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人物:孙伯龙——男,38岁,枣庄薛城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时任鲁南军区副司令、运河支队首任支队长、峄山支队支队长。

  • 标签: 黄埔军校 支队长 军区
  • 简介: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是一样的,是和演员一起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京剧表演艺术在鼎盛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脸谱也同样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清代戏画中的脸谱,各种各式都有其一般规矩。总的来说与今天的京剧脸谱已经很相似了,是京剧脸谱早期格式和笔法的代表。这些格式的脸谱是十九世纪中叶舞台脸谱勾画的反映。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京剧界的许多净、丑演员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们的脸谱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个人师承关系、经历见闻、艺术修养等等的差异,加上归工分行及具体表演需要的不同,以及适应个人的面型特点,不同的演员在各自不同的经验、见解的基础上,形成了各有风格的脸谱勾画体系。受他们影响,后学门人们遵循师傅,又增添新意,不但使脸谱的艺术表现力不断增强,并且进而成为不同流派。

  • 标签: 京剧脸谱 京剧表演艺术 十九世纪末 赏析 二十世纪初 艺术表现力
  • 简介:氏生于上海,香港成长。受着这两个揉合东西方文化的城市和家人热爱戏剧的熏陶,他自小便爱上各式各样的戏剧,在学校经常参加戏剧演出。其后远赴美国爱荷华大学修读戏剧艺术硕士课程及在纽约追随著名演技导师桑福德·迈斯纳学习,并且参与美国多个职业剧团及电影、电视演或导的工作。2001年起,俊辉出任香港话剧团团长兼艺术总监。2004年,在香港话剧团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首度合作中,俊辉执导了第一个合作项目《求证》。

  • 标签: 《求证》 话剧演出 导演 毛俊辉
  • 简介:清代同光年间,晋剧舞台上出现过一位名艺人,他就是后来享誉晋剧界的'小生泰斗'三儿生(孟珍卿)的师傅丑生。关于丑生,现存史料不多。出现丑生之名最早的记载,是1962年山西省文化局戏剧工作研究室主编的山西地方戏剧资料《传统剧目汇编》第一集(中路梆子)。其中的《蝴蝶杯》附记称:'此剧编后已付印,发现晋中老艺人王永年藏有《蝴蝶杯》珍本,墨笔楷书,非常工整。剧目之前记有‘聚梨园’曾在一次演

  • 标签: 蝴蝶杯 地方戏剧 戏剧工作 孟珍 祁彦子 王永
  • 简介:车王府旧弹词存60余种,2000余册,今归首都图书馆。此批曲本以刻本为主,兼有部分抄本,刊刻时间上自清乾隆年间,下迄同治、道光时期,且有10余种稀见和较早刊本,是不可多得的俗文学文献。1935年刊凌氏《弹词目録》与当时其它弹词目録一样,多着録题名、作者、刊刻时间及书坊,于卷、回、册及本事、体例等则略而不题;又因目録发表与凌氏整理车王府弹词的时间相距多年,且《弹词目録》中多存由笔误或其它原因造成的错讹之处,这也增加了后人据以判断同名弹词版本异同的难度。本文着重介绍这批弹词的来源、整理状况,同时以文本校读为基础,对《弹词目録》及其它着録这批弹词的目録如《弹词宝卷书目》等的着録作补正,对部分稀见曲本从版本、本事、内容等角度予以揭示。

  • 标签: 清朝 蒙古 车王府 曲本 弹词
  • 简介:王孝慈乃民國時期戲曲文獻收藏大家,尤其注重戲曲插圖的蒐集,藏品之精,世罕其儔。國家圖書館王孝慈書目録數種,題記有詳略,類别有側重,多未刊佈。本文以《鳴晦廬曲略目》爲綱,附注其他各目與戲曲文獻相關的内容,並1録王立承所撰戲曲題跋,酌加案語,梳理部分文獻的收藏源流。

  • 标签: 王孝慈 鳴晦廬藏曲略目 藏書 戲曲
  • 简介:民國以降,香港成爲與廣州並列的木魚書刊刻發行中心,並在抗戰後延續了很長時間。香港學術界很早就注意到木魚書,從20世纪70年代開始就有學者着手搜集整理、編訂目録。這些藏品後又轉歸圖書館和研究機構,其下落今或不甚詳,且所編目録年代已久,已不能全面反映收藏狀况。今以實地考察爲據,對香港地區各高校的收藏狀况,作系統介紹。

  • 标签: 木魚書 香港 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嶺南大學
  • 简介:于小穀係晚明山東書家,曾收藏大批元明雜劇秘本。趙琦美'脈望館'所雜劇,有百餘種借抄自小穀本。關於于小穀的生平,鄭振鐸、孫楷第曾做過考證,但略嫌簡薄。今以新見明邢侗、阮自華所編《東阿于文定公年譜》爲基礎,參酌其他文獻,將于小穀行年事迹綴叙成篇,以供研究者參考。

  • 标签: 于小穀 雜劇 脈望館
  • 简介:昆曲小生与花旦的对手戏很少,除了《南西厢》,张生与红娘有几折戏,且都不是主要的。因《南西厢》的主角是红娘,张生只是个配角。除此之外,只有一折《舟》。

  • 标签: 艺术个性 风韵 红娘 张生 配角
  • 简介: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藏有《西厢記》明清珍稀刊本四種:明萬曆刊《元本出相北西厢記》、明萬曆間三槐堂刊《重校北西厢記》、明萬曆間游敬泉刊《李卓吾批評合像北西厢記》、清康熙間潘氏渚山堂刊《西來意》,均爲塩谷温舊。兹作介紹。

  • 标签: 西厢記 塩谷温 三槐堂 游敬泉 渚山堂
  • 简介:国产小成本电影《我不是王》具有黑色幽默的典型特征,它以一种不同以往国产主旋律电影的个性化表达方式,从特殊历史时空中的小人物入手,在嬉笑怒骂间完成了自身主旋律内核的呈现。影片《我不是王》有着浓厚的艺术片气息,其所富有的思辨精神和时代意义为境遇尴尬的国产主旋律影视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 标签: 《我不是王毛》 黑色幽默 主旋律电影
  • 简介:芦笙是苗族的代表性民族乐器,它具有边吹边舞的演奏特点。芦笙演奏的音乐节奏感很强,且自身演奏与舞蹈相配合,又和众人舞姿相合拍。苗年是苗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庆祝节日,鼓节则是13年一次苗人杀牛祭祖的盛大而隆重的传统祭祀节日。本文系着重调查雷山县2010年苗年和鼓节的芦笙舞情态。

  • 标签: 雷山苗年 西江鼓藏节 芦笙舞 调查
  • 简介:法國國家圖書館及德國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均藏有中國大量民間俗曲文獻,其中不乏珍本與孤本。其珍品如:法國國家圖書館《什錦解心智深買酒》,德國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小青記》《仙凡記》《鼓腹元音》等。這些俗曲均爲清代廣府地區民間説唱唱本,其中既有源於古典小説、民間傳説的故事,也有廣府文人自創的民俗性作品。這些文獻大多在國内未見蹤跡,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與文學價值。

  • 标签: 俗曲 唱本 法國國家圖書館 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
  • 简介:陝西省藝術研究院藏有秦腔劇本3000多册,爲20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由陝西省劇目工作室等機構搜集、整理所得,有木刻本、石印本、鉛印本、手抄本多種形態,彙集了清末民國陝西地區流行的大部分秦腔劇目。本文對其中110種刻印劇本,按木刻、石印、鉛印三類加以詳述,介紹版本信息,羅列正文首尾二行文字,並擇其要者附以書影,以供參閲。

  • 标签: 陝西省藝術研究院 清末民國 秦腔 刻印劇本
  • 简介:以下爲羅馬國立中央圖書館(BibliotecaNazionaleCentralediRoma)所的一套廣東俗曲類文獻的簡目。本書目按體裁分類,依次著録每一種書的書名、出版書肆名稱、葉數、編號(斜體)與注記。同一種書有時存在複本,其數量甚至多達十幾册。例如下文中“南音”類第三種《五諫才郎》,存有複本的三册(編號爲114~116)。這種情况下,則在編號一欄標記爲“114~116(複本)”,以記明同一本書複本存在。相反的,若没有“(複本)”的標記,則表明該書由複數的册子組成,敬請注意。

  • 标签: 中央 俗曲 曲目 同一 南音
  • 简介:1628年11月,祁彪佳父祁承卒。1629年彪佳服喪居家,遠離官場,撰寫《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故書信中所論及戲曲之事尤多。此年中,與陳汝元、王應遴、沈泰、王元壽、吕師著、袁于令等人的信札,涉及祁彪佳'二品'創作情况、祁氏戲曲觀念、沈泰《盛明雜劇》之辑刊、四大南戲之定本、音律問題等,值得關注。

  • 标签: 祁彪佳 遠山堂劇品 遠山堂曲品 袁于令 盛明雜劇
  • 简介:1930年,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正式成立。作爲歐洲漢學研究的三大重鎮之一,該研究院素有重視中文書籍庋藏的傳統。下屬圖書館漢籍書豐富,且不乏稀見版本,尤以荷蘭漢學家高羅佩舊書籍爲一大特色。筆者親自訪查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圖書館館中文小説、戲曲等俗文學文獻,擇其善者詳加闡述,並附以書影,可供海内外學者參閲。其中,高羅佩所《春燈迷史》《怡情陣》《天書記》等孤本,尤爲值得關注。

  • 标签: 萊頓漢學研究院 高羅佩 俗文學文獻 戲曲
  • 简介:崇禎三年(1630),祁彪佳尺牘中多有涉及《曲品》《劇品》編纂、沈泰《盛明雜劇》二集之輯刊、祁氏家班謝丑逃竄等事,對考索晚明曲壇樣貌,有重要價值。崇禎四年(1631)及其後,論及戲曲尺牘僅五封,蓋因彪佳入京重返官場,且經歷仕宦風波與國亂,遂無暇理及戲曲。

  • 标签: 祁彪佳 遠山堂曲品劇品 沈泰 家班
  • 简介:於南京圖書館的祁彪佳尺牘,有不少討論戲曲的文字,反映了天啓三年到崇禎十四年間(1623~1641),祁彪佳與諸友人借閲、抄録、品評、搜集戲曲的情况,記録了祁彪佳與袁于令、沈泰、王應遴、葉憲祖等戲曲家的交遊,對考索晚明戲曲及祁氏曲目的編纂情况,有重要價值。這批尺牘目前尚未影印出版,不易見到,今特作1録與箋注,以便讀者利用。

  • 标签: 祁彪佳 全節記 劇品 曲品
  • 简介:本文詳細著録了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所89種廣府唱本,對該館的中文漢籍收藏來源進行了溯源,並對英國地區各大圖書館所廣府唱本的情况進行了全面介紹。

  • 标签: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 廣府唱本 英國漢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