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闽东畲族历史、文化概况在祖国东南丘陵山脉地带的福建闽东境内,有十一个县(宁德、霞浦、福安、福鼎,柘荣、古田、屏南、寿宁、周宁、连江、罗源、),散居着近十六万八千多人的畲族兄弟姐妹。他们世代生息在高山林间靠山耕种,以农和狩猎为生。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而借助汉文记字。闽东的畲族妇女,至今仍梳“凤凰头”或“盘龙髻”,保持“凤凰装”。畲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朴实、热情好客、富于歌唱。据各种史籍以及家谱记载:闽东畲族,在公元七世纪时,就已劳动、生息、繁衍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地区。隋朝时迁徙福建,明代起陆续迁徙散居在

  • 标签: 音乐生活 兄弟姐妹 凤凰 汉藏语系 家谱 闽东
  • 简介:高甲戏是福建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高甲戏于清中叶成熟后,广泛流行于闽南地区,成为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闽南人东南亚创业人数的不断增加,高甲戏为了满足海外乡亲的文化需要,漂洋过海,在异域唱响。

  • 标签: 东南亚 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省 闽南地区 演出 二十年
  • 简介:<正>中国东南沿海浙、闽、台、粤、桂、琼六省,史称“百越之地”。居住着汉、壮、侗、苗、瑶,畲、黎、京、彝、布依、高山、仫佬、毛南、仡佬等14个民族。中高山、黎、京、毛南是他省所无。东南沿海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音乐,如壮、侗、毛南、仫佬等民族的多声部民歌,蜚声中外;福建的南音,海南的琼音,传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不少古老的乐器,仍保留原有风貌,为研究音乐史、乐器史宝贵的活资料;浙、闽、粤、桂20多个考古发掘点出土的乐器等文物,证明这一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 标签: 民族文化交流 中国东南沿海 乐器史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多声部民歌 传统音乐
  • 简介:民歌历史悠久,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极为丰厚的人文历史内涵。利用民歌作为地方学前教育资源,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

  • 标签: 民歌 学前教育 价值
  • 简介:傀儡戏(本文所指为提线木偶戏),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几千年来,它与民众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它不仅具有一般戏剧的娱乐功能,而且还有深涵内蕴的宗教仪式功能。以往,对于傀儡戏的研

  • 标签: 傀儡戏 梨园 法事 科仪 宗教仪式 宗教化
  • 简介:东南作为戏曲文物聚集地,最近又发现了一通北宋修"舞楼"碑刻。该碑为北宋宣和元年(1119)《修灵湫庙载记》~①(图1),现存山西长子县石哲镇房头村灵湫庙院南侧,保存基本完好。碑青石质,高120厘米,宽60厘米,厚20.5厘米,笏首方趺,正书额题"修灵湫庙载记"。该碑披露后~①,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王潞伟在《戏剧》2015年第1期上发表《北宋上党神庙演出场所探微》一文进行了初步论述。但对灵湫庙貌及其剧场沿革,灵湫神崇拜,首次出现的宋代舞楼面阔信息以及北宋舞楼

  • 标签: 修灵 戏曲文物 山西师范大学 湫神 长子县 面阔
  • 简介:本论文从声乐的角度,对云南同东南亚泰国、缅甸、老挝等国掸傣系族群的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展开比较研究,其主要内容有:关于"南传佛教音乐文化丛"核心层次--巴利语经腔及其跨地域性佛教音乐风格的比较,具体涉及到云南与东南亚佛教仪式中早课、晚课和各种巴利语经腔套曲的比较研究;中介层次--民族语经腔及其地域性佛教音乐风格的比较,主要涉及云南与泰国、老挝安居节公众仪式里的大型傣语经腔套曲,如《维先达腊》的比较研究;外围层次一一宗教-世俗声乐形式的结合及其传统文化特征的比较,主要涉及到各种仪式中同佛教有关的声乐概念、民间吟唱《赞哈》及各种节庆民歌的比较研究等等.

  • 标签: 云南 东南亚 掸傣系族群 佛教节 庆仪式声乐 比较研究
  • 简介:旋律性固定音高击奏体鸣乐器是东南亚国家民族乐器的显著特征,此类体鸣乐器在东南亚诸国尽管形制结构大体一致,然乐律及其音阶构造却各有差异。缅甸赛外乐队旋律性固定音高体鸣乐器的音律体现着缅甸民族的乐律思维和音高观念。经对缅甸曼德勒木偶剧场、传统音乐学校、民间赛外乐户共五支赛外乐队的音律实测与数据分析,表明缅甸传统乐律存在着一个统一的音阶结构,其各音程均不是某一个精确的固定音值,或者说各音级之间的音高关系略呈上下波动。该音阶结构与所谓七平均律无涉。

  • 标签: 赛外乐器 音阶结构 波动性音高 非精确大小二度音程
  • 简介:音乐民族志书写以共时性研究为基础平台,以“社会一个体”一维为核心,其中也或隐或显地蕴含着历时性研究的意图和任务。结合文本符号学视角看,云南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系统包含“当代共时研究文本〉多元历时研究文本〉共时态可读文本〉共时态可写文本”四种互文性文本类型,它们在三个层级的“元文本-对象文本”关系平台上依次展开对话交流。在此多重互文性过程中,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文本二重性、历时文化语境中由隐而显的政治边界以及当下社会语境中跨界音乐文化格局的“解构-重构”等学术话题也一一展现出来。

  • 标签: 音乐民族志书写 共时性平台 “显-隐”历时研究观 云南与东南亚 跨界族群音乐文化 可写文本-可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