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为给中国、荷兰两国间舞蹈创作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在荷中基金会的帮助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将于8月17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2009年荷兰国际舞蹈大师班”。借鉴荷兰对青年舞蹈艺术家的培养经验,大师班将邀请荷兰著名舞蹈家讲授即兴编舞法以及全新的现代舞技术课程,同时进行作品赏析,举办大师讲座等。全部课程均参照国际舞蹈编导大师班的惯例进行设置,主要包括:现代舞技术、放松技巧、舞蹈创作、舞蹈剧场、即兴编舞、赏析最新的欧洲舞蹈剧场作品、新兴多媒体舞蹈以及录像舞蹈等。大师班还将举行专场汇报演出,邀请荷兰的资深现代舞者与学员共同演出交流。主办方除了希望以此为中荷两国青年艺术家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外,同时也期待为舞蹈教育开拓一种新的合作模式。

  • 标签: 舞蹈创作 大师班 荷兰 北京师范大学 舞蹈艺术家 交流平台
  • 简介:我珍惜中国的艺术传统,是因为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不但在历代的艺术史上具有非常的影响力,并能衍生出极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在世界人类的艺术思想上,散发著永恒的光芒。

  • 标签: 艺术史 艺术思想 艺术传统 艺术作品 大师 访谈
  • 简介:一九六七年之所以成立现代舞蹈中心,一方面是为了散播舞蹈教育理念,更进一步培植人才,同时进行舞团成立之前置作业。另一方面也是基於我个人,需要一个属於自己的创作环境,也可避免与学校间公私不分的困扰,三十年来,现代舞蹈中心的收获,倒是比我预期多得多,也满自豪的。

  • 标签: 现代舞蹈 舞蹈教育 十年 艺术 创作环境 大师
  • 简介:我个人的经验和看法,我认为舞蹈空间若从人体的关节处看;空间的延伸性是有限的。若以人体的垂直轴与水平轴交集点出发,它的延伸性是无限的。因此,我常常告诉我的舞者:“你如果把舞台视为宇宙,你便可从最小的提升到最大的。”

  • 标签: 舞蹈 艺术 舞台 大师 延伸性 访谈
  • 简介:舞蹈博士刘凤学(台湾),自1950年开始创作的半个世纪以来,共有作品112部,这些作品表露了一个舞蹈者怀着对社会对民族的使命,不断探求新知的赤诚之心。《艺术大师刘凤学访谈》一书由刘凤学的台湾学生李小华撰写。该书分为六章,第一章:寂寞与孤独,第二章:根,第三章:古代?现代?第四章:新古典,第五章:印象,第六章:艺术与社会。1993年初刘博士率《新古典舞团》在广州作舞蹈艺术交流演出。去年十一月底,深圳市政协,广东省文联,广东舞协在深圳市举办“海峡两岸舞蹈文化交流活动”,刘博士欣然赴会还将该书赠我编辑部。此前,著名舞史专学董锡玖也曾向我刊推荐此书。在征得作者和刘博士的同意,我刊从本期起,摘载该书,供读者参考学习。

  • 标签: 舞蹈文化 舞蹈艺术 古典舞 演出 大师 作品
  • 简介:舞蹈大师吴晓邦已经逝世八年了,他是1995年7月8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的,享年89岁,他的去世是中国文艺界和舞蹈界一大损失,但他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舞蹈艺术文化的遗产,这笔遗产就是博大精深的吴晓邦舞蹈艺术思想,它不仅是中国的舞蹈文化宝库,也是世界舞蹈文化的遗产。

  • 标签: 舞蹈家 吴晓邦 艺术思想 现代舞 舞蹈理论 舞蹈教学
  • 简介:这两段鄂伦春舞的旋律,不断地唤起了我半个世纪前的回忆。《鄂伦春舞》是当代舞蹈大师贾作光开山之作。时间要推到1948严冬,贾作光老师正在担任内蒙古歌舞团舞蹈队长时,深入鄂伦春民族生活而创作的男女群舞(汪滔作曲),1949年——我在北京大学民间歌舞社就演出过这个节目,那时曾为出场的托盘式和双脚跳擦步苦练了一番,印象特别深,但却不知道这是贾作光老师的作品,还以为是民间歌舞。几十年后当我读了《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199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才恍然大悟,原来近半个世纪之前,我已是贾派舞蹈的表演者了,

  • 标签: 贾作光 民间歌舞 舞蹈艺术 现代舞 歌舞团 群舞
  • 简介:乌兰诺娃(1910年1月8日~1998年3月21日)一生中曾三次访问中国,其中两次莅临广东,最后一次是在:’89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并特意为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出版的刊物《舞蹈研究》亲笔签名作纪念。在她逝世五周年的今天,为缅怀这位芭蕾舞的艺术大师,我们刊发“生命有限,艺术永恒”一文以表敬意!

  • 标签: 舞蹈家 乌兰诺娃 芭蕾舞蹈 艺术创作 表演技艺 艺术形象
  • 简介:在当代中美舞蹈文化交流中,美籍华裔舞蹈教育家王晓蓝是一位了不起的功臣。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就来到中国大陆介绍西方现代舞。当时的王晓蓝刚至而立之年,她用舞者漂亮的身体向我们展示了现代舞精彩的技巧,并且在八十年代曾和吴晓邦先生商定,打算介绍格雷姆舞团来华演出,

  • 标签: 现代舞 舞蹈教育家 对话 泰勒 保罗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