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所谓设计研究的“学科性”,指的是设计研究必须同时兼顾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交叉学科的属性。在对不同的设计门类或者不同的研究语境中,可能对其中某种学科的特性更为强调,但这种强调不构成对其他侧面的否定。任何以个别设计门类试图对整个设计学进行通则式论述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只有强调“学科性”,设计学才具备学科独立的前提与基础。

  • 标签: 设计学 学科间性 交叉学科 设计理论 设计史
  • 简介:真正给李继开带来声誉的就是那个为人所熟知的蘑菇、苔藓、垃圾及那个时常作冥想状又长不大的男孩,这既是李继开的视觉叙事语符,又昭示着李继开个人强烈的生存印记,那种既衰物,又衰情,其视觉图景在实有和虚幻营构出的是一种意蕴朦胧,情境飘忽,时常令人遐想,但的确又时常令人费解,这是李继开主观虚构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世界中阅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抚慰受现实压迫的心灵及放空敏感紧绷的神经,去获得一种片刻的欢愉与宁静。

  • 标签: 李继开 阅读者 表现主义 视觉表达
  • 简介:就历史发展而言,不同文明的接触,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比如,1700—1840年英国人对于中国风格的模仿,常常将他们自己所理解的中国传统题材加以利用,夸张的强调审美,最终臆造出虚无的中国式形态。他们所接纳并追捧的中国设计大多都为中国匠人所做的手工艺品,对于真正中国艺术精髓的文人字画却无人问津甚至颇有微词,这是文化差异的结果。英国的中国风格设计不仅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场关于视觉文化的辩论。实际上可以看作有关消费型社会通过特定美学姿态展示其优点,通过一大群赞助人和消费者显示他们与现代商业社会的关系。中国文化的景象呈现是具有说服力的,因为中国设计风格提供了一个可供想象的帝国商业文化,且切实可行的诱人商业模式,是当时英国社会所需要的。

  • 标签: 设计交流 商业需求 模仿与融合
  • 简介:引言中德建交四十五周年系列文化特展之一“互换视角:1669至1907年中国与欧洲文化艺术交流的交互影响”(Wechselblicke.ZwischenChinaundEuropa1669—1907)于2017年9月28日至2018年1月7日在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StaatlicheMuseenzuBerlin)下属的艺术图书馆(Kunstbibliothek)隆重举行。

  • 标签: 文化艺术交流 交互 欧洲 中国 国家博物馆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