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洋绘画传入中国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当时的西方传教士把宗教艺术品当作一种弘道的工具和馈赠中国皇帝的礼物带入中国。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西方艺术样式有油画、铜版画、雕刻、壁画等,内容则主要以宗教和世俗题材为主。宗教画和雕刻主要以圣像为主,兼有大量的圣经教义和故事的插图书,世俗画主要是反映当时世界最新资料的舆图。

  • 标签: 艺术嬗变 现当代 西方传教士 综述 澳门 宗教画
  • 简介:九十年代之后.艺术家们在传统语言与西方现代思潮间作出取舍.在本土文化与国际语言间作出选择。在主流的学术上,对语言上的借鉴、创新、出奇是持鼓励态度的.但在艺术观念方面.则不鼓励走得太远,进入21世纪,一批艺术创作骨干相继在美术教育机构、学术研究机构走上领导岗位.繁琐的行政工作对他们的创作精力与时间多少有一定的影响。而此时.一批新人在创作上已崭露头角.湖北的经济发展滞后于沿海城市.艺术市场的薄弱不一定是件坏事,它可以避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浮躁与媚俗,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创作出有深度有力度、经得起历史筛滤和考验的艺术作品。

  • 标签: 湖北 本土文化 艺术观念 国际语言 油画 中国画
  • 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艺术绚丽多彩的文明古国,而构筑起这个文明基础与核心的则正是中国文化——那些由各民族通过语言文字时代传承凝聚成的中国精神与智慧,也正是这些以汉字为主体的各名族语言文字共同记载并谱写了中华文明史,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字艺术的瑰宝,亦是人类文化中的独特创造。

  • 标签: 文字艺术 中国精神 现当代 风雨 语言文字 中华文明史
  • 简介:如果历史研究存在价值判断,那就难以避免研究者主观态度的介入,而亲历的当代人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有着自身的优势。“当代人能不能写,关键不是时间和距离的问题,也不是写作者主观介入的问题,而是史学观念和方法的问题。”孙振华先生便是运用历史化、问题化、情景化的方法写作。在不断证伪、纠正谬误的动态过程中,当代艺术为未来铺路,终将走向未来。

  • 标签: 当代艺术史 方法论 价值判断
  • 简介:当下国内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在急速的现代化,和原有的生活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设计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越发突显其价值和观念,变的尤为重要。与设计形成对比和互为影响的绘画艺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绘画和设计的关密系也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密不可分又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设计伴随着日趋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 标签: 设计艺术 日常生活 绘画艺术 现当代 生活方式 生活观念
  • 简介:随着互联网传播媒介的发展,西方优秀的景观作品资讯在网络上快速涌现和更新,为国内的景观设计师们带来了丰富的借鉴案例,从一个侧面促进了设计手法的多样化,然而,大量出现的形式模仿作品,也反映出景观设计师们面对外来作品,难以完整解读而导致的尴尬与焦虑。

  • 标签: 景观规划 公众参与机制 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师 批判性地域主义 观念变革
  • 简介: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索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创建或提出创建的所有博物馆的总称。本文主要介绍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及其建筑风格,包括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位于威尼斯的佩奇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及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

  • 标签: 古根海姆博物馆 基金会 建筑
  • 简介:是人类的文明将“性”这个生物的自然属性变得复杂而暧昧,成为最能体现社会权力关系的领域。但是现代社会把“性”作为知识进行理性探讨,使之走出单纯的道德伦理范围,当代社会进一步改变了对“性”的漠视和遮蔽.“性”似乎更加自由自主了,但商品经济社会又不可避免地更加导致了“性”的异化和权力化。“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个讳莫如深的领域.虽然在现实中并不是完全没有对它的表现.可是这种表现不是处于边缘位置,就是以某种遮蔽与暧昧的方式微妙的呈现着.只有深入细致的解读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味。当代对性的研究以及艺术上对它的表现已经逐渐合法化.但是这个转变过程充满了复杂微妙极有意思的戏剧性变化.本文通过若干作品的分析,探讨其中耐人寻味的关系及其意味。

  • 标签: 作品指向 表现策略 “性”意识 中国 当代艺术
  • 简介: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设计素描的基本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形"(form,兼指形体、形态、形式)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促进他们对造型因素和视觉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跟基础素描(或传统素描)不同,设计素描不是要借助解剖、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法对客观物象进行准确的再现,营造出逼真的幻觉效果,而是要综合利用各种造型因素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

  • 标签: 设计素描教学 艺术思潮 现当代 意义 借鉴 造型手法
  • 简介:当代书法发展三十多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时代特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书法展赛在推动当代书法发展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就创作格局的演变方面来看,书法展赛的一大贡献就是促使当代书法流派的不断涌现与蓬勃发展。“流行书风”就是当代书法流派中的重要一支。

  • 标签: 流行书风 现当代 书法创作 书法发展 书法流派 创作格局
  • 简介:主题为“江南”的现代与当代中国艺术展暨国际研讨会于1998年3月至5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这一系列活动是从历史的和批评的角度,集中介绍和探讨江南的现代与当代美术及其趋势,亦是首次在北美洲举行以本世纪以来中国的一个地区——“江南”为主题的大型的、综合性的、学术性的艺术活动.同样,在中国亦是第一次以一个地区的现代与当代的艺术之容貌挥师越洋,真可谓“满园春色关不住”.此活动获得了加拿大政府机构以及许多企业和个人的支持与赞助,由温哥华市立美术馆等十二家公立的和私人的画廊、以及BC省的三所大学和一所美术学院共同合作,并由加拿大梁洁华艺术基金会和西部艺术中心统筹,四十多位华人艺术家和海内外知名学者参加展览和会议.为此,无论活动的时间跨度,还是艺术展览频频开幕的气氛均已形成了’98之春北美洲的一个艺术焦点,同时,江南艺术在太平洋彼岸东西方交流重要的门户——温哥华的全面展示,不仅将加强不同族裔之间的沟通,而且也加强了温哥华和江南这两个兴旺发达地区的密切联系,对亚太地区的文化沟通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艺术家 中国艺术 海外华族 非主流文化 文化交流 江南
  • 简介:笔者在最近一次的北欧展览和交流过程中,由于邀请方北欧艺术和挪威文化部国外艺术家项目的盛情安排,得以考察了挪威、瑞典和丹麦11座城市的部分现当代美术馆,并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了交流;加之以前在挪威和瑞典参与的几次展览,所以对当地的美术馆及其艺术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 标签: 艺术家 美术馆 现当代 北欧 自然 文化部
  • 简介:在《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湖南美术出版2006年版)一书中,我是用“批评性艺术”来讨论“当代艺术”的,这种“当代艺术”首先是对前卫艺术负面性的克服,同时是重新找回前卫艺术所以能成为艺术的理由。

  • 标签: 当代艺术 艺术史 概念 前卫艺术 美术出版 批评性
  • 简介:当代艺术本身是一种趋向于“策略”的设计行为,这不仅意味着在摆脱对客观事物“再现”之后,艺术表现不论基于哪种形式语言,都或多或少无一例外的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看法及手法,更是强调了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今天,与其说是设计被艺术化,不如承认艺术被设计化的现实.于是,艺术与设计从融合互动到界限消失亦成为了毋庸置疑的事实.

  • 标签: 艺术 设计 跨界 互动 融合
  • 简介:感谢"当代艺术思想论坛"把"艺术理论奖"这个重要的奖项颁给我。艺术理论非常重要。过去是这样,现在更是如此。众所周知,当代艺术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理论驱动的。1917年,当杜尚将一个现成品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大展上展出之时,他发动了对古典美学的最后颠覆。康德建立在与日常对象相区别的审美对象独特性之上的整个传统美学思想的大厦坍塌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概念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和

  • 标签: 艺术思想 现当代艺术 大地艺术 杜尚 艺术实践 概念艺术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曾一再听到西方学者关于“艺术的死亡”和“艺术的终结”的惊呼。这些令人不安的辞令既有来自当代哲学家(阿瑟·丹托)的思辩性的结论,也有来自当代先锋派艺术家(莱因哈特、D·贾德、H·菲舍尔)具体艺术实践所产生的经验之谈。当纯观念艺术出现后,当代艺术确实宣称艺术的历史已不再向前发展了;同样,艺术史学科也不再能提出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德国当代艺术史家慕尼黑大学教授汉斯·贝尔廷考察了自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瓦萨利以来所提出的不断进步的艺术史观及其发展模式和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瓦萨利根据高地文艺复兴发展的不同阶段总结出艺术向着某种预先假定的古典理想美的规范的不断趋进,因而艺术史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进步的历程。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观只是将艺术看作人类精神进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艺术的发展从象征型到古典型,再到浪漫型,并最终向纯精神状态演化,于是乎,艺术的死亡和艺术的终结就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逻辑。正是根据这种先验的历史决定论的理念和艺术进化论的发展模式,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艺术家开创了一条在观念和形式上不断求新的现代艺术发展之路。艺术中...

  • 标签: 再认识 哲学文选 学科再
  • 简介:毫无疑问,中国大陆现在还没有一本涵括当代中国油画史的专著出版,所以要据此来指出和讨论中国当代油画史写作的种种问题,显然没有一个既成的文本。

  • 标签: 中国油画 画史 写作 代油 生态 当代中国
  • 简介:本文以西方文化背景中设计史学科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依据,论述了设计史学科发展的状况,设计的缘起和发展是与机械化生产为背景的设计的社会现象相联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设计史学科的逐步建立,出现了对早期"英雄史观"设计叙述方式的质疑,设计依据物质文化和设计研究等相关学科的进展,出现领域拓展和话语体系的趋向完整性。本文通过早期文献和历史事件的描述来论证这个观点。

  • 标签: 设计史 设计史学科 学科属性 方法论
  • 简介:一、"图像证"概念的三层涵义大约十年前,在介绍我的老师哈斯克尔的史学成就时,我将其中所描述的学案概括为"图像证"的观念.当时,有些朋友以为这一观念所强调的是:由于可视图像比语言文献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历史,所以我们应当把前者视为更重要、更可靠的证.为了纠正这类误解,我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结合中西实例,阐述"图像证"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着重指出其陷阱所在.1如今,"图像证"这个说法似为有些人文学者和史学家所乐道.

  • 标签: 图像 实例 文化史 经典 史学成就 哈斯克尔
  • 简介:《艺术当代》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主办的,现今国内唯一的一本关注当代艺术的学术期刊,创刊于2001年11月,主编卢辅圣,责任编辑:徐可、漆澜,撰稿人遍及世界各重要艺术中心。《艺术当代》内设四大版块:一、今日视点,对当代艺术思潮、创作动态进行全方位的观照,每一期针对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设立专题,组织理论家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为当代艺术的研究提供借鉴。二、艺术时空,重点报道海内外重要的当代艺术活动。三、现场目击,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个案研究,具体剖析个案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创作历程。四、新闻经纬,全面介绍最近时间海内外发生的艺术活动。

  • 标签: 当代艺术 艺术 当代 艺术作品 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