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昆剧传播到外埠之后,受到当地文化与底层百姓审美趣味的影响,渐渐发生了变化,与所谓“正昆”在内容与形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态,这些昆剧便被人们称为“草昆”。尽管草昆有川昆、滇昆、徽昆、赣昆、湘昆、晋昆、甬昆和永嘉昆剧等之分,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即语言方言化、音乐通俗化;新编剧目表现了底层社会的价值观念;净丑二角的表演体现了重技艺、喜滑稽的风格。

  • 标签: 昆曲 草昆 美学特征
  • 简介:湘潭纸影戏留存有我国早期影戏“素纸雕簇”的特征,有着不同于北方皮影戏的艺术特色。她造型粗狂古拙,色彩鲜明,制作工艺独特,具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文章通过与北方皮影的比较,探讨湘潭纸影戏这一独特民间艺术品类的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展现其深厚的民间基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 标签: 湘潭纸影戏 艺术特色 造型 设色
  • 简介: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电影以自身独特的风采活跃在中国电影银幕上.不仅丰富着中国电影的种类,而且.在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中与汉族电影进行着艺术的“对话”。民族电影在美学上逐渐成熟的过程.不仅在镜头语言上有着鲜明的表现.而且在表演美学方面也得到了体现。本文从表演美学角度对新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进行回顾及其论述.通过表演美学的嬗变分析民族电影文化的变迁。

  • 标签: 民族电影 美学角度 新中国 表演 中国电影 “对话”
  • 简介:声音与画面共同构成镜头视听奇观,是电影审美世界的重要元素。奥斯卡影像声音美的朴素本源在于以人性的表达和关照为基本美学诉求,融入创作者科学的理性精神和求精的创作态度。每种美的声音都是合理地运用再现或表现或再现和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既生动逼真又充满魅力的认知和情感效果的成功范例。

  • 标签: 奥斯卡影像 声音美学 人性 再现 表现
  • 简介:声乐是靠人体自身的乐器发声并结合语言而产生的音乐。人体是封闭的.我们不能像学器乐一样,可以直观的看见自己对乐器的控制,也不能像学乐理一样只要掌握好一套通用的理论知识即可做到举一反三。通过声乐教学中的气、声、腔、韵、形基础知识的论述,再一次认识这些基础知识对学习声乐的重要性,将抽象的知识系统形象化,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

  • 标签: 声与腔
  • 简介:读了陈世雄先生的文章《程式化,还是生活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①很受启发。中国的现代戏曲理论是在吸收借鉴西方的戏剧理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今后也应该继续吸收借鉴西方的戏剧理论以更好地进行戏曲理论建设。

  • 标签: 戏曲程式 西方戏剧 19世纪中期 中国戏曲 戏曲理论 戏剧理论
  • 简介:明万历初期,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以托孤之名辅政,以臣子代行君权,专决朝政,臣名而君实,强烈地冲击着士人心理的接受底线。他们心理的失衡,往往不顾权臣功过是非的两面性,极尽诋讪构陷之能事,甚至还将这种意绪寄予戏曲这一文学样式,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流转传播,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 标签: 张居正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晚明 专权
  • 简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动荡的海域政策与频繁的乡族械斗进一步巩固了福建聚族而居的习俗。在兴儒重教的风气下,理学与儒学的伦理价值、文化规范,渗透并融合到福建各地方社会、宗族组织之当,地处边陲的福建对于中原文化的正统性始终心生仰慕,戏曲艺术被冠以诲淫诲盗而受到普遍轻视。但对于贫乏而低层次的家族文化生活而言,演剧不仅在家族祭祀酬神、迎神赛会、禳灾驱邪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家族对外炫耀势力的一种手段,从而形成戏剧、家族文化生活及民间信仰相互结合的基本特征。

  • 标签: 福建 族规 戏曲
  • 简介:钢琴是一个需要双手配合来完成的乐器。慢练可以提高读谱的准确性,并解决某些复杂的节奏问题和手指的力度等一系列的问题;练习好单手才能确保双手协调性和一致性.这是最科学、最基本的练琴方法之一。因此,要想提高钢琴的演奏水平,就得很好地掌握慢练和分手练习的方法,并更好地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演奏中去。

  • 标签: 钢琴教学 慢速练习 分手练习
  • 简介:2011年11月14-15日.“首届中国歌剧节论坛”在福州隆重举行。论坛由歌剧节组委会主办,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承办,邀请国内外一批歌剧艺术创作与研究专家到会.结合歌剧节的演出剧目.对我国当代歌剧创作与发展问题进行学术研讨。

  • 标签: 中国歌剧 发言摘要 论坛 艺术研究院 学术研讨 歌剧创作
  • 简介:"奇卡诺戏剧之父"路易斯.瓦尔德兹的代表作《佐特装》虽深受观众喜爱,但一直受到来自族裔内外的质疑和批判。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着重分析了剧中以亨利.雷纳为代表的新一代奇卡诺人的生存困境和身份危机以及他们的顽强抗争和艰难抉择,从而探寻文本背后的文化策略,剖析该剧深层的文化魅力和在作者创作转型期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了瓦尔德兹为奇卡诺戏剧的生存与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

  • 标签: 奇卡诺戏剧 《佐特装》 生存困境 身份危机 文化策略
  • 简介: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从本质上而言,是主人公创造了其他人物。其他所有人物之所以能在故事中出现,首先是因为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以及他们每一个人在帮助刻画主人公复杂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地就是说,

  • 标签: 人物关系 设置策略 历史剧 《故事》 主人公 复杂性格
  • 简介:毛奇龄著有两种拟连厢词,学界对这两种拟连厢词的名称和归类多有混淆。本文根据毛奇龄拟连厢词二种的文本和相关史料,得出毛奇龄所作的两种拟连厢词正确名称应为《不卖嫁》、《不放偷》,而其种类则并非学界长期以来误认为的杂剧,而是介于诸宫调和元杂剧之间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种表演形式具有古歌舞"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重要特征。

  • 标签: 毛奇龄 拟连厢词 不卖嫁 不放偷 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