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广场舞蹈”历来被视为中国民间舞蹈表演形式的一种概念,就民间舞蹈的形式而言,由于它主要来源于劳动生活,通常是在一种自然的环境和场景中完成自我享用、自行传承的过程,因此它的表现质朴、自然而真实。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发展历史,中国民间舞蹈大多在以农业环境为主的生活空间中传承,并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性民间广场舞蹈形式。因此,人们提到广场舞蹈自然想到民俗化、农耕式的舞蹈。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民间舞蹈行为以及广场舞蹈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标签: 民间舞蹈 舞蹈形式 表演形式 传承 经历 质朴
  • 简介:大街小巷,闹市之中,但凡有小块空余场地,便有大量的“广场舞”追随者。关于广场舞的探讨,早已不是学界的新鲜事。从1999年起,以普通大众为主要读者的报刊和杂志开始出现少量关于广场舞的文章,但主要是将其作为一项大众街头的健身运动予以简单介绍和宣传,缺乏深度的学理分析。

  • 标签: 广场 解读 健身运动 学理分析 追随者 大众
  • 简介: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已经家喻户晓,然而学界对于广场舞的理论研究仍然欠缺,社会大众对广场舞活动的质疑仍然存在。本文通过社会调查,总结了广场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公共性、自发性、开放性以及非赢利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广场舞对提高参与者的身心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政治治理、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广场舞 功能 特性 文化自信
  • 简介:群众舞蹈作为群众文化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随着广场文化的兴起,迎来了它的发展机遇。本文试从广场文化这一新的视角,运用文献查阅等方法,通过对广场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及对群众舞蹈与广场文化关系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群众舞蹈的发展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包括:群众舞蹈文化活动多样性和多层次化的进一步发展;注意突出地方地域特色和历史文脉;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怀;发展创新和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干部的骨干作用。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将有利于群众舞蹈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广场文化 群众舞蹈 发展趋势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历史变迁,广场舞也成为个体追求自我生活方式的现实体现。广场舞不仅作为中老年女性进行体化实践的场域,还更是个体化社会群体身份建构的一种表征。作为体化实践的重要机制,中老年女性这一群体通过广场舞有效实现了身体展示、"集体"意义的编织及群体互动的分层效应。但在个体化社会,广场舞女性这一群体的社会身份呈现个体认同的符号化、社会形象的污名化及群体归属的情景性等悖论。为推动广场舞女性社会身份的正常化,需要建构包容性公民身份的发展路径,进而承认其平等的公民身份权利来实现社会的再嵌入。

  • 标签: 广场舞女性 社会关系 体化实践 社会身份 群体互动
  • 简介:广场舞蹈作为一个社会的“记忆”不仅位于民族历史和政治文化的中心,同时也在个人和集体的身份认同中发挥着力量。本文从以下三个维度考察广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记忆的媒介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被继承和产生的变化:一、广场舞蹈与历史之关联;二、广场舞蹈与个人、集体情感归属之关联;三、广场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凸显历史、集体、民族文化流变的媒介——广场舞蹈的考察,不仅丰富、细化这种形态的来源,而且希望能够寻觅到一条新的研究线索,并使这条线索能够具有延展性,在日后的研究中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完善。

  • 标签: 广场舞蹈 社会记忆 民族文化 个体与集体
  • 简介:《秧歌情》在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中荣获普通院校组表演铜奖。它是对山西民间歌舞奇葩“凤秧歌”舞台化的结果,也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教学研究与创作环节的一次有益尝试。

  • 标签: 民间歌舞 舞台化 秧歌 广场文化 山西 中国舞蹈“荷花奖”
  • 简介:广场舞”是当下最受舆论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出现反映了艺术生活化的发展趋势,生动诠释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广场舞”具有强烈的“伴生性”,它是社会文化变化的产物,而非舞蹈艺术内部逻辑演化的结果。作为中国社会发展总体性特征在舞蹈艺术中的呈现,以及当代中国民众以艺术的方式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回应,“广场舞”的确立表明舞蹈或文艺与社会的互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场舞是中国舞蹈史的最新篇章。

  • 标签: 广场舞 中国舞蹈史 现代化 伴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