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本质上是人类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基本方式。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文以认知为视角,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意象隐喻和情感隐喻两个角度对该剧本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认知探究,进而为《榆树下的欲望》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概念隐喻理论 意象隐喻 情感隐喻 认知
  • 简介:陕西、河北、北京,以及东北等地区,影戏艺人把观世音菩萨作为崇拜祖师,并流传着多种版本的观音祖师传说。文本样态的多样性并非是偶然的结果,它表征着空间地域的特殊语境,并以空间作为特殊的传承系谱,建构着传承路线。同时,由于观音祖师传说流行于北方地区,并在其他一些传说故事中还有关于南北的不同语言表达,如"南海观音"本身的象征与"南蛮识宝"的传说流传,这就构成了关于南北的复杂隐喻

  • 标签: 影戏 观音 传说 空间 隐喻
  • 简介:文化对等,是指原文文化词汇翻译为相似的译文文化词汇,其功能与原文词汇相同,引起译文读者类似的反应;与此同时,原文文化色彩得以最大程度保留。本文基于文化对等的视角,通过对英语中动物类隐喻习语的研究,将其分为两大类:喻体相近类和喻体缺失类。本文发现,喻体相近类习语所占比重较小,大多为喻体缺失类习语。因此,该类习语多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

  • 标签: 文化对等 英语习语 动物类隐喻 汉译
  • 简介:容器造型设计是装潢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容器的造型进行综合构思与表现,能有效体现设计人员的综合应用能力。容器起源于生活需要,基于一定的技术手段,故其造型的设计思路也要自生活中提炼。本文以设计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包装容器的造型基本设计思路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解析。

  • 标签: 包装 容器 造型 思路
  • 简介: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长日入夜行》,从一个家庭生活片段探索了人性的复杂矛盾和生命价值的丰富内涵。剧作以隐喻的表达方式,无论在场景设置、舞台道具、人物对白或是细微的动作描写上,剧作家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安排,形象化地揭示了冲突所体现的人性特点和社会问题。通过物我合一的舞台表现,试图达到一种交响乐武的戏剧模式,即是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传达诗一般的人生态度。

  • 标签: 隐喻 复现 表征
  • 简介: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在光与影的叠加中将隐喻与戏仿发挥到了极至,尽管对于林兆华的舞台阐释众说纷纭,赞同欣赏的人并不多,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理查三世》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一部全新风格的莎剧,而且是一部极具创意性的莎剧。由光与影的戏仿所组成的《理查三世》,所追求的叙事效果充满隐喻特征和调侃色彩,内涵已经通过经典文本的重构被置换为现代舞台叙事。

  • 标签: 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 林兆华 叙事
  • 简介:翻开西方文化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有关镜子的譬喻可谓源远流长。古希腊神话里就有柏修斯以青铜盾牌为镜战胜美杜萨的故事;美少年那喀索斯以湖水为镜对自我的影像产生致命迷恋的故事;到了古代,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载,纪元前五世纪诡辩学家亚尔西德摩斯曾说过,荷马《奥德修记》是“人生的一面美丽的镜子”;①在《圣经·新约》里,保罗曾说“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

  • 标签: 录音带 女人 解读 隐喻 镜像 古希腊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