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2018冬季学院课程中,纽约大学路易·席德教授主持了《表演奥尼》工作坊,排演了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的表现主义经典戏剧《毛猿》。该剧于1921年首演,全剧共八场,它可能是美国最早的描写劳动阶级在以富人为主导的社会中寻找归属感的戏剧作品。

  • 标签: 奥尼尔 工作坊 表演 学院 冬季 1921年
  • 简介:11月10日,舒无线产品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性能,助力在上海举办的天猫双11十周年全球狂欢节。晚会现场使用了52通道的AxientDigital,共涉及80+通道的无线设备通道需要规划,其中还包括部分非舒无线设备的规划。如此通道的无线系统,在现场各种大屏、数字电视以及同频段的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下,借助WXVB6成功完成有效的频率规划。

  • 标签: 狂欢节 晚会 护航 无线设备 无线产品 多通道
  • 简介:以城市为核心,发展城市文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许多城市面临的挑战。本文以积极落实创新驱动为原则,将影视产业转型作为构建城市文化形象、发展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推力,提出结合电视、电影、短视频的内容生产,立体、全方位宣传,构建新型城市文化形象,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真正打造文化产业链。

  • 标签: 影视 城市文化 电视媒体 电影媒体 短视频
  • 简介:近期热点: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家: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迪里拜在歌剧舞台上成功塑造了几乎囊括所有花腔女高音的重要角色,如《魔笛》中的夜后、《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罗西娜、《军中女郎》中的玛丽等,被誉为活跃在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的“中国夜莺”。今年60岁的她.于8月28日到9月2日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贝利尼歌剧《梦游女》中饰演梦游女。

  • 标签: 中国音乐学院 国家歌剧院 舞台 世界 夜莺 《塞维利亚理发师》
  • 简介:伴着蒙古长调苍凉空灵的歌唱,和着马头琴音哀怨悠长的鸣响,大幕开启,把观众带入到那狼烟烽火、血雨腥风的大清朝。《孝庄长歌》以清初风云激荡、皇位更迭的帝王家史为依托,在恢弘壮阔的史诗叙述中,纵写孝庄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传奇一生。剧中通过她与多尔衮爱恨交织、相爱相杀的情感线,与顺治帝嫌隙暗生、母子离心的亲情线,与康熙帝扶保社稷、共图盛世的家国线为框架.

  • 标签: 多尔衮 舞台呈现 秋月春风
  • 简介:藏语音乐剧《杰》2015年3月首演于上海锦辉可当代艺术中心.并在两年内分别上演于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场馆。2018年1月19日至21日,《杰Ⅱ》卷土重来.原班创作人马(耳朵儿童剧团)联合玉树州风马儿童剧团联手打造这部史诗级藏语音乐剧,并由来自玉树的仁青战德和上海作曲家隽杰、徐肖一起合作,完成《杰Ⅱ》的全部音乐创作。《杰Ⅱ》的音乐非常特别,所有歌曲、音乐都是有情节的,彼此之间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存,

  • 标签: 音乐剧 藏语 上海大剧院 音乐创作 上海音乐厅 艺术中心
  • 简介:在威尔第的歌剧中,《埃纳尼》(Ernani)并不那么出名,它常常被人忽视。或许是威尔第出色的歌剧实在是太多,使这部歌剧的地位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威尔第的成名作《纳布科》(Nabucco)又过于光芒四射,它几乎成了威尔第早期标志性的杰作,使得这部创作于《纳布科》两年后的歌剧成了一部过渡性的作品。从内容上看,《埃纳尼》充满了戏剧张力,但又不像《弄臣》《茶花女》那么简洁、抒情、优美动人——显然,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喜欢感官的愉悦,不会像艺术家那样因追求戏剧性而放弃某些感官刺激。

  • 标签: 威尔第 正歌剧 历史 感官刺激 《茶花女》 戏剧张力
  • 简介:调性”是一种争议较多的作曲技法,美国音乐学家——格劳特,认为调性不过是“视觉分析的效果,看见两个或以上的旋律线或者和声层,各用一个不同的调同时并进。”但笔者认为音乐纵向的叠加不可以简单孤立地脱离音乐的横向运动而看待,米约的作品从听觉到音乐的内在调性逻辑不仅表明了他的调性技法拥有表层听力上的区分,并且在曲式结构以及在和声应用上也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米约作为这一时期的法国代表,将调性巧妙地融入进钢琴作品中,并使其大放光芒。本文章以米约的钢琴套曲《忆巴西》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提取米约调性复调技法创作的特点。

  • 标签: 米约 钢琴套曲 《忆巴西》 多调性技法
  • 简介:本文作者认为,后戏剧是当代艺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合理表现形式.与媒体时代其它领域的文化艺术发展相呼应。他指出了人们对这个术语的某些错误看法,把密切演员与观众关系的愿望解释为后戏剧美学中一个深刻的母题。他还阐述对几个普遍问题的思考:关于人的某种“戏剧”观念的逐渐消失,艺术作品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与其对未来艺术发展影响的区别。他举例阐述了后戏剧写作中优秀品质。最后,考虑到所有对当代艺术创新感兴趣的人们都在同一条船上,他提出一个较温和的观点:尽力去呵护那片逐渐缩小的真正美学经验的领地。

  • 标签: 后戏剧剧场 戏剧 戏剧剧场 布莱希特 波列许 耶利内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