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2 个结果
  • 简介:民族传统音乐传承问题的研究,是中国音乐学界的热门话题。学界认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存状态堪忧,其传承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它在学校教育中尚未占应有的位置。但是,20世纪50年代至今,尤其是80年代以来,对民族传统音乐传承问题的讨论还存在一些缺

  • 标签: 泉州南音 民族传统音乐 音乐学 中国传统音乐 体系建设 艺术学院
  • 简介:生态博物馆是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传统艺术等有形和无形文化艺术遗产在其原产地由居民进行自发保护,从而较完整地保留社会的自然风貌、生产生活用品、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的一种博物馆理念。围绕这一理念,本文重点探讨了在对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重视原生态社区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将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在基层社区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和有效的途径,提出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当代文化创新资源,当代文化创新的高度常常取决于对传统文化遗产发掘的深度。

  • 标签: 文化艺术遗产 生态博物馆 传承 民间 民族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 简介:<正>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93广西国际民歌节”于1993年3月15日至17日在自治区首府南宁举行。以后每年都将举办国际民歌节。广西国际民歌节的宗旨和指导思想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进一步宣传广西,促进对外文化、经济交流,繁荣广西民族经济。民歌节的主题是:欢乐、友谊、开放、繁荣。由我区各民族歌手和国内外著名民歌

  • 标签: 民歌节 音乐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歌传统 民族精神 民间歌曲
  • 简介:获“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称号的陈穗林等7位身怀绝技的民间老艺人,是中华民俗民间文化的活宝库、杰出的传承人.他们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有着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贡献.现特向广大读者介绍这7位“广东优秀民间艺术师”。

  • 标签: 民间文化艺术 民间艺术 民族民俗 广东 传承人
  • 简介: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而用了艺术的构思和工艺手段制作的实用品、欣赏品和装饰件都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而那些在古代相对于宫廷士大夫,现代相对于工厂商品化生产的由民间自发进行创作的部分则属于民间工艺美术。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幅员和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几乎在所有的地区和所有民族间都有人在自发地根据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按各自不同的审美情趣进行着工艺美术的创作。这些本

  • 标签: 民间工艺美术 美学特征 工艺手段 实用品 商品化生产 糖饼
  •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西藏卷编辑部自去年成立以来,做了一些工作,现就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一介绍。一、基本情况由于全区机构改革工作仍在进行中,人员编制尚未确定下来,《器乐集成》、《戏曲音乐集成》、《曲艺音乐集成》、《民歌集成》这四项集成编辑部,目前仅有三个人。去年以来,他们下到基层收集整理一些戏曲音乐资料和曲艺音乐资料,基本整理出了较系统、较完整的资料。计划七月份再赴山南、日喀则等地进行对一些资料的补充录音。估计年底戏曲音乐的资料可以全部收集完毕,有待记录和整理。

  • 标签: 民族民间音乐集 戏曲音乐 曲艺音乐 折嘎 音乐工作者 演唱效果
  • 简介:西藏是一个民族民间艺术遗产十分丰富的地区,这些艺术遗产不仅遍布于全西藏的戏曲、说唱、歌舞、音乐、美术等各个艺术门类中,而且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藏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如藏族戏曲艺术藏戏;说唱艺术喇嘛玛尼、格萨尔英雄史诗说唱;歌舞囊玛、堆谐、卡尔、鲜、谐钦、博、谐;舞蹈热巴舞、卓舞;器乐扎念琴、热玛琴、门巴尼林;自由对比复调性的多声部音乐等。这些仅是西藏民族民间艺术遗产海洋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 标签: 民间艺术 多声部音乐 调性 歌舞 戏曲艺术 藏戏
  • 简介:文章根据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的诗歌,音乐作文化价值探讨的同时,亦对它们各自的构成特征作层次的或类型的简简释,即用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对研究对象的生存现实-包括其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方式-作科学的描述。

  • 标签: 少数民族 民间传统艺术 构成特征 形态 诗歌
  • 简介:为什么距离现代生活这么遥远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能唤起人们那么多的亲切感受?应该说是人性和人类共同生活的体验勾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社会客观存在与自身特殊生活环境所热悉的部分产生了内在的共鸣与联系。

  • 标签: 民间音乐 现代音乐 音乐传统 云南少数民族 特殊生活 音乐形态
  • 简介: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迅速发展,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导下,民族民间文化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印证。一是民族民间传统风俗,节日相继恢复,日渐兴盛,各少数民族民族歌舞随节日活动繁衍传播。例如我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每年都要在政府所在地个旧举行大型的欢庆火把节、扎扎节的活动,活动中身着节日盛装的哈尼族、彝族姑娘和小伙子跳起欢快的鼓舞、烟盒舞、扇子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其中烟盒舞深得各民族喜爱,在各地广为传播,已成为中老年的健身娱乐项目。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此类活动更是方兴未艾。二是各地政府为发展经济,开展“文化塔台,经济唱戏”的活动,把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作为搭台主要支柱,用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招引中外宾客、商贾朋友。此外,在政府举办的国庆、州庆、迎香港与澳门回归等庆典中,也多用民族民间歌舞点缀衬托。千姿百态、绚丽灿烂的少数民族歌舞在这些庆典中独领风骚,倾倒观众。三是各企业、各部门的文艺汇演、调演中,少数民族民间歌舞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如在云南锡业公司每年矿工节都要举行文艺汇演,其中群众自编自导的民族歌舞每年均在三分之一以上。与政府、...

  • 标签: 中小学艺术 地区中小学 民族地区
  • 简介:丰富多采的藏文化同样孕育了绚丽多姿的藏族民间艺。红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高原,地处滇、川、甘、青、藏民族走廊中部的重要位置,由于建县较晚,建县前部落分属四土、松潘、阿坝等地,加之近代以来由甘孜、青海、甘肃迁入部落较多,因此,民间艺具有多样化、多民族特色交互的特点。建县以来,县群众文化馆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志之士均视其为民族文化瑰宝,予以收集整理,但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研究。致使民间艺中部分宝藏随传播者的消亡而丢失,殊为可惜。八十年代中期,四川省发布收集整理民间艺的文件,县群众文化馆全体工作人员及民间艺爱好者肩负重任,经数年努力,终于1986—1987年相继完成四川省民间音乐集成红原卷、四川省民间学歌谣集成红原卷、四川省民间故事集成红原卷、四川省谚语集成红原卷的资料收集与整理。红原县民间艺中的重要部分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一、民歌建国后,境内常有音乐学院教师,音乐创作研究部门创研人员,民族文化研究者前来采风,收集民间歌曲及音乐。县群众文化馆也就此配合开展工作。1986年,四川省民间音乐集成、歌谣集成红原卷资料油印出刊。同期,县文化馆配置专职工作人员,从事此项工...

  • 标签: 民间文艺综述 红原民间文艺
  • 简介:(四)后宏时期西藏民族民间器乐艺术的基本历史状况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后,经过苯、佛两种宗教文化的长期激烈斗争,苯教败于佛教,因此,苯教从各个方面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它的思想基础以及基本准则等等都被佛教所改造,从此苯教实际上名存实亡。而佛教则以胜利者自居,为了占领当时西藏意识形态上的各个领域,各个时期不同教派,分别在雪域高原各地,建起了数以千计佛教寺院。随着文化的宗教化和政教合一制度的发展到完善,寺庙和高僧们掠取了土地、森林、牧场、农庄和农奴,使寺院集团成为强大的政治堡垒。自后宏时期开始到民主改革之前,政治和经济实际上主要掌握在各个佛教教派的高僧们和寺院的手中。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意识

  • 标签: 民间器乐 佛教教派 苯教 佛教传入 西藏民族 宗教化
  • 简介:何其芳先生不仅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诗人和散文家,而且是一位搜集和研究民间学用力甚勘、成果丰硕的学者.本文从民间艺学史的角度出发,系统整理了何其芳的民间学观,对何其芳在民族形式论争、现代格律诗论争中涉及的民间学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并对其在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中的观点作了引申论述,是系统完整地研究作为民间艺学家的何其芳先生之力作,值得民族文化艺术研究者特别是民间学研究者参考.

  • 标签: 何其芳 民间文艺学史 民间文学 民族形式 少数民族文学史
  • 简介:陈岗龙博士的又一部学术专著《蒙古民间学比较研究》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既是作者近十年来学习和研究蒙古民间学的一次总结,又是我国第一部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以多层次、多视角探索蒙古民间学的比较研究之作。

  • 标签: 民间文学 多视角 边缘 学术专著 作者 比较研究
  • 简介:口头性(Orality)是口头诗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与口头传播相关的特征和规律,它的范畴涵盖了口头诗歌的如下一些层面:诗歌的语言;诗歌的主题;诗歌的故事模式等。其基本特征包括并置、平行、冗赘复沓、重言等。口头文学作品中“口头性”形成的前提是口头表演的特定语境,因而它是通过活态的口头表演呈现出来的。口头诗学强调,史诗文本是表演中的文本,表演决定着文本的

  • 标签: 民间文学 口头性 文本性 诗学 彝族 史诗
  • 简介:随着现代信息传媒的高速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密切交融,我们的设计师在学习西方先进设计方法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西化了。国际主义似乎成了唯一的基本设计方式。各个国家在海报、交通标识、报刊广告等平面设计上都已经日益相近,体现不出国家、民族的特点。国际主义设计的垄断发

  • 标签: 平面设计 民族文化 设计民族化 中国文化 民族性与世界性 现代信息传媒