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一、简历文虎,汉族,出生于1938年6月18日,祖籍山西晋城,中央党员,国家一级作曲。1953年9月考入西北文艺工作团舞蹈队,担任舞蹈演员。1955年9月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60年代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写一些简单的歌曲、钢琴小序曲及小奏鸣曲等。同时也和教师一起深入生活,赴陕北志丹县参加了学校《刘志丹大合唱》的创作。1962年9月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大专学历。

  • 标签: 司文 艺术档案 山西晋城 陕西省文化厅 西安音乐学院 小奏鸣曲
  • 简介:2016年5月10日,在维也纳联合舞台旗下的莱蒙德剧院举行了音乐剧《席奈德》的新闻发布会。该剧由《女巫》的作者史蒂芬·施瓦茨和维也纳联合剧院经理克里斯蒂安·施特鲁贝克共同创作,讲述的是关于歌剧《魔笛》的剧本作者席奈德及其妻子的生平,将于2016年9月30日在莱蒙德剧院开始演出。

  • 标签: 新闻发布会 维也纳 克里斯蒂 《女巫》 《魔笛》 音乐剧
  • 简介:路易斯·劳·戈特沙尔(LouisMoreauGottschalk)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钢琴演奏家。的音乐创作深受欧洲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和民族乐派的影响,喜爱从母语音乐文化中吸取素材进行创作,的作品大多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标题性钢琴小品。戈特沙尔的钢琴作品蕴含母语音乐文化的特质,充满了向往祖国的赤子情怀和永恒的青春活力,具有跨越国界和跨民族的艺术魅力。戈特沙尔彰显母语文化特质的钢琴作品创作,对当代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有重要启示。

  • 标签: 戈特沙尔克 克里奥尔 母语文化
  • 简介:一在关于梅兰芳先生海外公演的评论中,斯达·扬的相关评论,尤其是发表在《戏剧艺术月刊》上的那篇《梅兰芳》,因为在较早时间得到梅绍武先生的全文翻译并附于《我的父亲梅兰芳》书后,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斯达·扬这个名字也被国内戏曲研究者所熟知。

  • 标签: 陌生人 《梅兰芳》 熟悉 戏剧艺术 研究者 评论
  • 简介:《希特日根》是赫哲族传统伊玛堪说唱,是赫哲族文化的代表符号,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民族英雄希特的故事,反映了赫哲族的历史、渔猎生活、传统习俗以及爱情故事,本文将从《希特日根》音乐中的结构特点和音乐特征来阐述《希特日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 标签: 赫哲族 莫日根 音乐特征
  • 简介:奥尔夫音乐和达尔罗兹的音乐教学方法深受各国的学生和老师喜爱,通过对他们教学法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深入的探究,了解到他们特别注重学生在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可以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综合的运用到笔者今后的音乐教学中,使我的音乐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学生在笔者的音乐课堂中能充分的享受音乐带来的魅力。

  • 标签: 音乐教学 奥尔夫达尔克罗兹 个性共性
  • 简介:舒曼在十九世纪德国音乐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歌曲是这一时期最受赞赏的歌曲精品。套曲《诗人之恋》是舒曼声乐作品的典型代表。通过诗意的想象和巧妙地音乐构思,运用人声和琴韵,细腻表达如同日记般精简而富有特性的音乐语言,这是舒伯特之后声乐套曲创作的不朽之作。

  • 标签: 舒曼 套曲 作品分析 梦想与幻想
  • 简介:拿铁咖啡透出浓浓的古典香味,飘散在空气中。在上海交响乐团新音乐厅一隅的咖啡厅里,大师优雅地靠在沙发椅上,手中慢慢转动着小勺,小口品尝着咖啡。陈燮阳在回味着什么?清苦咖啡中淡淡的甘甜?不!在回味半个世纪以来的音乐人生。因为这五十年来,本身就是一部作品,一部需要认真研读的作品。我的脑中,浮现出一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记忆。那是一个炎热午后,正在上海植物园赏花的我,遇见陈燮阳。在茶室僻静的一角,独自坐在藤条椅上,面前一杯清茶,心无旁骛地研读总谱。

  • 标签: 陈燮阳 上海交响乐团 八十年代 中国交响乐 指挥大师 朱践耳
  • 简介:库塔(KurtagGyorgy),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26年2月19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一个小镇,5岁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1940年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学习钢琴与作曲。1946年20岁的库塔移居匈牙利并在李斯特音乐学院继续的学业。1946-1955年先后随桑多尔·韦涅斯和菲伦茨·法尔斯学习作曲。1957年到法国巴黎求学。

  • 标签: 钢琴作品 作曲技术 创作技法 《碎片》 库塔 序列
  • 简介:美国音乐学家、女性主义学者苏珊娜·库西在《性别化的现代音乐》一文中考察了"阿图西—蒙特威尔第之争"的原始文献,通过对文本中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的分析,揭示了阿图西与蒙特威尔第兄弟各自的写作目的,进而探讨这些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隐喻。库西的阐释不局限于争论本身的音乐问题,还包括当时社会的性别对立、政治变化,乃至20世纪现代音乐中的相关问题。她关注的并非争论本身是如何发生的,也并非争论事件的性别政治,而是更关注争论文本在话语技巧上与性别政治的关联。在库西的论文中显示出女性主义学者敏感的学术"嗅觉",以及对男权意识形态下惯性思维的挑战。

  • 标签: 库西克 “阿图西—蒙特威尔第之争” 性别修辞 《性别化的现代音乐》 女性主义叙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