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1909年的一个冬夜,大雪旋舞,天津卫的有钱人家在暖融融的客厅戏院寻欢作乐,只可怜了那些在风雪中形似筛糠的穷人。就在这个寒夜,天津南市万兴胡同一号的小南屋里诞生了一个新生命。接生婆向躺在炕上的女人说:"恭喜你,得了个胖小子。"真是谢天谢地.在那重男轻女的年月,对年轻的妈妈来说.生个大胖小子,这是多大的喜讯!何况这是在一个回民家庭呢!按照回民习俗,爷爷很快请阿匍给孩子起了名字,叫小亭。那年,小亭的父亲才十九岁,在天津达仁堂中药铺学徒。母亲是家庭妇女。当学徒的父亲挣不了几个大

  • 标签: 小亭 回民 孙子 学习成绩 牌子 中药铺
  • 简介:十年潜行,大浪淘沙,再芬黄梅凝聚了一群有着共同梦想的人,组成了“大家庭”,这个家庭前进的每一步都由团队中的成员共同迈出。

  • 标签: 黄梅戏 韩再芬 演员 戏剧作品
  • 简介:大概是我爱好诗歌的缘故,平时阅读戏剧剧本,很注意其中的唱词,如果对那些唱词不满意,那就连读剧本的兴趣也随之大大减少了。自己写剧本时,也生怕唱词写不好,所以往往在唱词上花了不少力气。我自幼生长在黄梅戏之乡,是个戏迷。参加工作后,爱好戏曲不减当年,并成了一名业余作者。近几年来,又挤在专业作者的队伍之中。从一九五七年到现在,先后整理、改写个传统剧本,创作个剧本,辅导和介入文学创作的大剧本两个。

  • 标签: 业余作者 书帐 台下观众 水远山长 我将 天寿
  • 简介:艺术与娱乐未抵意大利前,意方在签定合同时便告诉我们,此行在游乐园演出,因此部分节目在剧场演出,部分节目则要在广场上演出,所以个别节目要根据游乐园的要求重新进行编排。我想,以往演出主要在舞台上进行,偶尔在广场演出就将其原封不动地照搬就是了,因此未加考虑就爽朗地答应了。没想到道具刚运抵维罗纳,游乐园艺术指导江弗朗科·博里尼就把我请到他的办公室,手舞足蹈地向我描述了一个仿佛就将要发生在跟前的动人的故事。"那是在一个炎炎夏日的晚上,乌云密布,星月黯淡。在浩翰无垠的地中海中,有一艘西班牙商船载着金银珠宝正风驰电擎地驶往维罗纳。远远望去,商船上不时地出现几个虎背熊腰,身穿大红戌装,脚登高筒皮

  • 标签: 游乐园 演出 商船 节目 意大利 广场
  • 简介:多年搭档周信芳苗老师粗通文墨,毕竟在冯子和创建的学校里面学了好几年,懂得戏情戏理。尤喜与有文化修养的人交往,虽不能提笔为文,却很喜爱读书看报。记得他看到((东周列国志》时,能给我讲《掘地见母》的故事,还会说起当年舞台上面是怎么演出的,谁的唱得怎么好;当他看到《晏子使楚》时,说“入狗国而钻狗洞乎?”还能绘声绘色地比划身段,撩起长袍,抬起腿,低下头,那种神态使我对这个故事不能忘记。除了古代故事,他还能看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评价丁玲说:“这女人真能写,什么都敢写。”

  • 标签: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追忆 《晏子使楚》 古代故事 文化修养 周信芳
  • 简介:“苏州派”为什么突然崛起明末清初,在苏州,出现了一支传奇创作劲旅,他们就是“苏州作家群”,文学史、戏曲史上习称为“苏州派”。这派作家以李玉为首,包括朱佐朝、朱素臣、叶时章、张大复、毕魏、邱园等作家。“苏州派”作家的创作数量是极其可观的,且不论总体数量,即以个人来看,李玉作有传奇三十四种,今传十八种;朱佐朝传奇创作也存三十种以上,今传十三种;朱素臣十九种,今存八种;张大复传奇、杂

  • 标签: 朱素臣 苏州派 杂录 创作数量 戏曲史 苏州作家群
  • 简介:《好女人,坏女人》:新道德经我对这个戏是叫“寓言剧”或“荒诞剧”不感兴趣。早在1985年创作《潘金莲》时,魏明伦就用了“荒诞川剧”一说。我对这个戏是叫《好女人,坏女人》或《川好人》也无所谓。名称的改动,显然注入了商业的气息。这也无可厚非。我推重魏明伦,是因为作为一个剧作家,魏明伦之于川剧的重要。我又越发难以喜欢魏明伦,是因为二十多年来,他在创作中一意孤行的劝人向“善”,每每把剧中人物的两难最终导向个人良知的自我发现与道德的自我提升。近年来,魏明伦越是移植国外著名作品,越是“捉襟见肘”。《中国公主杜兰朵》(改编自普契尼的《图兰多》)是这样,爱的选择变成道德的觉悟。《好女人,坏女人》更是,时穷节乃见,罪人变英雄。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

  • 标签: 戏剧艺术 艺术评论 《好女人 坏女人》 《典妻》 《土炕上的女人》 《老铳》
  • 简介:汉德克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1942-)继承并发展了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到荒诞派戏剧以来的语言革命,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对语言的戏剧作用与社会功能作了深入而又有独创性的研究。汉德克生于奥地利的格里芬市,就读于格拉兹大学,所学专业为法津,但他志不在此,还在大学期间就已开始文艺创作,毕业前后他写出了部“说话剧”——《预言》(1964)、《冒犯观众》(1965)、《自责》(1965)与《喊救命》(1966)。

  • 标签: 荒诞派戏剧 戏剧研究 表现主义戏剧 《冒犯观众》 语言革命 象征主义
  • 作者: 董磊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评剧需要振兴,也有条件振兴,要恢复往日的繁荣,再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剧种也是有可能的。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需要“四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松旭斋天一虽然将《鹅幻汇编》几乎所有节目编集于《世界魔幻奇术全书》.但是在绘图方面非常粗糙.一些图示不能准确表达物件形态,容易给读者造成误导.如舞台节目中”落活”的某些关键部件描绘.就存在了明显的误差。

  • 标签: 汇编 节目 读者
  • 简介:从国外引进,进行本地搬演的剧目一直处在一种尴尬之中——文化的差异在拙劣模仿中被再次放大而导致观演隔膜。

  • 标签: “中国制造” 创意 台阶 国外引进
  • 作者: 陈媛媛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9期
  • 机构:舞蹈,是以艺术化的人体作为物质材料,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的一门以抒情为特长的艺术。在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因素的共同参与下,融为统一的整体,成为一门多元性的综合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渴求》分为个声部,有A、B、M和C来代表。台词中没有具体的情节,只在支离破的暗示性叙述。各个声部描绘了他们的欲望,回忆他们昔日的失落,质疑他们心理创伤中的未来。同《清洗》一样,贯穿全剧的是探求暴力爱情对人类整体自我的影响。

  • 标签: 《渴求》 台词 话剧 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