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美地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编号18CH204)。项目周期:2018年9月6日至2021年12月31日。项目负责人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牧副教授。项目组核心成员为:张丽君(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世界文化博物馆)、谢文娟(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唐超(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和邓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播研究 北美地区
  • 简介: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与文物中存在大量的手刻图案、纹样,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图案是当时当地人群之民族特色、时代特征、文化特点的反映。这些图案作为数量巨大的有形遗产,有必要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图像采集''图形绘制'是记录静态图像的主要技术手段。文章以平阳印染布艺原纸型版图案的采集与绘制为例,旨在探索手工刻板图案数字化保护标准化的问题,提出'忠实原貌、还原历史、尊重人的痕迹'之数字化保护原则。

  • 标签: 手刻图案 图像采集 图形绘制 忠实原貌 还原历史
  • 简介:18世纪的荷兰现代性表征:奇异的“中国风”和荷兰的老贵族从全球史角度看,荷兰的黄金时代(17世纪),意味着荷兰贸易帝国在亚洲的扩张。其中就与中国的贸易而言,荷兰最初的计划是在中国沿海建立自己的据点,但是随着一系列的军事失败,荷兰在1660年代就彻底退出了中国沿海,并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派船到中国,而选择在巴达维亚坐等中国商船的到来。到了172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则选择返回中国沿海,并去到清政府唯一允许的对外贸易口岸广州,开设“洋行”(factory),与中国的生产商建立外贸品供货网络,大量进口中国工匠师傅绘制的油画、瓷器以及漆器,然后转卖到欧陆消费品市场,并成为了较早向欧洲市场供应中国艺术品的一条重要渠道。

  • 标签: 中国形象 荷兰 再生产 博物馆 当代 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