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诞生于两千年前的耶稣是基督教的中心,基督教之所以为基督教,就在于有耶稣这个人,因此耶稣是整个西方基督教信仰与文明的基础与柱石.关于耶稣生平的故事叙述即是新约圣经的四部福音书,因此在西方电影史中,涌现出众多由根据福音书改编而来的反映耶稣生平或塑造耶稣形象的电影.从1916年格里菲斯的(Intolerance)为肇端,很多重要的电影导演都尝试过把耶稣搬上银幕,其中不乏广受瞩目之作,如西席·地密尔1927年的(TheKingofKings,并于1961年重拍)、乔治·史蒂文逊1965年的(TheGreatestStoryEverTold)、意大利导演弗朗哥·柴菲莱利1977年的(JeSuSofNazarreth)等等.在本部分的第二个专题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在西方最有代表性的三部有关耶稣生平的电影,分别是帕索里尼的、马丁·斯科西斯的和德尼·阿冈的.三位导演的艺术造诣都是超一流的,他们的作品也各自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品质.尽管有的作品也引起过巨大的争议甚至宗教界的抵制,但到目前为止,只要是研究电影中的基督形象,这三部电影就不可忽略.鉴于由著名演员梅尔·吉布森导演的于2004年2月公映之后引发了巨大争议,本文也将此片的介绍分析列在其中.

  • 标签: 西方电影 电影导演 改编 诞生 尝试 塑造
  • 简介:迪斯尼动画电影深受基督教和清教文化中一些积极理念的影响,这些理念与中国的儒学思想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迪斯尼推崇基督教中人与自然平等互利的生态观,这与儒学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颇为契合。它还采纳了基督教所阐释的"爱"的概念,主张英雄的内心甚于强大的外部力量,这也暗合了儒学中"仁者无敌"的思想。迪斯尼吸收了清教思想中强调自身使命意识的责任观念,提倡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这更与儒学所倡导的"内圣外王"殊途同归。这些普世性文化内涵,是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广受欢迎的基础。

  • 标签: 迪斯尼 儒学 基督教 清教
  • 简介:一、符号学分析由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基督最后的诱惑》,改编自希腊作家尼克斯·卡赞扎基斯1955年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由于将耶稣人性化,剥夺了基督的神性光环,并且对犹大、玛利亚等形象进行了重塑,一直都是西方宗教界争议很大的作品。在马丁·西科塞斯筹备这部电影时,就招致游行示威、贴大字报等无数的抗议活动,同斯科塞斯导演合作多年的男演员罗伯特·德尼罗迫于压力拒绝出演此片。

  • 标签: 符号学分析 科塞 美国导演 尼克斯 同名小说 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