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分别来自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的教师以及部分外聘教师,多为青年艺术家,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系作为新型的专业和有别于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形式,也秉承着四川美术学院“创作带动教学”的理念。展览将艺术家、作品和观众重组在展览现场,在这个特定的公共空间,观众也许会对某些概念产生共鸣。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青年艺术 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第九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上,宜兴陶瓷艺人以其遗"拿手绝活",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和世界各地的嘉宾,充分展示了紫砂、均陶、青瓷、彩陶以及阳羡茶的制作技艺,使海内外客人零距离地深切感受中国古老陶都的文化魅力。——编者

  • 标签: 宜兴陶瓷 国际 陶艺 文化艺术节 制作技艺 文化魅力
  • 简介:艺术家创作之始,首先会考虑做什么、表达什么,继而考虑怎么做、如何表达。我认为方向是先导,方法是手段,方案则是最终的成果。作为一名设计师出身的艺术家,我试图创作出能根植于传统的现当代艺术作品,以现代的方式表现建筑文化,同时对高速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弊病做出反思。同时,我希望通过材料、构造、形式、色彩等手段解构传统建筑。最终,我以木装置和“新水墨”的方式演绎出《梦华录》系列作品。

  • 标签: 时间意义 材质 感悟 结构 艺术作品 传统建筑
  • 简介:万物萌动的晴空之春,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了油画系李佳原、鞠佳轩以“时间”、“新生”作为主题的展览,引起了院内外师生的关注。众所周知,美术创作中的经典主题几乎都是围绕着“画什么”和“怎么画”,或者是“说”什么和怎么“说”清楚,那么对两位研二的学生来说.选择“时间”和“新生”两个主题展开宏大叙述应该是个有难度的挑战。李佳原截取了不同的物理时间点,表达其中看似凝固却活跃涌动的时间状态,鞠佳宣则尝试着将设计思维在油画创作中运用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融合,令人耳目一新。为此,本刊编辑采访了两位学生的导师,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及云辉教授,请他谈谈研究生教学与创作的感悟与体会。

  • 标签: 鲁迅美术学院 “时间” 美术创作 副院长 学生 新生
  • 简介: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体现与文化象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实践中,关注美术人文学科的性质.立足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开展教学,以课识“遗”。教学中以课本为载体.结合“遗”文化.选择补充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践。运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学生能力可及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参与到“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中。通过基于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课堂内外的综合体验大课堂实践.植根课堂,放眼课外,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遗”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 标签: 非物质 文化遗产 美术课堂 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