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科研活动始自1951年至1965年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时期,迄至2012年,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更迭变化。其中只有"文革"十年,这个国家级的艺术科研单位受到冲击,集体和个人的学术研究基本停止。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的钮骠先生曾提出"海学派"的称谓。因为当时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址在什刹海海,他说可以把戏曲研究所的学人群体称作"海学派"。从东四八条到海西街,再到惠新北里,从地理位置的变迁角度来看,用"海"称谓来约定这一

  • 标签: 戏曲创作 中国戏曲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戏曲学院 戏曲研究 科研单位
  • 简介: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传播始终如同经济、科技、政治一样,是改变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信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手段,使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出现了崭新的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保护问题在全世界都是个难题,采取怎样的科学方法才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是实践界和理论界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媒体传播是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多样性的可靠保证。电视等媒体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个崭新的和高效率的途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 民歌 电视传播
  • 简介:广西彩调在06年申遗成功,然而它也面临着失传的威胁。本文通过介绍广西彩调并分析它作为非物质遗产的特征及价值;最后提出一些中肯的保护建议。

  • 标签: 广西彩调 非物质遗产 特征 价值 保护
  • 简介:苗族蚩尤戏源于苗族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历史,以古朴、灰谐、夸张、个性化的表演方式,纯正的民族素材和独特的苗族面具而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纵观苗族蚩尤戏的发展、传承历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思路,维护地方戏剧的文化发展环境,强化地方戏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拓展苗族蚩尤戏的发展空间。

  • 标签: 苗族 蚩尤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 简介:北京有没有民歌?如何保护和传承北京民歌?是人们在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最近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举办的"探寻北京民歌论坛"及"水牛儿——北京民歌音乐风俗画卷"演唱会,表明北京有丰富多彩的民歌。本文从"北京民歌不应自然消亡""、北京民歌的‘再探寻’""、让北京民歌与现代化同步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北京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 标签: 北京民歌 再探寻 保护与传承
  • 简介:在湖南卫视热播电视剧《幻城》中,黄德毅饰演的“秦楚”对待感情执着且被动,直言和自己完全不像的他则是“爱就大声说出来”的性格。对于演技虽然初出茅庐,但是对于演技的热情和野心却与日俱增。在电视剧《幻城》中你饰演的“秦楚”和你本人性格相像吗?

  • 标签: 《幻城》 湖南卫视 电视剧 性格 演技
  • 简介:(1905—1951)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原名正绅,字冀野,号小疏,别署饮虹簃主、碛龛、愧庵、老冀等。1905年3月,他出生在南京城一个书香世家之中。因家学渊源,他10岁能文,十二三岁始好韵语。1922年,17岁的卢便以"特别生"的身份被东南大学国文系破格录取,后师从曲学大师吴梅先生治曲,成为吴门得意的弟子之一。大学毕业以后,卢前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被聘为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暨南大学、河南大学、华西大学、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的教授,并担任过《中央日报》的副刊主编。教学之

  • 标签: 明清戏曲 曲学 八义记 吴梅 十种曲 国文系
  • 简介:歌唱是用人的嗓音表达感情的音乐形式,在音乐艺术里,歌唱是一种最能直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歌声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使歌唱者与欣赏者之间产生和谐统一的心理共鸣。可是我们在听很多演唱者演唱时却经常发现两种现象:有的演唱者在歌唱时,好像在向人们述说着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一样,

  • 标签: 情感准备 声乐演唱 思想感情 歌唱者 音乐形式 音乐艺术
  •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对陕北民歌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件紧迫而有意义的工作。通过解读《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项目的动机、意义和范畴,可以对作为国家非遗项目的陕北民歌,在民间的生存状况、官方对陕北民歌的保护政策和举措,以及所达到的实际成果,民间社团、有责任的个体等,在保护过程中出现的误区以及如何实施有效保护等方面进行比较后,寻找出较为合理的思路与办法,以利于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良性循环。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民歌 活态音乐遗产 保护性破坏 合理保护
  • 简介:作为西方音乐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古典”(1720~1780)泛指维也纳古典乐派形成之前并导向古典风格成熟的音乐实践。音乐史家用洛可可、华丽风格和情感风格三个语词来描述古典时期的音乐风貌。Rococo,Galant,Empfindsamkeit这三个风格指称分别都有其语词的本义蕴涵及特定的风格所指。本文将这三个风格概念放在18世纪音乐文化的语境中进行释义与论述,通过梳理古典时期音乐发展的脉络,探讨了18世纪时代音乐风尚的特征和历史意义。

  • 标签: 前古典 洛可可 华丽风格 情感风格
  • 简介:  自2002年我国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以来,各级政府和群众对这项伟大工程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昆曲、古琴、维吾尔木卡姆、乌日汀多--蒙古传统长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继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推荐名单的公布;以及国务院又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伟大工程 各级政府
  • 简介:花鼓艺术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是管窥徐州地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徐州花鼓的研究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从徐州花鼓的社会价值研究入手,梳理了徐州花鼓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保护与传播徐州花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希望为其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州花鼓 社会价值 保护传播
  • 简介: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流行文化、西方文化、汉族文化犹如强劲之风,正席卷这些地区.相对而言,这些地区长期传承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正在逐步萎缩、凋敝中.假如我们不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任其发展,终有一天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将会出现泯灭的可能,即使在去年11月已进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维吾尔木卡姆也不例外.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传承 成功 少数民族地区
  • 简介:歌剧《壮锦》堪称是一部壮民族“歌剧史诗”,演出后引起很大反响。歌剧《壮锦》取材于民间传说而又突破民间传说,综合灵活运用了许多诸如民间传说、民间音乐、民族风俗等原生态文化元素,使广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舞台上,“活”在生活中。

  • 标签: 歌剧 《壮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 民间音乐 民族风俗
  • 简介:本文通过对南阳鼓词历史发展、当下生存的调查与研究,从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辨析国家在场之于鼓词的保护、鼓词艺人之于鼓词的传承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意义,进而为丰富南阳鼓词之研究,探索其未来保护与传承模式做出一定的贡献。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阳鼓词 保护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