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正>艺术的历史是十分古老的,在人类还没有文字之前,它已经走过了几万年的历程。因而,要让我们来探求几万年前艺术“发生的日子”,显然异常困难。我们越是有了科学的头脑,越是对以往有关艺术发生的简单化的臆测表示怀疑。自本世纪初以来,对艺术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沿着文化人类学的途径进行的,一方面从史前考古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史前艺术的遗迹,另一方面从民族文化史的角度对现存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也有人试图通过儿童心理实验途径推测艺术的起因。

  • 标签: 艺术起源 戏剧艺术 戏剧发生 戏剧起源 舞蹈 戏曲
  • 简介:明初南北两大戏曲声腔在并行发展了百余年后,南曲戏文忽然出现了新的转机。大约从成化年(公元1465年)以后开始,南曲戏文在东南几省间,陆陆续续变化出新的腔种来。在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新腔异调更是曾出屡见。这些新腔调一经产生,立即便以异常迅速的态势,向南北各地流布,其发展之快,足迹之远,致使原有的古老南戏根本不可望其项背。

  • 标签: 腔调 南戏 考述 明代 戏曲声腔 嘉靖年间
  • 简介:《戏剧丛刊》2008年第二期至第四期,先后刊登了侯宏先生和王纪涌、于利平先生的文章,就戏剧危机和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敬佩各位的心智和热情,也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叹,不敢用商榷这样的字眼,只是想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请大家指正。

  • 标签: 继承与创新 戏曲 戏剧危机
  • 简介:“水军冲破长江浪,东吴将士个个强……”,《黄鹤楼》这出戏,我演了二十多年,至今已经演过近百次,但是每次演出,仍然给我新鲜和愉快的感觉,就像回到少年时代,第一次学到这出戏,就像面前仍然站着慈祥而又严谨的恩师世芬先生。

  • 标签: 恩师 怀念 《黄鹤楼》 少年时代
  • 简介:(末上)盈虚消息幾春秋,碌碌忙忙苦不休。世上若無花共酒,三歳孩兒也白頭。戲文耍過一本,再演《餘慈會》新劇一回,多少是好。道猶未了,餘姚先生早上。【一剪梅】(净上)西風落葉正飄飄,旅舘蕭條,旅况難熬。一肩行李帶星挑,水遠山遥,意懶心焦。【鷓鴣天】獨坐黄昏思悄然,孤燈剔盡未成眠。家鄉遠别經年久,

  • 标签: 慈相 相會 餘慈
  • 简介: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著名的导演彼得·布鲁克发表了他的戏剧论著《的空间》,阐述了他对戏剧本质、戏剧创作的看法和理想,引起了世界对他的关注,并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标签: 空间 戏剧本质 60年代 20世纪 戏剧创作 世界
  • 简介:在我国的戏曲里.通常把拍子叫做“板、眼”,“板”就是重拍,“眼”就是弱拍。“慢板”多为一板三眼,4/4节拍。而在西洋乐中.专有名词为LENTO.常见于交响曲或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每分钟52拍。

  • 标签: 慢板 老人 空巢 LENTO 第二乐章 专有名词
  • 简介:“怯聲”是20世紀30年代興起的一種聲類别。今彙集自興起至今的帶“怯”字曲目的聲92段,就其曲目、作者、内容、表演者、現存文字記録和録音、音像資料,作詳細著録介紹。“怯”,即“怯口”,是舊時北京人對外地方音的貶稱,聲行内稱“倒口”,是指變口音用方言表演;後又引申爲内行人對外行人的蔑視與貶低。今輯得用“怯”的本義的聲曲目4段,用“怯”的引申義的聲曲目50餘段,由“怯”的本義與引申義並用而命名的聲30餘段,並對今後這類作品的傳承和發展作了展望和建議。

  • 标签: 相聲 怯相聲 怯口 怯唱戲
  • 简介: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个人从业的利害关系,崇祀一个或几个行业先驱,或幻想、附会一个历史偶像,作为行业的祖师爷或保护神,以谋求从业平安,生活幸福美好。明、清至民国年间,由于行会、帮派增多,相互竞争,此风俗更加盛行。

  • 标签: 小腔戏 湖北越调 三角戏 民国年间 幸福美好 铁板桥
  • 简介:一部好的戏曲离不开好的音乐.如何更好地表现戏曲音乐,使演奏能最大限度地烘托舞台气氛,塑造好舞台艺术形象,戏曲乐队演奏员优秀与否是关键.二胡是闽剧乐队中的主要弦乐器,它表现力强,极富感染力,一段好的二胡演奏往往可以起到恰当地渲染舞台气氛、抒发角色情感,甚至辅助推动使戏剧达到高潮.作为现代闽剧乐队中的二胡演奏,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辅助推动剧情发展,以下几点是笔者艺术实践的切身感受.

  • 标签: 丝竹相 保调 相谐
  • 简介:去年秋季,我有幸被推荐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杂技大专班讲授《杂技概论》课程。这个班是由中杂协与北师大联办的、面向全国杂技界招生的首届杂技艺术高等教育班。全班20名学生,来自全国各杂技表演团体。他们中最大的三十几岁,最小的21岁。这个年龄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似乎是大了一点,从杂技表演艺术的一般年龄看也不算年轻,但是,他们大多是在杂技表演艺术上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优秀演

  • 标签:
  • 简介:时间:1948年春。地点:河南濮阳某地。我华东野战军总部临时作战指挥室。人物:粟裕(代号502),41岁,副司令员兼战役指挥员。陈毅(代号501),47岁,司令员。楚青30多岁,女机要员,粟之妻。大娘60多岁,房东。【一切陈设都很简陋,只有挂在墙上那张比例为十万分之一的《中原黄淮敌我作战态势图》才显示出这间屋子的重要性。桌上有电话等用具,桌角有被搁置的晚饭。内室为译电发报室。

  • 标签: 粟裕 陈毅 现代京剧 小戏 肝胆 华野
  • 简介:俄裔美国舞台设计师乔治·希平是当代最重要的舞台设计师之一。他将建筑艺术融入戏剧舞台设计中,以强烈的隐喻色彩赋予作品全新的阐释。

  • 标签: 乔治·希平 舞台设计 建筑艺术
  • 简介:”,即“法相”,主要是指京剧(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的“亮相”。大家知道,“亮相”是属于表演时的一个程式动作,是演员在唱念做打的表演过程中,告一段落时,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的一个停顿。这一停顿可不简单.要求演员将手、眼、身、步统一协调到一个准确、均衡、美观的动作中去。通过这一塑像式的姿态.能充分显示台上人物的外部精神和内在心理的双重状态。“亮相”做得不准、不稳、不美.就会大大削弱舞台演出效果。

  • 标签: “法” 程式动作 表演过程 演出效果 唱念做打 相对静止
  • 简介:我欣赏这部大型历史歌舞剧!这是因为它有高尚的文化品味。编导刻意追求历史的本质真实,调动歌舞剧的一切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出了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司马如形象。

  • 标签: 长歌 文化品味 本质真实 艺术手段 司马相如 歌舞剧
  • 简介:《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二輯收録了明顧思義《餘慈會》一劇及譚先生舊文一篇,但本刊《編後記》説:'幸而中華書局程毅中先生曾獲一複制本,珍藏至今,並慨然付託吴書蔭先生整理,纔使這部明人雜劇重見天日。'按:這個説是不正確的。吴書蔭先生的按語已經指出:'這本《餘慈會》南雜劇,由於贈給程毅中,纔躲過那一劫。中央文史館館員、原中華書局副

  • 标签: 來源 慈相 料來
  • 简介:在“曹评”史上,对曹禺戏剧定性为现实主义戏剧,这是一个时代的共。该文6作者对此定评提出质疑。并首次指出在中国风行了近百年的“现实主义”,实际上同时指称着两个并存的名同而实不同的现实主义。作者详述了这两个具有对立原则的现实主义的历史由来,各自的实质特征,其中,重点放在对我国特有的现实主我的阐发上,指出她对中国传统“士”文化精神的一脉传承。在这一辨析的基础之上,该文作者认为,曹禺戏剧既不是中国特有的现实主义,也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 标签: 现实主义 现代戏剧史 曹禺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