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汲取前人创作的经验和精华,才有可能创作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好作品。临帖不仅要临得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临帖要做到形似,下笔自然须缓慢;要写出神气来,则必须熟练迅速。如学习篆、隶书,《袁安碑》《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等汉代篆、隶名碑书法,必须成竹在胸。

  • 标签: 乙瑛碑 礼器碑 曹全碑 袁安碑 创作观 结字
  • 简介:宋朝前期,苏黄米蔡以各自杰出成就领一代之风,书法在晋唐后形成又一高峰。其中蔡襄的独尊颜真卿而造之,由书及人,是对颜真卿书法最彻底的继承者;米芾的由唐上追『二王』,从『集古字』到自运,在技法上也几达到前无古人的境地;

  • 标签: 苏黄米蔡 米芾 赵孟 二王 集古 书学
  • 简介:中华文化只有放在大背景的宏阔视野中才能弥现它的魅力。从当前的文化格局来看还是多元共存,至少有马列文化,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信、失效、失落的现象。

  • 标签: 万物 中华文化 多元共存 文化格局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 简介:我在创作中注意把握这样几点:首先选好内容。书写的内容要格调高雅,情深调和才有创作欲望和激情。其次,下笔前要思考用什么风格来创作,考虑到章法和形式。我的隶书创作风格有两种取向:一种是端正、隽逸方向,主要以《礼器碑》为主。《礼器碑》书风细劲而雄陡,端庄而俊逸,尤其是碑阴部分用笔灵活多变,结体活泼自然,线条率性、恣意放松。

  • 标签: 《礼器碑》 创作欲望 创作风格 内容
  • 简介:2015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暨开放六月落下了帷幕,作为2015届综合艺术专业生毕业创作的指导教师,与学生们一路走来,历经毕业创作过程的坎坎坷坷,总算把答案交给每一位关心该专业动态动向的师生,也将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学成果(如果一定要以成果结题的话)摆在了社会公众面前。美术教育系成立综合艺术专业已有时日,这是个需要艺术理论体系作学术支撑、实验教学系统作为实践平台的新专业。学生在这个专业的理论体系和实验体系下有

  • 标签: 毕业创作 实验教学系统 实验艺术 坎坎坷坷 理论体系 仁智者
  • 简介:李东阳(一四四七—一五一六),字宾之,号西涯、寿村逸叟等。祖籍茶陵,占籍北京,茶陵明属湖广长沙府,自署"长沙李东阳",世称"李长沙",为"茶陵诗派"领袖。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立朝五十年,入阁二十年,卒赠太师,谥文正(图一)。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等。一父教恩宠一神童李东阳父亲李淳:"茶陵人,号憩庵,精楷书。尝衍永字八法,变化三十二势,及结构八十四例,并为著论。

  • 标签: 怀麓堂诗话 八十四 西涯 怀麓堂集 古籍 李淳
  • 简介:该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东周晚期至秦汉之际展示统治者政治权威的"中心威仪"观念进行了详释。指出周秦之际的知识集团为君主在特定空间内"框定"出一种理论化的中心威仪观念,在建构君主权威、强调其政治中心意识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另通过图像分析进一步提出东周晚期出现的强调中心、权力、威仪观念的高台建筑形式与前者具有的密切关联,和对秦汉以后的都城建构产生的深远影响。

  • 标签: 周秦之际 中心威仪观 视觉形式 高台 展现
  • 简介:加1937年11月出生于长江口崇明岛,祖藉山东济阳。1960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镇江中国画院副院长、院长20年。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品参加英、日、法、美、俄、澳、加、韩、新、瑞士及港、澳、台等10国与地区27个大型画展。入选《百年中国画展(1901—2000)》《30年代30家——当代国画家作品集》。自1987年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及日、德、加、瑞士等国举办20回个展。出版画集10种。

  • 标签: 丁观加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协 江苏省文化厅 南京师范学院 中国书画艺术
  • 简介: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不仅有很高的文学功底,早年出国留学的经历也使他具有了很高的文学造诣。这都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其实林语堂除了文学的伟大成就之外,对于中国书法艺术也有很深刻、独到的见解。早在《吾国吾民》中林先生就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字数不多,但也体现了林语堂对中国书法的深刻认识。本文试通过林语堂对书法艺术的简单论述来一窥他的书法

  • 标签: 艺术来源 文学造诣 学术界争论 出国留学 王冬龄 孙过庭
  • 简介:作为学者的黄伯思一生致力于辨彰学术、考镜源流,他的《东余论》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十分推崇魏晋,尤重钟繇"古法",以"古雅"为旨归。本文从《东余论》入手,系统梳理黄伯思对钟繇的有关论述,同时结合黄伯思同时代人的某些看法,从黄伯思对唐人忽视钟繇传统的反证、重视钟法的三个理由及学钟方法论三个方面来论述,以期揭示以黄伯思为代表的宋人对钟繇传统的接受。

  • 标签: 黄伯思 东观余论 钟繇传统 接受
  • 简介:一、龚晴皋生平龚睛皋,名有融,以字行。号绥山樵子、拙老人、避俗老人等,重庆巴县人,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诗、书、画名于世,以至在重庆和四川民间一度流行“家无晴皋字,不是书香第”之说。

  • 标签: 龚睛皋 生平 佛学观 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