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王文杰(以下简称王):从事电影之前您曾经在媒体工作了几年,请问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进入到电影行业,完成从媒体人到电影人的转换?张文伯(以下简称张):这种转换从今天看起来不是我一个个案。其实有越来越多和我一样有多年媒体从业经验、媒体背景的朋友及同事都陆续进入到这个行业里,展开相关的工作。

  • 标签: 媒体工作 张文伯 互联网经济 社交媒体 具体工作内容 消费心态
  • 简介:90/10,还是保底70%?刚刚过去的2014年,北美电影市场寒意阵阵,年票房103.54亿美元,是最近六年里第二低的,而12.75亿的观众总数是20年来首次跌破13亿,比创纪录的2002年足足少了3亿人次。从103.54亿美元里去掉加拿大的部分,美国票房是90亿美元出头,已经不到中国的两倍,遥不可及已经变为一步之遥。

  • 标签: 电影市场 好莱坞 美元 加拿大 票房
  • 简介:叙述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叙述就是讲故事的人。与叙述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叙述视角,即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一般来说,创作者针对不同故事的叙述要求,会为叙述寻找和确定相应的承担叙事任务的角色形象。纪录片的叙述可以是故事内的人物,即当事人;也可以是故事外的人物,包括旁观者、目击、相关权威人士等;还有那个无所不知的解说者或主持人。

  • 标签: 叙述视角 外视角 叙述角度 角色形象 外解 叙述方式
  • 简介:漂流、救赎与闯入赛人(以下简称"赛"):我听在海外看过《闯入》的人说,这部影片有些改动。王小帅(以下简称"王"):国内公映的版本比在威尼斯电影节放的那版短了9分钟,删去了一些有缺陷的内容,调整了两三个段落的顺序,否则太庞杂。被删去的支线更多表现小区的邻居,有些社会性的内容,有点过长。

  • 标签: 王小帅 威尼斯电影节 吕中 人说 声音造型 生活在别处
  • 简介:《奇葩说》是近两年来最受欢迎的网络综艺节目,本文试图从大众文化研究角度分析其热播原因。本文认为,《奇葩说》是一个典型的"生产式"大众文本,它充满着多义性和复杂性,文本中宰制与反宰制并存,建构与解构并存,戏仿和拼贴也使它与其它大众文化文本形成了"互文性"。总而言之,"生产式文本"的开放性使它成为了引人瞩目的大众文化现象。

  • 标签: 《奇葩说》 网络综艺节目 大众文化 生产者式文本
  • 简介:班主任可能已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特有现象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求学之路中遇到的每一个班主任都是空降的,事先没有人和我们商量,也没有人征求我们意见,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对于中等艺术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第二心理突变期,在此期间会遇到许多成长中的问题和困惑,同时情感也比较脆弱,这一点与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相同。

  • 标签: 助人者 特有现象 求学之路 中国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 心理冲突
  • 简介:本文关注的是香港导演邱礼涛在其独立电影中进行的一种实验性的跨界文化实践。他将文化研究与商业类型电影相结合,通过文化研究方法将关于边缘的知识以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传播,从而改善边缘的生存处境及大众的意识形态。本文以邱礼涛的两部作品《等候董建华发落》和《性工作者十日谈》为例,探讨他在融合文化研究与商业类型时所使用的文本操作策略,尤其是他对商业类型电影叙事惯例的移用与转化。邱礼涛在其独立電影中所展开的文化实践一方面证实了边缘与大众、文化研究与大众传播之间沟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这种沟通与融合的困难。由于文化研究与商业电影在终极诉求上的差异,使得两在融合时必然面临一方的牺牲或双方的妥协。

  • 标签: 邱礼涛 独立电影 文化研究 类型电影 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