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主要战场。山西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这些不朽的英雄事迹深刻地反映在当时的山西歌曲创作之中。1939年开始,西北战地服务团、华北联大及其文工团均由延安来到晋察冀边区,这两大文艺团体中的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组成了山西革命根据地歌曲创作的骨干队伍。此后,在蓬勃发展的音乐创作活动中,陆续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才,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

  • 标签: 革命根据地 西北战地服务团 抗日战争时期 歌曲创作 音乐创作 音乐人才
  • 简介:"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中的叙事方式呈现了政治对文学的干预作用,尤其是国家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掌控,也揭示了性别政治在现代革命叙事中的存在。

  • 标签: “十七年文学” “革命加恋爱” 政治
  • 简介:在中国知识分子电影中,存在着一种相对固定的叙事范式,即在现代性的角落——小镇之中,知识分子基于大众启蒙的受挫,将其启蒙行为的客体转向个体化的女性,将之于女性的“身体”启蒙与对于大众的意志启蒙相疏离,以期最终达成“身心分离”的哲学实践,但“身心二元论”的固有缺陷使得这一启蒙行为再次归于失败,无力应对空间挤压的知识分子只得以逃遁者的姿态彻底离开小镇。这一叙事范式可以被归于两次空间逃遁,一是从大众的凝视中逃遁于女性的“身体”,二是彻底逃离小镇这一前现代性时间价值的空间呈现。上述叙事范式将知识分子的启蒙神话彻底解构,更将启蒙和逃遁本身归于虚妄。

  • 标签: 知识分子电影 叙事范式 启蒙 空间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