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俄国革命以前,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先后发动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一直未能将中国建成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而1914年开始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病和帝国主义的野蛮,使当时中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陈炯明这些人对自己多年奋斗的目标开始产生怀疑与动摇。

  • 标签: 陈炯明 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 护国运动 孙中山 旧民主主义革命
  • 简介:一百年前发生的俄国革命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运动产生了绵延至今的重大影响。在关于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讨论中,需要区分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历史形态演进的理论而设定的"世界革命"观点和基于20世纪世界历史运动的客观进程而对"世界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

  • 标签: 俄国十月革命 世界历史 20世纪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世界革命 历史意义
  • 简介:1917年俄国革命推翻沙皇政权之后仅仅8个,二革命时还默默无闻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掌握了国家政权。这场革命扭转了俄国的发展方向,影响了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在革命100年之际,梳理研究列宁对俄国革命认识的变化和发展,对于进一步理解革命及其开辟的道路,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十月革命 认识发展 列宁 特殊性 布尔什维克党 世界历史进程
  • 简介: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俄罗斯所副教授张广翔同志曾于1996年8~1997年8赴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进修。期间他围绕俄国史学界对革命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请教了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史所史学副博士、俄国革命史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革命史国际委员会总秘书布尔达科夫·弗拉基米尔·普罗霍罗维奇。苏联解体后,俄史学界对革命的研究更为活跃,各种观点和主张纷纷亮相。从总的趋势看,俄史学界马克思主义史学明显受到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挑战,否定革命的趋势加强,布尔达科夫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他曾坦言他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力主运用新方法重新研究革命史。透过他的新观点可以窥视俄史学界有关革命的研究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学术界的研究信息

  • 标签: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编纂学 研究与展望 俄罗斯科学院 史学界
  • 简介:“嘎尔干”是明代女真世系组织称谓。对于这个世系组织过去有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是指胞族组织,有的学者认为不存在这层组织结构。本文作者认为嘎尔干组织是存在的,不过不是指胞族,而是指氏族和氏族之间的组织关系,这种组织关系在现代人类学上被称为联族。这种组织结构在金代和明代女真社会中都存在,金代女真的同姓和异姓完颜、明代女真各个觉罗之间的关系就是联族组织关系。联族组织虽然没有共同的经济和地域联系,但同源的认同感在一定条件下仍起一定的社会作用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俄罗斯所副教授张广翔同志曾于1996年8~1997年8赴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进修。期间他围绕俄国史学界对革命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请教了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史所史学副博士、俄国革命史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革命史国际委员会总秘书布尔达科夫·弗拉基米尔·普罗霍罗维奇。苏联解体后,俄史学界对革命的研究更为活跃,各种观点和主张纷纷亮相。从总的趋势看,俄史学界马克思主义史学明显受到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挑战,否定革命的趋势加强,布尔达科夫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他曾坦言他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力主运用新方法重新研究革命史。透过他的新观点可以窥视俄史学界有关革命的研究?

  • 标签: 嘎尔干 联族 胞族 世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明代郭子璋在《黔记·诸夷·苗人》中对古代苗族历法作了零星记载:不知正朔,以鼠马记子午,言日亦如之,岁首以冬三,各尚其一,曰开年。东苗、西苗……以望日为岁首。在独山为九名九姓苗……以十一月朔为节。据此,可以肯定当时苗族已经早已使用十二生肖纪年和纪日。

  • 标签: 十月历 黔记 正朔 月朔 东苗 月望日
  • 简介:本文作者涅克柳多夫博士于今年元月来访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座谈中我方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关苏联蒙古学研究情况的问题。博士回国后即撰写此文,简要概述了本世纪20年代之前俄国蒙古学形成之过程,惠寄社科院文学所荣·苏赫所长。现将此文译出,以飨读者。——译者

  • 标签: 蒙古学 蒙古民族 布里亚特 地理学 俄国 蒙古语
  • 简介:一、争夺彼尔姆-36彼尔姆-36(Perm-36)是苏联时期的劳改营,现在是纪念馆。我们去参观的时候,一家民间组织正在与官方争夺主办权。争夺的一方,是彼尔姆-36的现任馆长维克多·施米罗夫(ViktorShmyrov),他们是俄国最大的NGO"国际记忆协会"的一家分会。另一方,是彼尔姆州州长。

  • 标签: 记忆 俄国 竞争 版图 苏联时期 民间组织
  • 简介:发生革命并推翻现有政权的条件有四:统治者或现政权的力量极为衰弱;社会广泛不满;否定现有体制的新思想产生并发展;新的社会力量和新的社会阶层产生。改良和革命是社会变革的相辅相成的两种方式:改良有时会避免革命并推进社会变革,如近代以来的英国,如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制度。

  • 标签: 清政府 新政 社会阶层 知识分子 绅士 北洋军阀官僚集团
  • 简介:<正>1054年,基督教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分裂后,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天主教,在16世纪进行了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改革中形成了以路德教为代表的新教派别,使天主教又经历了一次大分裂;第一次大分裂后出现的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后来又以俄国为中心)的东正教,则一般都与所在国家的世俗政权相结合,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局面。东正教在俄国也曾出现过几次改革运动,但是在改革的内容、形式以及历史作用上,都与西欧的宗教改革大不相同。东正教在俄国,基本上是一直处于沙皇政权的控制之下的。它虽然也经历过一些改革,但始终是在沙皇授意下或直接操纵下进行的。俄国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教会改革有过四次,即:伊凡四世时期的“百章会议”、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依洛维奇时尼康的教会改革、彼得一世的教会改革和彼得三世、

  • 标签: 东正教 教会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 彼得一世 俄国历史 天主教
  • 简介:俄国对史诗《格斯尔传》的研究[俄]Д.乌雷姆吉耶夫(Д·улымжиев)学者们有充分理由认为英雄史诗《格斯尔》或称《格斯尔传》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史诗作品之一。从前,研究人员把《格斯尔传》公正地称作中央亚的《伊里亚特》(古希腊叙事长诗--译者...

  • 标签: 《格斯尔》 布里亚特人 英雄史诗 科学院院士 符拉基米尔佐夫 俄国
  • 简介:出土大批西夏文献的黑水城遗址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在旗政府所在地达兰库布镇东南25公里。今称“额济纳”,即古代西夏语“黑水”义,这是西夏灭亡后保留至今的一个重要西夏地名。此地蒙古语称哈拉浩特(黑城)。它是处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座死城,四周是漫漫的荒漠,草木不生,人迹罕至,现在10公里以内仍无人居住。这座地处荒漠中被历史遗忘了的死城,近几年来,却逐渐享誉国内外,因为这里在本世纪初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珍贵的西夏文献和文物。这些文献和文物今分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和爱尔米塔什(冬宫博物馆)。

  • 标签: 黑水城文献 西夏文献 圣彼得堡 出土文献 东方学 科兹洛夫
  • 简介:<正>本书约34万字,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边疆史地丛书,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3出版,译者陈春华。全书收俄国外交文书360余件,分别译自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于三十年代出版的沙俄政府与临时政府档案文件汇编《帝国主义时期国际关系》第二、三

  • 标签: 外交文书 边疆史地 三十年代 蒙古 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俄国财政大臣维特推行的快速工业化战略被称为'维特体制',它代表了俄国经济迈向现代化的一次'冲刺'。进入二十世纪,维特体制很快陷入解体,它的实施造成了农业、债务和社会的危机,但解体的最终根源是因为它无力摆脱农业与工业化、专制与现代化这两个困境。短期看,维特体制的政治和经济后果都是不成功的,但从长远看,它是俄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开始。

  • 标签: 维特 快速工业化 财政大臣 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 九十年代
  • 简介:<正>上海国际救济会六个月工作报告(193年813B—1938215日)第一章本会成立经过自芦沟桥事变发生以还,平津相继沦陷,淞沪一带,风云紧急,一夕数惊,战事有一触即发之虞。华洋义赈会鉴于上海一旦卷入旋涡,战区人民,必致流离失所,呼吁无门,爱于八四日召开董事会,讨论救济办法。当经公决联合各善团通力合作,以厚实力,并推定顾吉生、陆伯鸿、朱吟江、饶家驹、柏韻士等五君,分向各善团接洽,当时深蒙各善团赞许,允予合作。翌日,华洋义赈会乃邀集各善团开联席会议,应邀出席者计有中国红字总会、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世界红卐字会、中国济生会、中华公教进行会、华洋义赈会等六团体代表十一人,经议决为应时势之需要组织“上海国际救济会”,共谋救济工作,以收群策群力之效,同时并邀请各国驻沪领事、各国商会暨上海各公团,一致参加筹备关于组织国际救济会之一切事宜。其时,平津方面,亦有万国救济会之

  • 标签: 难民收容所 救济会 中国红十字会 华洋义赈会 工作报告 交通大学
  • 简介:<正>整整两个世纪以前,世界第二大强权的法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在近代史上无与伦比。因此直到今天,史学界仍然特别重视,许多国家革命党人仍想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 标签: 法国革命 反法联盟 世界革命 民主革命 法国人 法国大革命
  • 简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为俄国地方自治改革提供了契机。俄国社会内部各阶级、阶层间的利益冲突也通过改革反映出来。在研制地方自治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政府内部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案,从最终方案可以看出,1864年地方自治改革揭开了俄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序幕。地方自治机构被设计成未来新政治制度的生长点,但政府努力将此生长点与旧权力机构结合在一起,不仅要在维持现有秩序稳定的前提下实行改革,而且试图在改革中维持现有的权力与利益关系。改革法案的此种性质贯穿地方自治改革始终。因此,通过解读改革的起始方可透视其结局,从而通过理解地方自治改革的命运,加深理解俄罗斯帝国的命运。

  • 标签: 俄罗斯帝国 土地所有者 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 地方管理 自治机构
  • 简介:本文概述了1860年以来俄国对黑龙江边疆地区的殖民化过程。黑龙江边疆殖民化的过程包括了地理探索、领土并吞、划定边界、制作地图等等。本文认为大自然总是影响划定边界的过程,因为河流从来不像一个固定的边疆那样固定。虽然声称划定了新的边界,但是俄国地方政府无力有效地保卫边界。在两个帝国存在期间,这条边界上一直有许多漏洞。

  • 标签: 殖民化 黑龙江地区 俄罗斯帝国 穆拉维约夫 阿穆尔 尼古拉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