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我曾经用三个字概括桂北三大曲种的主要特性,即文场"文",渔鼓"俗",零零落"俏"。说开一点,就是广西文场文雅,桂林渔鼓通俗,·零零落俏——活泼。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曲艺界尚未有人创作长篇零零落剧本,所以本文只就短篇零零落脚本的写作谈点个人的体会,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零零落 广西文场 衬词 曲艺文学 桂北 养济院
  • 简介:贝多芬是一位听觉极其敏锐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这些钢琴作品广泛地被认为是他创作其它不同体裁音乐作品的试验地。其中,弦乐重奏的影响非常深远,从他的钢琴奏鸣曲中,就可以看到弦乐重奏写作留下的明显痕迹。本文将以贝多芬作品第57号热情奏鸣曲慢板乐章为例,来观察和分析钢琴作品与弦乐写作的联系,通过新的视角来帮助理解奏鸣曲慢板乐章,用多种技法来表达作曲家听觉中多样的声音,赋予音乐意味深长的感情方向。

  • 标签: 弦乐四重奏 音色声部平衡句法
  • 简介:流散现象、流散地、流散研究、流散写作,这些概念在音乐领域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代表着艺术理论研究者对后殖民主义思潮作出的回应——针对亚裔/华裔社群的音乐活动进行的研究也是如此。在《流散诉求:亚裔/华裔美国的音乐、跨国主义与文化政治》一书中,郑苏选择身份、年龄和经历上都彼此不同又各具特色的个体为对象,在音乐和历史的双重语境中对他们的流散境遇进行了分析,进而向读者立体地呈现出音乐对这些研究对象在时间上、空间上和认同上的影响。文章一方面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结合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理论中独具特色的方面,对郑苏所做的流散研究案例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则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翻译实践谈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后殖民主义 流散写作 流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