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在十八世纪后期金石学术圈中,翁方纲(1733-1818)与黄易(1744-1802)虽地位迥焉不同,却是难得挚友。黄易访碑所得,往往第一个就会向翁方纲报告,并寄赠副本,同时索取题跋。翁方纲除了从黄易这里获得北直、山东等地碑版之外,也常常向黄易借观他所收藏其他拓片,以深入相关研究。

  • 标签: 翁方纲 黄易 考释 故宫 十八世纪 学术圈
  • 简介:8月5日,"东南梵天·吴哥见闻录"在杭州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作为雅达文化艺术五年一度"三清上旅程之约"第二回,旅程邀请到了尉晓榕、常青、赵跃鹏、李金国、罗颖和余宏达6位艺术家,一同深入南国,汲取创作灵感,呈现柬埔寨异国风情以及旅途中艺术创作之美。展览展出作品50余件,由董捷担任学术主持。

  • 标签: 艺术中心 信雅达 杭州 见闻 吴哥 东南
  • 简介:记得第一次看到邵连画作,很是惊艳,漂亮青绿山水本是常见,难得是颜色却是不燥,清丽得紧,淡雅得紧,我也喜欢得紧。我很想知道,邵连是怎样的人,画出如此雅致山水。我们杂志编辑小左曾经专程赴南通拜访邵连老师,回来除了赞美便是赞美。邵连青绿山水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一种样式,他江南风景充满诗意,温暖而儒雅,清新而爽朗。江山代有风流,笔墨当随时代。

  • 标签: 青绿山水 生命情调 山水画
  • 简介:洪涛既是我同事也是我朋友,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深沉而又细腻的人,他雕塑是一种情感象征性表达。而解读他作品,需要回溯其心理状态、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对他雕塑中内容象征性表达和泥片符号性抽象影响。生活与音乐在洪涛生活中,音乐一直是必不可少元素。

  • 标签: 雕塑语言 洪涛 象征性表达 韵律 凝固 生活环境
  • 简介:"神圣人"非神圣,而是渎神、而是人"例外"。因为"例外"而不为他同时代人接纳孤独行程,他才是真正"同时代人"。唯有他们才能"距离化"地预知他们同时代"弥赛亚"救赎可能性。于是,"含混性"视觉艺术由于逃脱了语言言说出碎片化世界灾难,人"灵蕴"便在其中闪耀。这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阿甘本为视觉艺术开出救赎药方。

  • 标签: 视觉艺术 救赎 含混 阿甘 可能性 弥赛亚
  • 简介:在这篇论文中,我对“艺术与物性”形而上学基础进行了探讨,以便梳理这篇文章依赖几种保守艺术批评准则,比如柏拉图形式理论、康德美学以及迈克尔·弗雷德对于主体性和表征毫无疑问接受。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些信条存在,导致“艺术与物性”无法与高科技和虚拟现实时代艺术状况达成协议。我将通过区分三个关键性概念——仿像、剧场性和真实,进行论点阐述。

  • 标签: 剧场性 仿像 表征 现成品 后现代 真实
  • 简介:都市文明、都市生活、都市节奏改变了我们视觉态度与心理反应。在绘画形态上,样式不停地翻新,物象夸张与非自然状态重组,强调主观观念意识逐渐成为一种风尚流行起来。这一形态在传统工笔画中也不例外。或许,过去视觉经验是通过人与自然关系,更多是通过观察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穷美感基础上,激发人们表现愿望。大自然作为一个母体,它缤纷多彩吸引着我们去关注,去体验。我们描绘自然过程,也是在寻找绘画语言与绘画形式来揭示自然美感过程。

  • 标签: 工笔花鸟画 人与自然的关系 陈胜 音色 绘画形态 视觉经验
  • 简介:2018年,改革开放走过40年伟大历程。这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古希腊先哲重里+多德曾说过“诗比历史更真实”。40年来,美术界也随着时代一起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美术作品,集中反映了新时期新变化、新气象和新梦想。“伟大作品伟大历程(1978--2018”专题围绕两条逻辑主线展开:首先,通过中国画、油画、版西、宜传画、雕望。装置等不同媒介。不同手法优秀美术作品,用事件和生活细节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展现中国伟大变革和人民大众生活变化。其次,在展现重大历史事件同时。通过艺术作品自身题材,形式、媒介语言突破创新,反映这40年来艺术创作领城发展和进步。作品描检历史。历史孕有艺术。本书采用年代与创作主题结合方式,将美术作品与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紧密结合。我们从1978年至2018年中国主流美术创作中,选取了近六十指具有代表性作品呈现主题,从历史与艺术两个维度,用伟大作品形象,生动、具体地反映改革开效伟大历程。讴歌党,讴歌国家。诞歌人民,讴歌英雄。

  • 标签: 改革开放 走过40年 伟大历程
  • 简介:由于现存青铜作品极少,古典艺术史家们长久以来一直苦于如何解释希腊雕塑传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PalazzoStrozzi)举办一个展览,将现存许多最好希腊化时期作品汇聚一堂,对这一领域许多既成观念提出了挑战。古典艺术是丢失遗产。古希腊罗马时代生产大量艺术作品今天已不复存在。绘画腐烂、碎裂或焚毁了。大理石雕像在中世纪石灰窑中被砸碎进而消失了。

  • 标签: 遗产 艺术作品 古典艺术 古希腊罗马 艺术史家 佛罗伦萨
  • 简介:从民间年画与卡通形象,到个人体验与底层关注。陈针不断变换着传统与当下体验,并得心应手。中国画媒介形式与传统文化经典元素在当代都市背景中显得更具活力,“笔墨当随时代”,在传统遥远回响中,她找到了自身的话语与形式。

  • 标签: 笔墨 民间文化 都市 传统
  • 简介:伯纳德·巴菲特巴黎回顾展以其多方面的精彩作品唤起社会关注度以及对人们心理产生影响远远超过其受欢迎小丑绘画吸引力。伯纳德·巴菲特(1928-1999年)曾被视为战后法国典型具象派画家。他以钉子似的签名和瞬间被识别的黑线风格图像而闻名。

  • 标签: 巴菲特 毕卡比亚 伯纳德 现代艺术博物馆 自画像
  • 简介:有些画就是单纯想“画张画”那么简单。起因只是看见美的事物或者想表达某种情绪。但也有些是因为读了文字,尤其是小说、寓言故事和诗歌,油然生出把故事里情景画出来愿望。似乎这愿望满足以后,故事中喜欢的人和风景就能以自己喜欢方式再活一遍。小时候看完《西游记》原著和连环画,迫不及待就在本子上涂抹,随后看到电视剧、电影,各种影像改编版本,比静止不动纸墨形象要鲜活炫目得多,但还是不甘,觉得心里被原著唤醒那个东西还是没有出现,还得动手画一张,这才心满意足。

  • 标签: 文字 视觉 寓言故事 《西游记》 连环画 电视剧
  • 简介: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使汤雨松具备了良好绘画基础,而后学院式绘画面貌贯穿他创作过程。无论写生还是创作,富于生活气息画面都体现出坚实基础与踏实态度,或许也正如他所言“丁匠精神”。

  • 标签: 学院美术 工匠精神 情感 基础
  • 简介:亨德瓦塞(1928—2000)是奥地利维也纳精干线条青春派现代艺术家,他绘画作品表现手法与儿童艺术在符号运用、色彩表达、空间感知三方面的艺术表达有许多相似之处。亨氏创造性地运用螺旋线来构成画面,表达不同艺术情感,儿童也会本能地运用手臂画圆圈,用螺旋符号来表达不同物体。在色彩表达方面,亨氏凭借本能来使用颜色,擅长运用密集、光芒四射颜色来增加螺旋符号运动效果,这同儿童萌芽期色彩感知特征高度一。在空间感知方面,亨氏艺术创作也体现了与儿童相似的表达。在亨氏画面多以俯视视角描绘对象,还运用重叠手法,这与写实期儿童对空间感知方式是类似的。亨德瓦塞在饱览万千世界后保持人性本能直觉,竭力回溯到儿童般纯真艺术表达,可以说,正因为亨德瓦塞作品和儿童艺术具有颇多共性,通过对其作品体认和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形式语言感知,形成自我表达艺术自觉。

  • 标签: 螺旋线 世界 绘画作品 艺术表达 艺术家 表现手法
  • 简介:王旺作品通常具有一种显著情绪性。在以场景与物构成画面中,非自然物象似乎同时成为情绪遮蔽与指向,而在人物为主画面中,现实主义式思考以一种较为沉默方式描绘出来,显示出了个人对现实关照。

  • 标签: 情绪 社会 指向
  • 简介:出生于希腊雕塑家康斯坦丁诺斯·斯塔马蒂奥(KonstantinosStamatiou)在雅典和纽约两地进行创作,使用媒材基本上是一些类似塑料、泡沫聚苯乙烯和饮料吸管这样废弃材料。

  • 标签: 颂歌 垃圾 聚苯乙烯 雕塑家
  • 简介:继《观察者技术》(Techniqueso,theObserver)出版后十余年,克拉里出版了《知觉悬置》一书。该书秉承了克拉里一贯研究风格,用综合了自然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马奈、修拉、塞尚作『舁l进行个案分析,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交代一种现代注意力历史演进关系,聚焦于一个一以贯之主题——人类之眼,并再次回归到对现代性景观思考。

  • 标签: 注意力 现代性 情动意指
  • 简介:自上世纪末开始,中国当代艺术中出现了不少以“废墟”意象为主题作品。工厂废墟意象作为一种包含着工人阶级集体精神和曾经回忆等复杂情感集合体,共同指向了曾经乌托邦。在宏大乌托邦缅怀之中,人们被迫去迎接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拆迁成为当代艺术家一个重要表现主题,一种曾经建立情感、记忆被抽离。面对中国巨变现实,艺术家始终以一个旁观者和分析者角度进行着深入探求。

  • 标签: 当代艺术 废墟 意象 乌托邦
  • 简介:基维·堪达雷里(Givikandareli)国际著名壁毯设计者和创造者、前苏联功勋艺术家、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美术学院教授,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高比林艺术创作,是第一个在格鲁吉亚进行壁毯编织艺术家。历经四十多年求索与探寻,从挑选材料、到染色再到编织,亲手完成了二百多件大小不同作品,被艺坛形象誉为“高比林之王”。

  • 标签: 编织 情感 罗斯 力量 精神 格鲁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