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这个问题实质上提出的是工尺谱的来源问题。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工尺谱到底源自何时,源自何方,因历史典籍中没有记载,而仍是乐律学史上的疑案之一。这上比雕虫小技还要不受重视的问题。雕虫小技还收进《畸人录》;或者由文学家写成散文的如《核舟记》;或者把那些精巧的技术上的发明发现、做法记录下来。但是,是谁于何时发明了用工尺字来记谱,

  • 标签: 工尺谱 谱字 大招 探源 万宝常 唐顺之
  • 简介:《锁南枝》(或称《琐南枝》)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俗曲,在今南北戏曲(如陕西秦腔、河南大弦戏、山东柳子戏、闽粤潮剧等)、说唱(如扬州弹词)、器乐合奏(如中原弦索)以及宗教音乐(如武当山道教音乐、明清佛教宝卷)中均有流传,是古代传留至今并保持较大影响的俗曲之一。学界一般认为该曲最早盛行于明中叶的中原地区,论家所据多为明代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

  • 标签: 俗曲 中原地区 道教音乐 宗教音乐 器乐合奏 西秦腔
  • 简介:宋元南戏是一种联曲体的戏曲形式,所谓联曲体,也就是将单支的曲调串联组合起来演唱故事。因此,对于联曲体戏曲来说,曲调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南戏的曲调是怎样产生的?本文即对南戏曲调的来源作一粗略的探寻与考察。

  • 标签: 宋元南戏 张协状元 诸宫调 唐代 大曲 宋杂剧
  • 简介:人类何时有了歌唱,歌唱起源何处,歌唱是如何发展至今?这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中华民族的歌唱艺术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中国民族声乐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历程,已经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方法,不但使中国的亿万听众着迷,也受到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建国后,不少从事歌唱教学的声乐家们开展了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声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一部分声乐家提出了建立中国声乐学派的想法,使中国民族声乐歌唱艺术跻身于

  • 标签: 中国民族声乐 歌唱艺术 宫廷歌舞 声乐家 娱神 歌唱教学
  • 简介: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亦是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宗教之一。佛教传入中国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入后的佛教无论是自我修持;还是弘扬传播其思想内容,都涉及一系列的仪式性活动。这些仪式性活动的程序及音乐运用不仅大致相同,而且从古至今依然如故。这一特殊现象表现了佛教仪式及其音乐的独特性,亦反映了仪式及其音乐背后古印度文化的特征。

  • 标签: 汉传佛教 佛教仪式音乐 探源
  • 简介:《劝善金科》是清代著名的宫廷大戏。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该戏是乾隆年间刑部尚书张照据明·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而改编,并进一步生发开去地论证,张照是奉乾隆御旨修改的《劝善金科》,他在郑本目连戏的基础上凭空增加了五条线索以迎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其实,《劝善金科》在康熙时代就已在清官演出,张照后来奉旨修改的《劝善金科》就是以康熙旧本为基础进行修改的,其中大部分内容均沿袭康熙旧本”。康熙旧本内容较郑本目连戏多出三分之二,许多情节均不见于郑本,那么,其本事究竟源于何处呢?

  • 标签: 《劝善金科》 乾隆年间 宫廷大戏 政治需要 统治阶级 目连戏
  • 简介:本文针对以往学术界有关鼓吹乐的起源提出质疑,溯流探源,实名之辨,对鼓吹乐的历史脉络进行了详细地梳理,着重指出鼓吹乐的起源由来已久,它追溯于远古,酝酿于先秦,得名于秦汉,传承于万代.从昔日的皇宫贵族到今日的庶民百姓,瞬间的美感经验凝聚着多少年的沧桑巨变,独有的艺术价值在新的世纪向现实洞开,在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中独树一帜,在传统音乐的河流中奔腾向前.

  • 标签: 鼓吹乐起源 溯流探源 实名之辨 历史脉络
  • 简介:高密是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县级市,在那里流传有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高密茂腔。茂腔虽只是一个地方剧种,但它在当地及整个山东半岛却流传广远,深入人心,这样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种,虽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也难逃濒危的厄运。本文从茂腔的发源来探求它的发展状况,以使更多的人来关注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保护。

  • 标签: 本肘鼓 冒肘鼓 茂腔 文化遗产
  • 简介:本文为作者在2004年“第二届长江三角洲摊簧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主要就摊簧腔“起、平、落”结构的形成来源问题初作探讨:涉及历史上[摊簧调]、[花鼓调]与现今“摊簧腔”的区分;苏南说唱音乐“宣卷”、“说因果”对于“摊簧腔”结构形成的重要影响;力求从流变与综合的高度来揭示传统音乐的发展规律。

  • 标签: 摊簧调 花鼓调 木鱼宣卷 丝弦宣卷
  • 简介:一、人文生境贵州是多民族省份,主要民族有苗、侗、布依、彝、土家,水、仡佬、汉等十多个民族。其中苗、侗、布依、土家、水、仡佬等民族则以贵州为主要聚居地。从民族历史渊源上看,这些少数民族在先秦时期大多是隶属古“西南夷”,属夜郎的后裔。这一点,我们可从夜郎人与今天某些少数民族的某些习俗,诸如楼居、

  • 标签: 少数民族音乐 贵州 夜郎 历史渊源 先秦时期 多民族
  • 简介:治学之本实践第一──读《溯流探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崔宪《溯流探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一书终于新近出版了!这是老一辈音乐学者黄翔鹏先生奉献给社会的第二部学术论文专集,也是他在中国音乐史研究领域为求真、求实,解析历史阙疑而向纵深艰难挺进所耗费巨大心...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实践第一”观点 音乐研究 曾侯乙编钟 溯流 民间音乐
  • 简介:本文将巫、傩行法事的“巫师”与演出辰河高腔《目连戏》的“艺人”的“合二为一”;行法事与演出活动的同一场所,以及两者唱腔的亲缘关系等,一一比较研究。认为:辰河高腔是江西目连班唱的高腔,或“道士腔”和湘西辰浦一带的“傩堂腔”相结合的产物。辰河高腔发端于早年江西道士演唱《目连戏》的“道士腔”,非后来的“弋阳腔”

  • 标签: 辰河高腔 傩堂腔 目连戏 道士腔 探源 比较
  • 简介: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上册416页写道:唐宋琵琶独奏已甚盛。宋太宗替作曲,创作了好些琵琶独奏曲,“琵琶独弹曲破”,(“曲破”一词是否可作既有完整主题乐思又有逻辑发展的独立单曲来解释。)

  • 标签: 器乐曲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琵琶独奏曲 传统 板式 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