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文字记谱法的内在矛盾就是实记与所记的矛盾。汉初为何出现“声曲折”乐符体系?一为乐府音乐的客观需求,二为节省字符量,且取“图十释文”的格式为战国汉初文化时尚。到一弦多音的定制琴阶段,乐符渐不合时宜。三务路子,一是寻求新的乐符,二是重走先汉字谱之路。分析《碣石调?幽兰》的字词关系。琴谱的特点是庞大的字词量和低微的汉字量并存,和字量与汉字量成反比。三是创造古琴减字谱。曹植首创减字的贡献。分析琴谱与减

  • 标签: 中国文字记谱法 实记 所记 琴谱 减字谱
  • 简介: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我国传统声乐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国的语言、语音、语调十分复杂,如何把歌词准确地融合到歌唱中,使歌唱语言的表达准确、清晰、真切,是演唱中艺术表现的关键,亦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歌唱语言 字正腔圆 咬字吐字 收音归韵
  • 简介:<正>唐人抄录的琴曲《碣石调·幽兰》谱(以下简称《幽兰谱》),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早的中国琴谱。由于此谱是一篇如何演奏《幽兰》这首琴曲的详细文字记录,故后世人又称之为文字谱。这种文字谱,至今只见《幽兰谱》一首,又因其存在的年代较久远,所以它是我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料。

  • 标签: 音位 泛音 文字谱 纯律音阶 徽位 古琴曲
  • 简介:<正>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是在祖国的语言、习惯、审美观、地理环境和人民的长期创造(包括对外来的吸收)积累中形成的。民族唱法是有“法”的。不是张口就唱没有任何功夫的自然本嗓所能代表的。民族唱法在色彩上和西欧传统唱法有别,因此用西欧唱法不能予以代替。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民族众多,歌唱艺术

  • 标签: 民族唱法 歌唱艺术 传统唱法 语言 地理环境 “法”
  • 简介:新发现的这通元人碑刻,今存山西省沁水县西南约20公里的土沃乡下格碑村圣王庙内,发现时身趺分离,侧卧于正殿窗前。碑连额高169公分,宽73公分,笏头,正书,额篆"创修圣王行宫之碑",立于至治二年(1322)。此碑《山西通志·金石志》失于著录,亦为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所遗漏。新《沁水县志》有著录却未收碑文。碑中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一段舞庭描述值得注意,兹据拓本录其正文并略作考述于下。

  • 标签: 新发现 碑刻 取水 沁水 戏台 达鲁花赤
  • 简介:<正>戏曲是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诗、乐、舞一体化的综合艺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听众以尽量多的信息,以较大的心灵震撼,就必须运用言少意丰、具有一定魅力的语言语言在中国戏曲中举足轻重,剧本

  • 标签: 戏曲语言 中国戏曲 语言风格 王骥德 戏剧语言 用言
  • 简介:漫谈音乐线条的曲调语言梁铭越一、前言与反思虽然曲调是音乐八大元素(element)之一,①但是乐学界对它的定义,以及与其相关之系统研究还属一种暗流。不但如此,中文的“旋律”一词,也颇有争议。因为,旋律、音调、曲调、曲诗(闽南音乐词汇)、调门、腔调、音...

  • 标签: 音乐线条 调式音乐 内蒙古大学 旋律基因 曲调风格 古琴曲
  • 简介:在声乐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主要依靠声乐教师把自己发声的感受和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准确精炼、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维、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唱,进行判断和评价,并运用教学语言喻示,诱导他们逐步调节、纠正发声机体,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么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和教师的教学语言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了沟通教师与学生间有关声音观念的作用,起到了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

  • 标签: 声乐教学 教学语言 教学方法 准确性 形象性 科学性
  • 简介: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获得高涨学习情绪的关键,在歌唱教学中处理好教学语言和学习者情绪的内在联系,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

  • 标签: 歌唱 教学 情绪 语言
  • 简介:<正>旋律的对称5.横纵交错的对称序列线在现代序列音乐中,序列线象一串佛珠一样,可以完全平放在桌子上,也可以局部“折叠”起来或“悬挂”起来,成为水平线和垂直线交替的序列线。如意大利现代作曲家达拉皮科拉(1904-1975)的钢琴曲《音乐年表》:

  • 标签: 节奏 意大利 主题 对称序 音乐语言 对称结构
  • 简介: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虽属同宗,但由于音乐因素和音乐艺术表现规律的直接作用,造成了对歌唱语言情感表达和情绪表现的种种复杂的制约,从而导致形成独特的歌唱语言情感表达规律。文章着重阐述了歌唱语言的艺术夸张在歌唱语言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功能作用,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揭示歌唱艺术语言的特殊情感表达规律。

  • 标签: 歌唱语言 生活语言 情感 情绪 夸张表达
  • 简介:浅谈高师声乐教学语言的运用四川赵英,何元平目前,高等师范音乐系招收的学生大多在声乐方面基础较差。面对这些初学者,理论上给他们讲得再多,他们记得、背得再多,也难以运用到实际中去,对具体问题感悟不了,掌握不好声乐技巧。为此,对他们应特别注意多用一些形象生...

  • 标签: 教学语言 高师声乐 气息运动 声乐技巧 形象生动 高等师范
  • 简介:戏曲语言必须是性格化的语言,必须具有强烈的动作性,这是一项带根本性的要求,也是每个戏曲剧本作者在秉笔之初就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要把这项要求顺利而又成功地体现在具有戏曲艺术特点的语言里,那就还必须认真考虑和解决一些有关戏曲语言的特点问题。

  • 标签: 戏曲语言 戏曲剧本 戏曲创作 性格化 动作性 戏剧冲突
  • 简介:明末清初戏剧家孟称舜认为戏剧语言的根本任务在于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戏剧语言不同于诗词的语言,孟称舜既反对戏剧语言的酸腐和词藻的华丽,也反对戏剧用语的过于俚俗.他提倡本色语言,强调语言的"趣".孟称舜重视"宾白",他把宾白与曲文等同视之.古代曲论家在论述戏剧风格时,往往是就作品的曲文而言的.孟称舜在的眉批中,对许多作品的整体风格作了品评.他的曲风论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不能以风格论高低;二是反对当时流行的"北主劲切,南主柔远"的看法.最后他还强调了独创性对作家形式风格的作用.

  • 标签: 孟称舜 戏剧语言 戏剧风格
  • 简介:指挥手上语言之内涵是指挥教学研究的出发点.笔者将其归纳为三大范畴,即技术范畴、理性范畴和情感范畴,并重点从技术范畴展开而进行探索.

  • 标签: 指挥 图式 击拍法 节奏律动 速度 分拍
  • 简介:<正>民歌是用民族语言歌唱的。民族语言对于民歌风格色彩的形成至关重要,尤其对民歌旋律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四川木里拍米藏族音乐,其主要构成部分是民歌,故语言在拍米藏族音乐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木里拍米藏族与云南省南坪、宁蒗、维西、永胜、丽江等地的普米族同操一种语言即普米语。在云南和四川凡操普米语的居民都有相同的自称。木里沙湾一带藏族自称为“拍米”或“朝米”,云南的自称为“普米”。这里“拍”、“朝”、“普”都是同一词的方言语音变体,是“白”之意,而“米”侧是“人”之意,“拍米”、“朝米”、“普米”意译为“白人”。

  • 标签: 藏族 音乐研究 民歌 民族语言 旋律特征 普米语
  • 简介:本文译自《音乐评论》(MusicReview,Canlbrige)1988年第3期。作者认为,任何具有意义功能的符号都是一种概念处理形式。这意味着,音乐如果也被视作有意义功能的符号,则也不能例外;起码也该算一种特殊的概念处理形式。这就引起两个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1.概念往往属于语言学范畴,这表明,音乐语汇的加工过程遵循语言概念加工过程所体现的一般规律。2.音乐语汇或意义在加工方式上与语言的相似是否表明它也象语言概念那样与对象(情感)具有固定的,明确的指涉关系吧?如果这后一个条件不能满足,我们又如何能把音乐仅仅看作情感的语言?作者说,这正是音乐引起争论不休的焦点。显然,这两个问题暗示了这样一点:即音乐与语言之间具有不可回避的可比较性。所以,本文作者将音乐与语言的比较作为其对象,并置于符号学的框架中展开研究。符号学有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方法论的,一是本体论的。前者涉及技术问题,后者涉及存在问题。从方法论看,它由三个连续性的分支组成:(1)句法学,它研究某物能否被加工;(2)语义学,它研究怎样如工;(3)语用学,它研究加工后转换的完成,即影响。所以,符号学研究的是意义的产生、交流和理解的一般规律。从本体论看,人的存在是一种创造意义的存在,而意义必然显现为符号。这意味着,人的世界是一个由符号编织的结构。所以,符号学又是理解意义和世界的最一般的思维方式。四此,从符号学研究音乐,易于在一个更深的层次里展露其本质,以及人与这个创造物的关系。这篇文章是严格按符号学的三个步骤进行的,所以充分体现了音乐符号学研究的全过程与思维方法。考虑到我们仍未摆脱建立在形式与内容这一对传统概念上的思维方法,故此文值得译介与借鉴。着眼于此,我将其题目也做了改动,原来的题目是:Ismusicalangu

  • 标签: 音乐元素 音乐与语言 音乐语汇 音乐评论 音乐意义 符号形式
  • 简介:德彪西是印象主义交响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各种现代音乐流派的先驱者之一,他创造了许多新的管弦乐配器技法,从而扩大了管弦乐曲的表现力。本文主要从德彪西的管弦乐语言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

  • 标签: 德彪西/印象主义/管弦乐/音乐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