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这些"汽筒",源自798厂区内的一处热电厂——在蒸汽的输送过程中,管道的压力需要通过屏幕中的这些"汽筒"不断地被释放。而在这压力的释放过程中,这些声音以及图像构成的"频率"也同时被"释放"出来——如果忽略这中间可能包含其它含义(比如环境以及可能的政治性),这些汽体以及声音的不稳定性是最吸引我的方面——这些图景所粘滞着的、具有强迫症倾向的"频率"。在这件以"汽筒"作为客体的"作品"中,我使用了安防监控设备,将这些分散各处的物体收集和并置在展厅中。通过这种方式,我试图制造一个疑似"监控室"。在这个"监控室"中,观众可以透过屏幕观看这些展览场地之外、正在发生的图景,只是人不再是被监控的客体,而是这些汽筒。再者,"监控室"所在空间的属性——展厅,强化了这些"客体"的"被观看"的可能——尽管这些"客体"已经被虚拟化为非单纯的客体;而从另外一方面,

  • 标签: 强迫症倾向 监控室 安防监控 展览场地 释放过程 不稳定性
  • 简介:李有来的名字和他的书法十响亮!这是我拜读完15篇评价李有来书法文字之后的感慨,是亦非亦,毋庸质疑.因为支撑这个观点的有“对于有来这个名字和他的书法,当代书坛及关注当代书坛的人,大概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言虽然语气略显绝对,但也不失为真诚和羡慕.事实上,当代书坛比其年龄、资质和阅历,与李有来相仿者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够“打出来”,受到书坛青睐的并不多.李有来书坛头衔和书法成果光芒四射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何许强大动力.他的成功既存在着不可欲知的偶然因素,也有着同龄人无可比拼的聪明智慧.

  • 标签: 书法文字 当代 偶然因素 名字 同龄人 资质
  • 简介:编者按:胡问遂1951年师从沈尹默,为其入室弟子,学书二十余年,擅书诸体,尤工真、行、草。胡问遂研习法帖,读帖、临帖,务求“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反复琢磨如何下笔、运笔、转折。其所临书帖送师过目,竟被误以为是“印刷复制品”。胡氏数十年坚持不懈,尤得力于北碑,并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书法浑厚凝重,洒脱灵动,气韵高雅,意态从容,是海派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胡问遂理论与实践并重。他十善于从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把对中国书法史的学习探究放在一个十重要的位置。他甚至说对书法历史的探究绝对不亚于书法实践本身。他对中国书法风格的演变转换了如指掌,烂熟于胸,他的论文和专著,在书法理论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因此,他的书法创作才能“根深叶茂”、厚积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为此,我们特刊发胡问遂的《论入帖和贴》一文和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书法史 书法艺术 历史传统 理论与实践 融会贯通 代表人物
  • 简介:高雅凝练,谨严旷达.笔墨娴熟而有神采.这是李同安工笔花鸟画给我的总体感受。在当今工笔花鸟画坛,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古意入画,重传统笔法,强调高古幽深的意趣、学养进行创造;二用现代丰富的岩彩改良中国画原有色彩,吸收西方颜色和民间用色,塑物造景,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三把传统手法和现代文化融会贯通,

  • 标签: 高雅 工笔花鸟画 儒生 视觉冲击力 融会贯通 现代文化
  • 简介:欲掌握中国书学史之关键者,不可不先明“八”。何者为八?古今说者,下义颇繁。清人顾南原作《隶辨》,搜讨至勤。书末附考证“八”一文,其辞盈卷,而读罢茫然,如堕烟雾,则何贵有此文矣。兹者,摆落荆榛,独标一例以明之:《古文苑》卷十七录曹魏闻人牟准《卫敬侯碑阴文》一文,有曰:“魏大飨碑、群臣上尊号奏及受禅石表文,并在许繁昌。尊号奏魏元常书。受禅表,觊。并金错(一作针)八书也。”敬侯即卫觊,见《三国志·魏志》。元常为钟繇之字,繇为中国最大书家之一,后世以钟、王并称。其人亦见《魏志》。文又曰:“敬侯所葬之先域……故吏述德于隧前,门生纪言于碑后。”则闻人牟准为敬侯门人,与钟、卫皆同时,其言二家所书碑为“八”书,自属可信。今案上尊号奏及受禅表二刻,并在河南许州,拓本亦甚易得。上尊号奏群臣中且列繇名。二刻书体,皆肃括方严,骨气洞达,波挑俯仰,如斯飞,出入分明,有“八角垂芒”之妙。因知言“八”者,切不可为后来《宣和书谱》所引蔡文姬”八篆、二隶”之伪证所误。“八”之“八”在此不可读为八九之“八”,乃以八之相背,状书之势者。尝考“八”二字,在汉为成语。其见于许书,如小部“小”,物之微也。从“八”。“|”见而八之。...

  • 标签:
  • 简介:②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虽然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版”。③王羲之因名气大,写字好,所以请他写“祝版”的人很多。入木三@牧溪子@邢玉强

  • 标签:
  • 简介:唐代书僧,陶九成《书史会要》所收二十八人,这种勃兴局面,也是时代使然。不仅书法如此,即绘画也在中唐大放异彩,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云:“佛画自后汉输入中土,经魏、晋、南北朝,迄于初唐,其作风大抵被外来风格所支配。……至盛唐,始以中土风趣,于佛画陶熔而调和之,特出新意,穷极变态。”又云:“吾国佛画,自初唐以来,禅宗顿盛,主直指顿悟,见性成佛;一时文人逸士,影响于禅家简静清妙,超远洒落之情趣,于寄兴为情之画风,恰相适合。”恰相适合。”书法虽不能与绘画并论,即在形式上不能像绘画那样去摹绘佛身,它只是以汉字为题材,离此,则无所谓书法了;但在艺术思想上,并无二致。如同熊秉明所云,禅僧的狂草,“那是棒喝顿悟式的活动,利剑一斩,妄念俱绝,是直截了当的当下表现;这一种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禅境。”(见《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就唐代而言,体现这种禅境的,主要是狂草。至后代,如清的朱耷,现代的李叔同,则是以空清、萧朗的行书去透露那超尘的禅境了。将禅意引入艺术,是盛唐后中国艺术思想史的一个大潮流,诗、文、书、画,概莫能外。清人王瀛说“诗不入禅,意必肤浅”(见《清书家诗史》)。龚相《学诗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禅,语可安排意莫传。”而姚孟起直...

  • 标签: 出颠狂 思想陶 禅宗思想
  • 简介:吴汥涌字子秉,号谁堂、涅厂、皮斋、荷塘,别署植蒲仙馆、古雪斋、古璜偻、竹香室、双齐豆馆等。1978年6月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当代印坛点将·吴波涌》《双魁堂藏植蒲仙馆一百零八印》。

  • 标签: 协会会员 西泠印社 湖南省 书法家 双峰县
  • 简介:史书出现在《汉书》等正史之中,是有确凿记载的历史事实,历来受到重视,成为传统书法文字研究的重要问题。可惜史书记载不甚详尽,语言简约,因而见仁见智,争议不断,成为最离奇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出土的汉代文字资料,认为史书即八书,其草书即章草。虽然史书并没有为汉字主流字体所容纳,但是它在书法历史上的意义是十重要的。

  • 标签: 史书 能书 八分
  • 简介:独自出差成都,夏日的傍晚,酷热难耐。一个人在房间,百无聊赖时,突然有一股嘹亮悠扬的二胡声从窗外流进来,令疲惫慵倦的精神为之一振。脑际掠过白居易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于是穿衣下楼走出招待所。远远的,十字路口人行道的宽阔处已围了一圈人,在那蹲着、站着的各色人中间,有一位50岁左右的盲人在演奏。他的背后停着一辆十破旧的三轮车,上面放着一台老式的扩大器。他面前是一个自制的“合成器”,上面装有木鱼、碰铃、铁三角,还有几只电子鼓效果器,固定这些的是一些细铁丝和麻绳,看上去有几分滑稽。他用双脚准确地踩着那些踏板,五步开外,两只不大的音箱把他的琴声和伴奏声传出很远。夏日的黄昏,都市的街头,人声、车声喧嚣一片。盲人音乐家旁若无人地在拉着琴,独自沉浸在他音乐声中。嘹亮的二胡声时而抑扬顿挫,像一股山涧清泉淙淙流淌,时而如泣如歌,倾诉着几分缠绵几分幽婉。他两脚不停地踩动踏板,好像有一支小乐队在为他伴奏。各种音质、不同节奏的伴奏声与他的琴声水乳般和谐交融,音乐中时时洋溢出一种对光明的祈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叫你很难想像一个一生都在黑暗里的人还能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情怀来向别人说生活的美好。一曲终了,无人喝彩,...

  • 标签: 出闹市 成都街头 清泉出
  • 简介:  三国时魏、蜀、吴鼎足而立,天下三.今日中国书坛差可仿佛?  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变迁,传承到今天,可谓是中国文化的精粹.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各种书法组织如雨后春笋.……

  • 标签: 中国书坛 书坛天下
  • 简介:  编者按:如今,硬笔书法艺术已成为一个日渐成熟的艺术门类.众多硬笔书法爱好者已把临摹古人作品当作提高自身书艺水平的不二法门.在这个通过对古代经典法帖临摹,不断从学习到消化创作出契合书家自身审美理想的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感受.……

  • 标签: 临摹出 入帖 出帖
  • 简介:我在创作中注意把握这样几点:首先选好内容。书写的内容要格调高雅,情深调和才有创作欲望和激情。其次,下笔前要思考用什么风格来创作,考虑到章法和形式。我的隶书创作风格有两种取向:一种是端正、隽逸方向,主要以《礼器碑》为主。《礼器碑》书风细劲而雄陡,端庄而俊逸,尤其是碑阴部分用笔灵活多变,结体活泼自然,线条率性、恣意放松。

  • 标签: 《礼器碑》 创作欲望 创作风格 内容
  • 简介:由赵希岗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剪纸的故事》自2011年4月首次出版以来好评如潮,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12年12月进行第2次印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书受读者欢迎的程度。本书收入赵希岗先生近年来的剪纸佳作500幅,分为节气、生肖等多个题材,内容包罗世间百象。作者自然而巧妙地将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剪纸艺术融合在一起,其特色鲜明的艺术语言和表现主题,让这些灵动的剪纸创作产生出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表达中国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精神的融会贯通。而本书除内容丰富之外,设计是其最大的亮点,整体设计由著名书籍设计家吕敬人担任艺术指导,敬人工作室设计,2012年《剪纸的故事》荣获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银奖。本文即是吕敬人先生撰写的推荐文章,详细阐述了他在对该书进行设计时的思考。

  • 标签: 书籍设计 剪纸 人民美术出版社 演绎 现代艺术精神 艺术融合
  • 简介:笔者在挖掘张彦远笔墨理法科学含量的过程中,发现与其相关并广为传用的"墨五色"这一术语存在着严重的弊病。本来张彦远的"运墨而五色具"已经是中国画笔墨理论的最经典、最科学的规范化术语,而且在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中至今一直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一些学者由于对中国画术语的规范化意义缺乏认识,为了个人撰文写作方便.

  • 标签: 五色 中国画创作 科学含量 笔墨理论 张彦远 术语
  • 简介:作者从乔加经历论及其对先锋艺术和抽象画风的追求,认为乔加运之以传统,之以先锋,其作品的世界语汇将使她必然赢得西方,其作品和谐平淡宁静的至美又把握住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精髓,加之她选择了大漆这一永恒载体,世家、游学加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使乔加找到了一个有底气画家所应该站立的视点和位置。

  • 标签: 乔加 漆画 抽象画 先锋艺术
  • 简介:一绘画系是于一九七二年开始恢复教学的。在此之前是"文化大革命"中最黑暗的那几年,历经若干年建立起的我院绘画系的教学基础随着国家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被摧残几乎损失殆尽。既使是这时,运动后期的政治影响、教学经费的严重不足、校舍和教学设备的陈旧、师资队伍的人员短缺,也使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一九七七年情况有了好转,各专业开始制订新的教学大纲,确定普通本科学制为四年,专科班学制

  • 标签: 绘画系 教学效果 美术人才 创作教学 损失殆尽 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