送到营部和团部。这样,他们一级一级地转送我直到纵队队部。在那里,我见到了纵队政委杜义德同志,他见到我便低声问道:“你是不是有任务去见首长?”我回答说是。接着他便安排我在此休息,并嘱我不要外出,然后他便和上

  • 标签: 思想动态 社会秩序 工作问题 陈少敏 富有哲理 公教人员
  • 简介:革命老前辈、老共产党员、著名诗人、史学家、书法家、篆刻家孟伉同志去世,已整整20年了。他高贵的品德,伟大的革命精神,却深深地、永远地活在我心中。值此纪念他诞辰95周年、逝世20周年的时候,我带着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缅怀他一生的光辉事迹。

  • 标签: 刘孟伉 革命精神 文史研究 安先生 保安司令 荣誉性
  • 简介:1938年5月,蒋介石为阻止日军沿陇海线西进,下令掘开黄河大堤,执行掘堤任务的是陆军第三十九军;1947年,该军军长由集团军副总司令退役后,在枞阳县筑长江内堤围湖垦殖。这位从纵水为患到垦田兴利的国民党陆军中将,便是曾被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及的安徽肥东人和鼎。

  • 标签: 刘和鼎 淮军将领后裔 北洋军阀 马祥斌 桂系
  • 简介:近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先(1903~1956)是广东顺德市龙江人。他除在演唱上下功夫外,还很注重音乐、布景等舞台效果。下面有一段三十年代薛觉,先登报联的故事:1934年,广州觉先声粤剧团,要排一出以三国东吴二乔为内容的新剧《乔小姐三气周瑜》,按照剧情,在布景上需要有副对联渲染环境。

  • 标签: 粤剧 东吴 三国 年代 表演艺术家 小姐
  • 简介:吕宋即今之菲律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本为独立之国。明代常遣使贡方物来朝.后为西班牙所占据。清季班美战后,又割属美国,今已独立矣。其住民为马来亚人及汉人,当西班牙人据吕宋时,常虐我华侨,不许汉人讲汉文,并禁持铁器。时藉故戳汉人,名日洗街,恐汉势大生事也,

  • 标签: 吕宋 菲律宾 明代 郑议 中国 历史事件
  • 简介:近代中国的信机构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成立于抗战后期的联合信所,是中国第一家官办的信调查机构,它承袭了中国信所的一些信用调查方法,在为国家金融垄断事业的服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考察联合信所的成立、发展及其消亡的过程或将有助于认识近代中国信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

  • 标签: 联合征信 征信机构 官办 20世纪30年代 兴衰 近代中国
  • 简介:<正>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修《通鉴》选为助手,专职两汉;又作《东汉刊误》,为人所称。攽生平,《宋史》语焉不详,《东汉刊误》亦少论述。因作此文,以补不足。氏之先出楚元王,世为彭城人,西晋末,避兵乱,迁江南,又迁庐陵,然犹以彭城为望。自庐陵迁新喻者,曰逊。逊生超,超生逵,逵生碘。碘为攽曾祖,赠大理详事。

  • 标签: 刊误 北宋史学 《通鉴》 《宋史》 司马光 彭城
  • 简介:凡游历过长江三峡的人一定难忘夔门之险,而最难忘的恐怕还是镌刻在瞿塘峡峭壁上巨大的“夔门”二字。那一笔一画,一勾一折无不显示出其险峻。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经过长江三峡,盛赞“夔门”二字,遒劲洒脱、风格独具,堪与明朝肖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媲美。这二字谁人所书?恐怕鲜有知者。这二字的作者便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文学家心源。光绪皇帝亲赐九龙杯光绪二年(1876年),28岁的心源进京参加殿试,名列二甲第二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翌年庶常馆散馆。光绪皇帝授心源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在此期间,心源结识了光绪的老师翁同和。翁同和与其

  • 标签: 心源 石鼓文 郭沫若 书法艺术 大学图书馆 光绪皇帝
  • 简介:民国几十年,就是战争的几十年;在国民政府所辖的35个省(以1947年为准,不含中央直辖的12个院辖市和西藏地方)中,又以四川省的军阀混战最为著名,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超过了400次。其中的刘湘、文辉叔侄之战,是四川军阀400多次混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也是最后的一次混战。一二大战的由来:“一川不容二流()”文辉与刘湘乃是叔侄。刘湘虽是侄儿,但长文辉6岁。文辉入身戎行,刘湘已列位将领。刘湘在军阀混战中扶摇直上,文辉亦得以逐步擢升。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二为求生存、求发展,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然而,这种貌合神离的合作随各自羽翼的丰满、力量的膨胀,终于演变成叔侄二人的争川之战。自从192

  • 标签: 刘文辉 刘湘 陈鸿文 蒋介石 四川军阀混战 冯玉祥
  • 简介:1973年秋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中央专案组通知,让我去探视在监内的母亲.自1968年2月母亲在"文革"期间被抓走,我们已经6年没有见面了.母亲出了什么事?病了?还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到专案组指定的地点(复兴医院东侧的一个小楼),好不容易才等到探视时间.一辆小车推着一个白发苍苍、双腿瘫软、面庞浮肿、目光呆滞的老人.

  • 标签: 母亲 刘清 “文革”期间 1973年 1968年 专案组
  • 简介:这一首诗,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老教授操南先生在他辞世前两个月寄给我的,信封上所注时间,是1998年1月28日。两个月后的3月29日,他就与世长辞了。

  • 标签: 辞世 文史研究 教授 怀念 古籍研究 杭州
  • 简介:电影《战上海》反映的是解放前夕解放大军兵临上海,与国民党军激战,最后解放上海的经过。影片上演后,轰动一时,影响颇大。其中有个重要的角色,即上海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创作原型就是本文作者昌义。当然,《战上海》作为电影艺术,所塑造的“义”并不同等于真实的昌义。现在本刊发表昌义回顾自己坎坷一生的回忆文章,可使读者对作者本人及当时的情景有一个较为全面真切的了解。

  • 标签: 冯玉祥 部队 汤恩伯 司令 起义 李济深
  • 简介: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篇题为(以下简称为"重林轻"文)的文章.读后,我深感困惑不解.

  • 标签: 并未重 林轻 毛泽东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