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厦门市自汉代迄民国,行政级别很低,市名迭易,域地分复,难以赘书。汉代属侯官县地厦门。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人南安县。唐开元二十年(732年)称新城,含思明、海沧、湖里、集美4个区,大中元年(847年)设嘉禾里,属同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4乡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府。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

  • 标签: 厦门市 境域 学术 变迁 书记 同安县
  • 简介:新中国成立之后,20世纪50年代,全国的行政区划,自上而下,调整得比较频繁.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协调各省、直辖市之间的行政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在建国伊始,于省、直辖市以上设大行政区建制,各大行政区在1952年后皆改称为行政委员会,一个大行政区辖数省(市),即:华北区(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察哈尔省、山西省、绥远省、平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区(辖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旅大市、抚顺市、鞍山市、本溪市、辽东省、辽西省、吉林省、松江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华东区(辖上海市、南京市、苏北区、苏南区、皖南区、皖北区、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中南区(辖武汉市、广州市、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省);西北区(辖西安市、陕西省、甘肃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西南区(辖重庆市、西康省、云南省、贵州省、川东区、川南区、川西区、川北区以及西藏地区).

  • 标签: 新中国行政区划 略谈新中国 行政区划变迁
  • 简介:明代县以下层级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在南方江南地区和北方黄河流域尤为明显,究其原因在于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不同.一般来说,南方地区多采用乡-都-图三级制,北方则多为乡社(里)二级制.就不同的层级而言,乡、都、图又有不同的行政和社会功能.

  • 标签: 层级结构
  • 简介:上一轮修志,综合性志书普遍设有建置区划或建置沿革篇(卷),一般列在门类之首。21世纪初,开始倡导编修续志时,有人认为建置、地理、风俗方言等事物在续志时限内变化不大,应予取消。经过争论和修志实践表明,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有的地方建置区划变化很大,理应记载;即使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若缺了建置的内容,总感到志书不太完整.因为“建置区划”是方志的传统篇目,缺了这一基本元素,就不像是方志了。

  • 标签: 建置沿革 续志 21世纪 基本元素 修志 志书
  • 简介:改革开放近30年,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一大批新型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催生了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省、市、县(区)相应对所辖政区作出重大行政区划调整。江苏省的县(区)以下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频繁就是其反映之一。比较常见的乡镇撤并,总的来说是乡的建置少了,镇多了;或者乡、镇都少了,新建的街道多了。以南京江宁区为例,原有9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006年3月调整为7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昔日的村民,一跃而为城镇的市民,不少村委会随之也变成社区居委会。

  • 标签: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街道办事处 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城镇化 整修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在当今盛世修志的大潮中,作者主持完成晋城市的两轮修志任务。先后主编10多部市志、县志和地情资料书。在主编的各类志书中,值得关注的是主编《晋城县志》和《晋东南地区志》,因这两部志书是在其行政区划撤销多年后才开始编修的,具有特殊的修志意义。

  • 标签: 行政区划 撤销 修志
  • 简介:<正>古籍分类是整理古籍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对古籍图书分类的方法一般是按其内容性质、著述体裁样式、编辑刻版形式等来进行类分的,所谓“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分类起到综合群书,条贯学术,指导研读的积极作用.分类的方法是研究一切学术的基本方法,它总是以一定的体系和诸多义例来组编类属目录,而起到综合群籍,类分古书的作用,实际古籍分类是目录学研究的范畴.所以说,目录学对古籍整理研究的意义,即是分类对古籍整理研究的意义.

  • 标签: 古籍分类 古籍整理研究 漫议 四库分类法 目录学 四分法
  • 简介:1912年1月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民国时期。其行政区划前期(北京政府时期,1927年前)是省、道、县三级制,中后期(南京政府时期,1927年后)是省、县二级制。

  • 标签: 民国时期 浙江 行政区划 地方志 行政机关
  • 简介: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界处的湘西,自秦正式设立行政建制,实行直接统治以来,其发展进程十分缓慢,迄今仍为我国最落后的18个贫困片区之一。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就湘西的自然地域对行政建制的影响及行政区划建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研究。认为认真研究少数民族自然经济地域的形成及行政区划的演变,因地制宜的制定各项政策,适时地调整行政区划以形成经济中心,对于加强边区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共同繁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行政区划 经济地域 大湘西 自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史考
  • 简介:绍兴这座始建于2500年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春秋战国以后的很长历史时期内,曾经是浙江的第一大都市,同时又是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后随着这种中心地位的逐步丧失,城市也随之日益衰落,以致在现代人的心目中,绍兴无非是一个“江南小镇”,是鲁迅笔下的“鲁镇”而已。

  • 标签: 行政建置 行政区划 绍兴市 浙江 城市规划
  • 简介:训诂体式是指训诂著作的体裁和格式。注解一部书,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体式为宜,而体式的选定,主要依据注解的对象、角度和目的等等。也就是说,被注解的书籍不同,注解时所采取的角度和目的不同,所选用的体式也就随之而异。不同体式的训诂著作,其内容与形式均有差异,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对训诂体式的研究是训诂学家首先应该注意的目标之一。从章太炎《国故论衡·明解故》分训诂体式为通论、驸经、序录、略例四类,至

  • 标签: 训诂学家 国故论衡 诗传通释 义疏 辨体 三礼义证
  • 简介:纵观藏族传统学科发展史,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吐蕃第一代赞普时期,先后涉及"仲迪乌苯"、"五大学说"、"印度十明"等分类。为了更好地梳理藏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本文重点研究"仲"、"迪乌"、"苯"及其分类情况。

  • 标签: 迪乌 藏族 传统学科
  • 简介:本文在回顾“七五”以来青海省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时现行的经济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本文首次将海东6县从以往的“东部经济区”中划出,而与两河流域的另外4个县合并为海东经济区,列为发展与保护并重的适度发展区。

  • 标签: 青海省 区域分区 发展思路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 简介:地方志分类学与地方志目录学一样,是从属于方志学的两个分支学科,且二者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操作关系密切、互相依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间容、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依赖关系,被人们称为姊妹学科。故在研究方志目录学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方志分类学。本文从建设新方志学科的总体要求出发,结合新旧史志的理论研究及编修实践,运用科学分类及相关分类的理论和实践,

  • 标签: 地方志 方志学 史志 目录学 分支学科 依赖关系
  • 简介: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出土了大量的简帛书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孔壁和汲郡。凡《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都有所发现,使我们亲眼目睹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书原貌,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我们重新认识传世文献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是将已出土的主要简帛书籍按《汉书·艺文志》的分类相应列出,对其内容及学术流派作了筒略的介绍。

  • 标签: 出土 简帛文献 分类
  • 简介:《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为构建儒学文献的著录体系,本文历考古今目录分类方法,立足自创的《儒藏》“三藏二十四目”分类体系,贯通“四部”,归本儒学,提出应在《儒减》“论部”按“儒家”、“性理”、“礼教”、“政治”、“杂论”五类来著录儒家理论文献。

  • 标签: 《儒藏》 目录分类 子部 三藏二十四目
  • 简介:文章在中国岩画研究中心2013年7月国际工作坊对青海卢森岩画进行考察所得材料和关于卢森岩画已有材料的总结与梳理的基础上,依据岩画的制作方法与艺术表现方式,将卢森岩画分为8种型式。通过观察和比较这8种型式的演变规律,提出卢森岩画经历了形成期、第一个高峰期(牦牛时期)、第二个高峰期(鹿时期)、衰落期4个阶段的观点,并分别归纳出4个阶段岩画的主要特点。

  • 标签: 卢森岩画 考察 分类 分期 演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