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周建人(1888—1984),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周建人是鲁迅的三弟,从1921年10月起,经鲁迅推荐,他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前后达23年之久。期间,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民主革命事业,反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法西斯暴行,组织并参加各种进步团体,

  • 标签: 周建人 上海 中国民主促进会 妇女解放运动 鲁迅研究 社会活动家
  • 简介:上海旧校场年画,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环境而在当时全国年画中一枝独秀,实为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技术更替以及消费群体趣味变化的产物。从产生到消亡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在中国近代民间年画艺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上海旧校场年画产生的背景到制作团队和赞助人的研究,可以管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图像文化,对当下年画艺术的发展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上海 旧校场 年画
  • 简介:陈化成殉国后,上海陈公祠建成,香火不断,每年均有祀典,地方士绅例行祭拜。陈公祠成为上海民众活动的“场域”之一,感化着上海地方官员与民众,同时感召着经元善、王韬等文人士绅。陈化成从殉国将领到城市之神,从上海到中国,由海内及海外。他被百姓口耳相传,被文人吟咏歌颂,被书籍反复记载。本文主叙述陈化成战死后,被纪念、歌颂、神化的过程以及陈公祠建立对上海地方信仰、区域社会的影响。

  • 标签: 上海 陈化成 陈公祠
  • 简介:1912-1915年间,上海发生了一系列庙产纠纷案。这些庙产纠纷中,虽然有群体性暴力事件,但司法诉讼案件占据绝对多数。从争讼的主体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普通乡民与社团的争讼,二是僧人与官厅的争讼,三是僧人与社团的争讼。这些庙产纠纷既是经济利益的激烈争夺,又是新旧观念的严重对抗,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庙产兴学运动的持续发展是其经济原因,禁止迷信运动的迅速蔓延是其文化原因,庙产管理政策的不断变化是其政治原因,宗教社团的空前活跃是其社会原因。

  • 标签: 辛亥革命 庙产纠纷 社会转型 上海
  • 简介:《永安月刊》历时十年发行,稳定且从不间断,广告的大量存在成为《永安月刊》中一个殊可注意的现象。《永安月刊》广告在为上海商业经济服务的进程中,通过对都市生活的深层次刻画,见证了上海商业与消费的历史盛况。广告是商业性的,也是物质性的。《永安月刊》广告包容了都市中所存在的林林总总,构建了一个商业的空间,市民家庭和都市社会中的一切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广告所运用整合。

  • 标签: 《永安月刊》 广告 都市生活
  • 简介: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文明的推动下,世界进入了城市大发展的新时代。上海法租界自1849年开辟以来,到1914年第三次扩界,即租界初创、成长时代,在其最高管理机构公董局的主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建设规划活动,使界内面貌焕然一新。而在这一过程中,以奥斯曼改造为核心的巴黎城市改造对上海法租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上海法租界对巴黎的借鉴为切入点,深入探寻法国因素对租界建设规划各领域、各层面施以影响的具体方面和作用渠道,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可以为上海城市发展回溯提供一种新视角,也为中西文化对比研究平添一种新思维。

  • 标签: 上海法租界 公董局 建设规划活动 巴黎城市改造 奥斯曼
  • 简介:李鸿章在上海创设了江南制造局等一系列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近代化大工业在上海的异军突起。这种开中国风气之先的做法,不仅挽回了国家利权,同时也刺激了上海富商投资新兴近代企业的兴趣。特别是招商局和织布局发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之先声,是上海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经济领域中,迅速缩短与国际先进工业技术之间差距的开端,引领了上海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李鸿章创办电报总局和铁路公司,将上海的水陆交通、电讯事业推进到一个新时期后,上海的城市经济最早跨人了大工业时代。李鸿章筚路蓝缕的卓越贡献,为后来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夯下了坚实基础。

  • 标签: 李鸿章 上海 机器制造 近代通讯 城市经济
  • 简介:小刀会起义以后,上海租界逐步繁荣起来。其时租界华洋杂居,五方杂处,各种新生行业的生成,催生了一批富人,为书画作品的市场化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一批落魄文人携艺寓居沪上,他们靠卖字鬻画为生,并很快获得了对所居城市的认同感。他们不仅以同业组织相互联络,共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尽己所能,从事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显示出移民城市的特征和一群艺术家的真实生活状态。

  • 标签: 上海 书画家 润格 社团
  • 简介:1920年6月15日,晨光熹微时分,上海西区徐家汇镇的居民在镇西首的麦田里,发现了一具脖颈上明显留有扼痕的青年女尸。居民们不曾想到,这个横尸田野的年轻女子,竟是上海四马路风月场上的高级妓女!消息传开,立即引起全城热议和关注。那么,名妓之死是仇杀、情杀还是劫财、劫色?这桩离奇命案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 标签: 上海滩 谋杀案 国名 徐家汇 海西区 居民
  • 简介:在同时代人的记述中,1920年代的上海究竟是如何形象?由于当时的上海已成为远东第一国际都会,对她的描述可谓不计其数,所持角度也多种多样,作者的身份更是五花八门。1920年代日本人游记中对上海的描述,堪称视野独到,别具一格,栩栩如生。游记作者笔下的上海城市印象,既有众所周知的繁华景象,也有半殖民社会生活的黑暗一幕,以及日本人在这座城市中的活动场景。此外,1920年代是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时代,而上海是反帝爱国运动的中心,于是游记中也留下了对民族主义运动现场的生动描述。

  • 标签: 日本人游记 魔都 上海印象
  • 简介:舞厅业是老上海最重的娱乐商业之一,而提供有偿伴舞的舞女则是该业的聚焦。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欧风美雨吹拂而来,定居租界的西人为了延续其在西方的生活方式,在闲暇时亦举办各种名目的舞会,交际舞便显身其间。1927年以后,它不再是囿于一角的“西技”,而是一种广泛面向上海中上层市民的娱乐行业——与原有的烟馆、茶馆、赌场、戏院等并列。老上海的华籍舞女从产生、发展到最后消亡,前后历经约30年的时间,它和西方文化的浸润、中国国家的社会政治命运,以及上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上海 华裔舞女 舞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